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2014年中国汉族13~18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1985—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分析中国近30年来汉族13~18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的流行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

方法

从1985—2014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原始数据库中,选取性别、年龄、城乡、身体形态、肺活量和身体素质指标完整的738 523名13~18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计算体质健康综合得分和优良率(90.0~120.0分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分析不同年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特征学生优良率的差异,并采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因素。

结果

1985—2014年间,中国汉族13~18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从1985年的27.6%上升到1995年的35.6%,随后持续下降至2005年的13.9%,在2010和2014年,优良率稳步上升,分别为16.5%和19.1%。男生优良率除1995、2014年外,均高于女生(P<0.001);13~15岁学生优良率始终高于16~18岁学生(P<0.001);农村学生优良率在1995、2000、2014年高于城市学生(P<0.05)。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生[PR(95%CI)=1.03(1.00~1.05),P=0.021]、农村[PR(95%CI)=1.09(1.07~1.12),P<0.001]、13~15岁[PR(95%CI)=1.89(1.84~1.94),P<0.001]、东部[PR(95%CI)=1.94(1.88~2.00),P<0.001]和中部地区[PR(95%CI)=1.15(1.11~1.20),P<0.001]、体育锻炼≥1 h/d[PR(95%CI)=1.41(1.37~1.45),P<0.001]、父母支持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PR(95%CI)=1.10(1.06~1.15),P<0.001]、看电视时间≤1 h/d[PR(95%CI)=1.26(1.21~1.30),P<0.001]、玩电子游戏、看视频或电子书等≤1 h/d[PR(95%CI)=1.05(1.02~1.09),P<0.001]是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高的相关因素。

结论

1985—2014年,中国汉族13~18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呈波动趋势;性别、年龄、地区、体育锻炼时间、非学习目的屏幕时间及父母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均与学生体质健康有关联。

其他文献
人用疫苗是人类预防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工具。目前已经有数十种人用疫苗可以预防数十种传染病。人用疫苗包括不含活微生物体的疫苗(灭活疫苗、类毒素疫苗、组分疫苗)、含活微生物体的疫苗(减毒活疫苗和载体疫苗)。人用疫苗的研发包括临床研究、工艺开发和检定方法研究,其中人用疫苗生产工艺对于制备优质、可靠的疫苗至关重要。本文就人用疫苗发展概况、人用疫苗生产工艺及各类人用疫苗的特点进行综述。
为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采取了病例隔离、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环境卫生整治、消毒和个人防护等一系列防控措施,目前国内疫情控制取得显著成效。笔者对环境卫生和消毒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概述,对此次疫情防控中形成的环境卫生和消毒领域值得广泛实施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下一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目的评价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大规模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9月14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人免费接种PPV23后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监测数据,共1 310 660名。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共报告433例AEFI个案,报告发生率为33.04/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3
目的探讨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辅助诊断、疗效监测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诊断为HCC的患者166例作为实验组,以同医院体检中心健康者94名、良性肝病患者50例分别作为健康对照组和良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GPC3和甲胎蛋白(AFP)含量[中位数(
目的从政策体系角度出发,对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政策优化提出建议。方法以卫生城市、卫生城镇、卫生创建、创卫为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下的法规数据库,同时访问国家政府网站及与卫生城市创建相关的部委网站,选取与卫生城市创建相关政策文本,采用内容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政策工具的理论和视角,以卫生城市创建政策的二维分析框架为基础,对纳入的政策文本进行研究。结果161个政策文本编码中,供给
目的评价国产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应用于3月龄婴儿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省疫苗临床研究基地采用随机、盲法、同类疫苗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受试者为3月龄健康婴儿,共720名,按1∶1比例依据入组随机分配表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照3、4、5月龄接种程序对研究对象分别接种试验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和对照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
期刊
目的分析上海市老年人肺炎球菌疫苗接种项目参与人员对老年人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项目及转为常规接种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6年10—12月,对上海市黄浦区、徐汇区、闸北区、普陀区、杨浦区、闵行区、嘉定区、松江区、青浦区共2 005名参与老年人PPV23接种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对肺炎球菌性肺炎和PPV23的认知情况、对项目的评价、对老年人接种P
有效疫苗的研发需经历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在疫苗上市使用之前需经过严格的临床前研究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评估其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上市之后亦需通过Ⅳ期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疫苗在人群中的实际保护效果和安全性,并结合疾病流行特征,进一步优化调整免疫策略。本期重点号报告了多种疫苗上市前、后临床研究的重要结果,对支持疫苗上市获批和上市后应用极有帮助。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疾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
目的评价成都市含无细胞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DTaP)成分的联合疫苗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模块,收集2015—2019年成都市报告的DTaP-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DTaP-Hib)以及DTaP-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DTaP-IPV/Hib)报告AEFI的病例,对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9年成都市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