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雅”课程的体系构建与实施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4321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雅德”“雅智”“雅行”“雅趣”“雅创”五类课程,搭建了“和雅”课程体系结构。实施方略有:以基础性课程的严管理为抓手,强调实施力度;以拓展性课程的多元化实施为平台,强调实施效度;以综合性课程的精品化实施为载体,强调实施精度。“和雅”课程的评价指向学生和教师,分别细化跟进,以周全细致的管理为保障。
  关键词:“和雅”课程“和雅”少年三级课程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跑道,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保障。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我校构建课程体系的指向。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创办于1912年,迄今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浸润于独有的历史中,“书香”“文雅”“致远”等独特的文化字眼深深印在每个遥小人心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遥小,其生源質量不容乐观,80%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些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与城区学生有明显差异。如何使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习惯的学生尽快融入遥小这个大家庭,成为我们重点思考的课题。
  一、“和雅”课程的体系构建
  学校在“和而不同,雅而有致”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划分了“雅德”“雅智”“雅行”“雅趣”“雅创”五类课程(见下页表1),围绕思想素养、人文素养、身心素养、艺术素养、科学素养五大领域构建了“和雅”课程体系,力求培养兼具“雅德性、雅智慧、雅身心、雅兴趣、雅创新”特质的“和雅”少年。
  “和雅”课程依托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从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入手,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系统对接,细化课程设计(见下页表2)。
  二、“和雅”课程的具体实施
  (一)以基础性课程的严管理为抓手,强调实施力度
  学校严格落实课程计划,确保开齐、开足、开好各科基础性课程,并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创新做法,切实提高课程实施质量。
  1.以课题研究做平台,提升课程内涵。
  首先,围绕“营养语文”“智慧数学”“悦读英语”等主题,我们申报了“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研究”“小学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及指导策略的研究”“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语音水平的策略研究”等课题,试图通过扎实的研究提升课程实施的内涵。
  其次,教研组每学期围绕课题内容,举行研讨活动,使课题研究真正指向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课程实施的内涵。语文课题组立足“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研究”,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实施“向读学写”策略,依托校级骨干教师开设各级专题研讨课;数学课题组立足“小学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及指导策略的研究”,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各个年级的课堂,改革数学课堂的评价标准;英语课题组立足“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语音水平的策略研究”,对学生语音水平现状进行调查,同步进行不定期研讨,寻求全方位提高学生语音水平的策略。
  再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搭建不同级别的舞台,邀请区域内外的名师“传经送宝”;号召校内名师俱乐部的骨干教师陆续登台献课,引领年轻教师深化对学科课程的理解。
  2.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提高课程效益。
  首先,细化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学科考纲、学生实际和学校办学定位,我们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细化每个学科的课程目标,以“明确、准确、精确”为标准,由学科组长设计单元目标,备课组长设计课时目标,任课教师解读教学目标。我们还通过集体教研平台,编制双向细目表,将目标设计与执行落到实处。
  其次,整合教材。灵活整合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核心环节。以语文学科为例,基于课题“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研究”,教研组集全体教师之力,分年级、分学段,合并、改编、补充、调整,找到了不少发展学生说写能力的关键点。
  再次,强化实践。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以课题统领课堂,在各学科探索具有本学科特质的教学策略,探寻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形态,如“营养语文”“智慧数学”“悦读英语”等。
  最后,延伸拓展。一是紧扣各科教材内容,设计多样化练习;二是紧扣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学生特点等,设计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三是根据省、市、区教育部门宏观层面上的课堂评价标准以及“和雅”课堂特质,从课堂的“准确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创新度”五个维度制订适合本校实际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效果的检测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切实帮助每位教师快速成长。目前,学校已逐步形成“营养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智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悦读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
  (二)以拓展性课程的多元化实施为平台,强调实施效度
  拓展性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本着“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着力提升课程实施效度的理念,从两个层面探索实施方略。
