全国独一家!在雅丹,他们徒手挖出一个窑洞派出所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ajiang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回放 >>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因地处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边缘,又是世界风口,被称之为“魔鬼城”,备受探险者喜欢。在这里有一个全国只此一家的窑洞派出所——雅丹派出所,主要担负着维护秩序和保护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1998年到2021年,派出所的民警、辅警一个接着一个,从几顶帐篷开始,陆续徒手挖出了一个集接待、办公、宿舍、食堂、卫生间于一体的窑洞派出所;23年里,他们还完成了170次罗布泊探险救助任务,从“死神”手里抢回了21条鲜活的生命,保卫着大漠戈壁深处的一方平安,铸就了人民警察至高无上的警魂。因为他们,雅丹派出所成为“魔鬼城”里的一座灯塔。


  素材聚焦1 孤寂大漠,总得有人来驻守
  雅丹,意为险峻的土丘。1998年,为维护矿区治安稳定,甘肃省敦煌市在罗布泊东南边缘、库姆塔格沙漠腹地成立了“红十井”派出所。成立之初,派出所只有两名民警、三名辅警,而他们的办公场所就是几顶帐篷。这里的风力时常达10级以上,每天天亮时,身上一层沙、锅碗随风去、帐篷开了花。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没有房,仅有的帐篷和锅碗也随时面临被大风刮走的险境。更难熬的是,因为地处大漠戈壁深处无人区,通讯不畅,除了偶尔的救助工作外,寂寞与孤独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派出所的五个人当即有了退却的想法。然而,总得有人来驻守,总得有人来想办法解决。没有电就用煤油灯,没有水就去150公里外拉,没有菜就从家里带腌制的萝卜、白菜……自此,雅丹派出所人开启了与“魔鬼城”较劲和风沙斗争的漫长岁月。
  素材聚焦2 从几顶帐篷到窑洞派出所
  至2001年矿区划归新疆管辖,且距离敦煌市区西北侧180公里处的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被开发,“红十井”派出所东迁至公园内,更名为雅丹派出所。名字换了,李生寿这个所长却没有换。李生寿带领和见证了雅丹派出所坚守大漠二十余载的光辉岁月。1998年初,李生寿刚调任此地时,所谓的派出所还只是几顶帐篷,工作、生活全都“窝”在那几平方米的布盖里。为了长期驻守在这里,李生寿带领所内所有民警、輔警,动手开挖窑洞。“土丘特别硬,只能一点点凿、一点点挖。”李生寿说,忍受着夏天高达70℃的地表温度,历时半年时间,他们在一个合适的土丘上开凿出了40平方米的窑洞。看着窑洞成型,大家兴奋不已:“终于不怕刮风了。”这被他们称之为一期工程。就这样,雅丹派出所的全体民警、辅警一边挖窑洞一边出警解救走失、迷路以及被困的探险、科考人员。直至2021年,雅丹派出所的民警、辅警一个接着一个,完成了四期挖掘工程。
  【考场仿真试题】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在鬼斧神工的雅丹“魔鬼城”,雅丹派出所的民警、辅警用23年的时间挖出了一座“沙海灯塔”。倘若游客迷失了方向,总能因为它的光亮而重回家园。他们长年坚守大漠,与风沙做伴。无论环境如何恶劣,无论条件如何艰苦,他们始终信仰如一、守护如一,在多样的地貌、多变的气候、复杂的形势下,用忠诚坚守岗位,用23年风雨无阻的坚守,让“蓝色丰碑”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描绘出一幅为人民服务的壮美画卷。他们是“魔鬼城”里的天使,是最可爱的人。
  【适用话题】坚定信念 克服困难 敬业奉献最可爱的人
其他文献
上个月,有位朋友发给我亨利·希金斯写的一篇文章,“你想知道生活有多粗俗吗?不妨读读《尤利西斯》。”亨利·希金斯把乔伊斯的这部文学研究者认为的神作说成一部粗俗的生活之书。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趣,就发给了几名学生,我们在微信里讨论了一下,几名学生都说《尤利西斯》没读完,我说不用从头到尾去读《尤利西斯》,从任何地方翻开来读几页,看看乔伊斯的细节描写就可以了,这是乔伊斯了不起的地方,比如他写一个人从马车里出
期刊
【荐读】  网络时代,快节奏生活中,我们更喜欢快消的、碎片化的内容,便捷、轻松,更愉悦自我。我们又时不时会觉得不能“堕落”,于是想起读书。然而,真能读完一本书并非易事,恍惚间,我们觉得不会读书了,甚至对书产生了怀疑。这时候,不妨从作家韩浩月的这篇文章中找点启发。  (特约教师 杨巧茹)  读了二三十年的书,突然不会读书了?这是我之前的一个困惑。不会读书,主要體现在:不知道读什么书才好,拿起书却读不