  1.必修课程。我们的拓展性必修课程建立在对校内资源充分挖掘、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自编教材,适度结合学科教学,力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内容涉及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
  2.选修课程。我们以年级和学校为单位,以双向选择、师资保障、纳入课表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五十几门校本选修课程。校级选修课程主要指向竞赛型、技艺型的课程,如科技类的机器人、建模课程,体育类的足球、田径、跆拳道课程,艺术类的器乐课程等;年级组开设的有语言类的经典诵读课程等,艺术类的绘画课程等。校级选修课程采取走班制,授课教师有的来自本校,有的以特聘的方式引进。学期末,学校还会对校本课程实施的效度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校本课程,予以奖励。这种多元的、保证学生全员参与的校本选修课程,得到了多方的高度认可。   (三)以综合性课程的精品化实施为载体,强调实施精度
  在实施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还开发出了系列综合性课程。
  1.活动类课程丰富多彩。我们借助“乡村学校少年宫”,以社团为平台,开设多门活动课程。这些课程由学校统一管理,由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可以与拓展性课程中的选修课程同步推进,也可以利用晨间、课间、双休日、节假日等时间有计划地进行。近年来,我校每学年借助社团开设的活动类课程有20多种,参加学生近千人次。其中,机器人社团参加全国比赛获一等奖,建模社团参加省级比赛获一等奖,足球社团参加校级比赛获第一名。社团课程的实施,为我校实施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统整类课程创意无限。每学期,我们都会以学科组或年级组为单位,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开设创意无限的统整类课程。学期初,各项目组从项目内容的选择、项目实施的路径、项目开展的保障、项目成果的展示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架构,然后付诸实施。每个项目的实施路径灵活多样,实施时间可长可短。例如,二年级组设计了“春之歌统整课程”,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读春天的儿歌、古诗,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唱春天的歌曲,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在找春天、画春天的作品中感受春的气息,体育教师带学生到野外踏青……成果展示环节,一幅幅精美的“春天图”、一曲曲欢快的“春天歌”、一首首美丽的“春天诗”、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春天文”精彩亮相。
  三、 “和雅”课程的评价跟进
  (一)指向学生的评价
  “和雅”课程评价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不仅考查学生对各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素养的评价,如评价学生的兴趣态度、自信心、艺术修养等。具体体现为四个“一”:
  一本“储蓄卡”。学校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争章储蓄卡”,包含“勤學章”“礼仪章”“自律章”等。不同学习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表现获得不同类型的章。学期末,学校、班级共同统计学生的章数,针对性地进行奖励。
  一次展示。这里所说的展示,既有静态的作品展示,如书画、手工、创意展览等,又有动态的节目表演,如课本剧表演、器乐表演等。评委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担任。
  一张奖状。在“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尝试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等多个层面评价学生参与课程的情况。每学期结束时,学校会评选出“三好学生”“优秀之星”“优秀校本课程先进个人”“优秀项目组先进个人”等,为每个学生颁发奖状。
  一份记录袋。学校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份记录袋,记录学生的各种表现、各项成果。这都为综合、立体地评价学生提供了依据。
  (二)指向教师的评价
  我们立足“课程方案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两个项目,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义、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指导思想、教学过程、实施成果等方面,确定具体指标和分值,从“自评”“校评”的角度,制订了教师评价表(见下页表3)。
  具体评价中,学校将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即时与长效、动态与静态等相结合,评选出“优秀校本课程先进个人”“优秀项目组”“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
  四、“和雅”课程的管理保障
  首先,学校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与实施。学校设立了由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组成的“学校课程评估小组”,共同开发评估工具,负责评价学校课程的实施,提出建设性意见。课程管理程序也经过精心打磨,由校委会讨论决定,由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审查,由学校课程评估委员会评价,由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修订完善。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中心负责课程的整体协调,做好监控工作。学校每学期召开学校课程研讨会,交流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课程开发小组指导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了解具体情况,召开分析会,总结经验;课程评估小组随机参与教学(活动),监控进程,每学期结束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其次,为了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一是聘请高校、市教育科研机构的教育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讲座,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课程开发意识,激发课程开发潜能。二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指导纲要、研讨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其他相关资料,力求在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同时,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三是由本校市、区、校学科带头人和区骨干教师组成教学委员会,定期举行教学沙龙,开展各类学术研讨,支持教师探寻课程实施的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能力。
  再次,在经费管理方面,学校实行经费向课程实施倾斜的政策,资金优先用于添置各类设备,印刷与校本课程相关的资料,购置与课程配套的影像资料,选购教育类书籍供教师阅读等。
  随着课程向纵深发展,教师的参与角色逐渐由“围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参与行为由“外在需要”转变为“内在自觉”,个性和专业水平不断发展、成长。同时,在“和雅”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学生在各类课程中成长,“和雅”少年气质初显,一个个“和雅”少年应运而生。我们希望,学生、教师人人都能成为课程的主人,在“和雅”课程的海洋中自由泛舟。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让单元知识讲评课成为学生喜爱的高效课堂,以“至理数学”教学主张为指导,在实践研究中,形成“两主体、三阶段、六任务”的单元知识讲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均为单元知识讲评的主体,在“课前准备”“课中讲评”“课后跟进”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承担分析、赏评、支持三项任务和自评、助评、自省三项任务。  关键词:单元知识讲评;教学模式;《长方形和正方形》  小学数学单元知识讲评是指单元知识测评后,教师对学
期刊
本刊小学教育教学版立足于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超越经验与案例的层面,提炼实践与探究成果,提升认识与理解水平,从而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的双向互动及不断深化。  2020年,我们继续关注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话题,注重打通学科界限,与大家一起,跳出学科看教学,并努力从教学走向教育,引发有深度的研究及多角度的评论。目前遴选出如下话题:  1.教材特色分析及其教学研究;  2.汉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  3.核
期刊
摘要:高效教学文言文,既能帮助小学生提升审美情趣与古汉语学习能力,又能丰厚他们的文化底蕴,培植其文化自信。具体策略有:指导使用注释及工具书进行感知,至“明意”之境,可联系白话文故事及注释进行猜想,以插图注释帮助想象,查工具书区分古今义;聚焦梯度朗读获得感悟,至“得法”之境,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主读、小组合作读等推进;凭借多样训练学会迁移,至“活用”之境,可通过类比迁移、关联运用等巩固所学。  关
期刊
【主持人语】小学数学单元知识的测评与讲评(合称“评研”),是一线教师教学以及评价中深感困扰的难点。对此,江苏省南京市栖霞、鼓楼、玄武三区联片开展了一次专题教研活动。本期《独家策划》栏目的四篇文章,便是这次教研活动的主要研究成果:先总述评研的研究价值、命题导向、教学策略,再分述测评的命题现状、原则和路径,以及讲评的教学模式和长远、长效目标下讲评课的实践思考。  ——陈静  摘要:单元知识评研,就是针
期刊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能有效地矫正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的“跑偏”行为,但是,受之前教学模式惯性的影响,语文要素在落实中被“打折”。教师要学会将语文要素“溶”入之前的教学过程中,设计科学的教学步骤,给学生搭建跨越障碍的“支架”,并做到前后勾连,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习得技能、养成习惯以及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要素;教学策略;语文素养  作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主线(也是明线),语文要
期刊
摘要:要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有效领会文意、悟得文味,具体策略有:强调以“读”润“文”,初读读通读顺,巧读激发兴趣;强化以“法”解“文”,与生活搭建联系,与其他阅读材料做比较,灵活融入各种理解技巧;聚焦以“品”悟“文”,品语言之精妙,品构思之精巧,品内蕴之深厚;观照以“文”会“文”,循出处,循下文,循类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领会文意;悟得文味  文言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瑰宝,对小学生
期刊
摘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年轻教师在教学时,对侧重解决问题,还是侧重研究、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存在困惑,把握不好两者的关系。其实,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策略的学习离不开解决问题的过程。新授时,问题是策略学习的载体;练习时,策略又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课,尝试让学有基础、教有冲突、评有导向,从而求解这一教学
期刊
摘要:学科思维是学科核心素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指向学生思维成长的课堂教学包含的要素有问题情境、思维内容、思维工具、思维迁移、思维评价等。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直接体验、基础思维、进阶思维。相应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应该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附加设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维地设计教学过程:设计问题,驱动学生学习;基于思维,展开学习活动;通过变式,实现思维迁移;回顾反
期刊
摘要:玩,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了解、探索世界的一种途径,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为了让学生不光能尽情地享受玩,而且能在玩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学,带领他们创造性地“玩”了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是什么样的》一课。教学环节包括:听听歌,猜猜谜;“小侦探”,来“破案”;多感官,动起来;学到了,要会用;转一转,画一画;小总结,留空白。  关键词:玩中学;小学科学;《水是什么样的》  玩,是儿童
期刊
摘要:中國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获得部分缘于“题海战术”,这与作为核心素养的“数学运算”培养有些差距。因此,需进一步明晰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的相关问题。可从数的构成、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律、运算规则四个方面重新审视数学运算中的算理。具体地,应注意四则运算意义、分类思维、有序思维、整体思维、具体思维、抽象思维的渗透。  关键词:数学运算运算意义思维渗透  数学运算对于数学学习十分重要。在国际数学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