期刊
曾有这样一位诗人,被恩格斯评价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被称为意大利语之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开拓人物之一,他就是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阿利基耶里。在西方文学史上,他享有与荷马、莎士比亚齐名的美誉,他的作品为世界历史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新生》《论俗语》《飨宴》及《诗集》等流传至今,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都赞叹不已。2020年,意大利政府決定把每年3月25
期刊
茜茜:2020年6月,Faber&Faber出版社宣布,将在2021年推出石黑一雄获得诺奖后的首部作品、最新长篇小说《克拉拉与太阳》。这一消息立即在全球读者中引起轰动。但出人意料的是,被新书吸引来的不仅有读者,还有黑客。出版计划官宣之后,黑客入侵了版权代理人的邮箱,以版权代理人的名义,向那些引进了《克拉拉与太阳》版权的各国出版商索要英文书稿,收到邮件的各国出版商都感到十分费解,所幸版权代理人及时发
期刊
作文君:2021年4月,一段十年前的古早视频重新流传网络。视频主角是一位老大爷,他的人生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父母双亡,妻女早逝,兄弟大哥也死了多年,只剩下他和弟弟相依为命。大爷让人联想到余华的小说——《活着》里的主人公福贵。于是,他被网友称为“福贵大爷”,“现实版活着”也登上热搜,阅读量达到7亿。  这段视频来自《谭谈交通》,这是成都电视台于2005年开播的一档交通普法节目,每一集的内容都是由
期刊
“我爱我的京剧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不会放弃对京剧的追求,我总要再为她做点什么事。”国家非遗项目京剧代表传承人杜近芳曾在《杜近芳口述实录》中如是说。2021年4月17日,杜近芳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杜近芳一生痴迷京剧,创演了《白蛇传》《谢瑶环》《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几十出新编历史京剧和现代戏,塑造了大量鲜活生动的舞台艺术形象。她师承王瑶卿、梅兰芳,首创女性京剧旦角的科学发声方法,在京剧
期刊
人物时事速递 >>  李忆祖,一个生于乱世,被洋父母遗弃在中国的外国孩子,被一对中国夫妇收养,在他们的精心教导之下,李忆祖不忘这片土地的养育之恩,他发奋读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后,主动加入援疆队伍。他勘察煤田踏遍高山大漠,扎根新疆一干就是60年。他把中国称为“祖国”,并用实际行动报答着养父母和国家的养育之恩,也将这份爱国的热情传递给了他的每一个学生。《新华日报》官方微信评论:雏既壮而能飞
期刊
人物时事速递 >>  “拿回去給俺妈吃!”2021年4月,河南周口清集镇二郎庙小学学生要把学校发的鸡腿带回家给妈妈吃的视频感动了很多网友。一旁的校长得知后,连忙对孩子说:“你吃吧!我再给你拿个鸡腿。”听到校长的安慰,女孩红了眼眶。“鸡腿”姑娘火了,视频中,不到40岁已是满头白发的校长也火了。校长名叫张鹏程,2018年9月调入该小学担任校长。在他的努力下,学校越办越好,他的头发也由黑变白。“白发校长
期刊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创新必然破坏传统,使其丧失特定的文化内涵;也有人说,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传统跟上时代的步伐,被当下的人们接受;还有人说,今日的创新,是在为未来创造传统,而当下的传统,不过是昔日的创新。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传统与创新”为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原文呈现】  破往今之障壁,令传统焕一新
期刊
有些进步是很容易衡量的。我大儿子明天就满15岁了。他又大了一岁,快要成年了。这是很容易衡量的事。我阅读电子书时,可以看到我读了多少。原来是29%,现在是30%。这是很容易衡量的事。  但有时候进步并不是那么明显。你怎么会知道你离成功还有多远呢?你是比昨天接近了5%呢,还是10%?它需要6个月呢,还是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也许你无法总是能衡量出自己的进步,但是你仍然可以采取行动来确保你离目标越来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