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旧时光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题记
  五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北京时,正值冬天。走出火车站,看到夕阳恰恰吻近山峦,远处的胡同和小巷沐浴在霞光里,一片温暖的绛红。
  我拖着行李走在仄窄的巷子里,一路蜿蜒曲折,漫长而使人心生倦意,终于抵达住址:崇文门外大街 12 号。眼前的楼房陈旧而矮小,一楼是一家照相馆,门前的牌匾已模糊不清,“相”字早已褪下了鲜红的色调。我呼唤着父母,转身逗弄着照相馆房檐下的鹦鹉。
  慢慢地,我迎来了北京的立春。学堂里老师应景地吟着:“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梦长君不知。”温庭筠的这首《更漏子》,伴着北京立春的草长莺飞,在我的记忆中留下深深的印迹。
  记忆中北京城的春天总是有些姗姗来迟,急促而短暂,但却不妨碍鸟语嘤嘤花香满园。待到北京的夏季,阵阵的蝉鸣,葳蕤的仲夏,橘色柔波荡漾的什刹海,睡梦中常常看到的远处帆船,一片阑珊的灯火……酝酿着,酝酿着童年故乡的味道。而那时我竟不知,过往童年是回不去的梦,就像在北京的无忧岁月,也是如此,如同绿皮火车驶过站台,就再也不回头。
  由于父亲工作的原因,此后的一年时光,我在这栋不大的房子里度过。天色微亮时,匆匆乘地铁五号线到少年宫上课,梅雨季节到什刹海的孔乙己小馆品杭帮菜,繁星寥寥无几的夜晚在窗棂前投喂锦鲤……那些日子,慵懒而惬意,劳碌而温馨。回想那一年,我彷佛置身在遥远的梦里,北京那段悠悠然飘过的时光,也如烟火一般,绽放在空中之后,便消失殆尽,而那段记忆却清晰地遗留在我的脑海里,历久弥新。
  如今,我已从不谙世事的孩童,成为鲜衣怒马的少年。恍然间,翻看我旧时在北京留下的照片,稚嫩脸庞上的笑靥,仿若从心底里开出的花。
  爸爸又要去北京出差了,问我要不要带些什么回家,我沉默良久,提出让他拍摄几张崇文门住址附近的照片,再无其他。
  爸爸若有所悟地离开了。不久后爸爸回家,我看着爸爸带回的照片,心底像蒙上了一层灰,空落落的。
  那几栋我们曾经住过的狭隘楼房,早已倒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下,俨然一片废墟。那照相馆前啼鸣清脆的鹦鹉,应该也早已不知去向。物是人非,我的记忆就像逾越了沧海桑田,不再是嫣然春光,好在,梦一直都在。
  假使时光可以像老式的放映机,能够咿咿呀呀地回放,那么请想象,在泛黄的幕布上回溯从前,人影逆流,最终聚焦在崇文门外大街 12 号——几滴迷蒙的细雨,一缕似有若無的轻雾,在潮湿的镜头里,我第一次站在阶前,逗弄着鹦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若这只是一场痴蝶恋花的梦,那我愿在夏日里折起一只纸船,借着光阴溯流而上,寻觅北京城的如花美眷,重返那属于我的“似水流年”。
  是为故都寻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十四中建政校区
  在作者的记忆中,五年前居住在北京崇文门外大街 12 号的那段时光,在她的心中一直草长莺飞、潋滟美好——走过急促短暂却鸟语嘤嘤的春天,经历蝉鸣阵阵混着蓊郁绿色的夏天,那柔波荡漾的什刹海,湖面跃动的帆船,晚上阑珊的灯火,都成了她关于那段时光的美丽剪影。对童年的她而言,北京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故乡,属于童年的故乡,是最快乐、最美丽的一段记忆。北京可以再去,而童年的时光却一去不返,由此可以体会到,作者心里之所以念念不忘这段旧时光,地域只是一种成长背景罢了,而那份对童年欢乐的追忆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为此,作者对旧时北京那段时光的回忆都是略写,而对今日的感受大书特书——最开始她的情绪是失落和怅惘的,感慨着时光流逝、物是人非,而后却充满了积极的亮色,虽然沧海桑田,童年不再,但是,童年的美梦一直都在,回忆中的美好永远不败!
  【适用文题】最美的时光;捡拾美好;记忆中的花朵……(平子)
其他文献
2017年中考作文题更加鲜活,更加多元,更加贴近现实,更加富有时代内涵,也更有利于考生尽情写出自己感受到的最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概括起来,2017年中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如下:  首先,从数据分析看命题形式。  从上表不难发现,2017年中考作文命题相对保持了本地考区作文命题的连续性、稳定性,稳中有变,变中出新,在变化中体现了应用性、灵活性。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选题
老先生,谢谢你的帮助!  犹记得,你缓缓走上方臺,手持惊堂木,“啪”的一声,震住了全场。你挥一挥衣袖,脚跨一步,开始了表演。“话说关羽手持长刀,一个‘水中捞月’,敌将人头落地,赤兔马原地‘腾腾’旋转……”激情澎湃的声音,让我听得如痴如醉。你的声音抑扬顿挫,时而随秦琼扬鞭中原,时而伴孔明笑分天下,时而陪黛玉树下葬花……  你是老家小镇评书馆里说书人,你继承了父业,每天下午准时开说,动人的讲述吸引了许
渊博精深的学识、帅气俊朗的外形、洒脱率性的侠气、专注执著的态度……看似矛盾而又和谐地统一在不同寻常的“90后”邓楚涵身上。他是剑桥的高材生,益智节目里的赢家,也是央视《加油!向未来》(第一季)中的未来博士(解题人),除此之外,他还出版了两部作品。  2009年,邓楚涵考入上海同济大学;2013年,从同济大学以专业成绩第三被保研至天津大学;2015年,赴剑桥大学攻读工程系博士学位……邓楚涵一直是他人
近两年,张译的片约不断,从《老炮儿》到《追凶者也》《我不是潘金莲》,大大小小、公映未公映的影视剧作品多达13部,用他自己的话,这叫“忙并快乐着”。已近不惑之年,看透娱乐圈的起起伏伏,张译早已不在乎自己在大银幕上是否以男一号的身份出现,“角色好,有提高,有内涵,我都喜欢。”  圈子里无论是陈凯歌、贾樟柯,还是陈可辛、冯小刚,很多导演都知道张译喜欢在片中“加戏”,“加戏”成了张译的另一种表演风格,许多
当许镜清先生走上《朗读者》舞台时,董卿介绍道这位已经74岁的老人:“许镜清,国家一级作曲家,86版《西游记》总作曲。在1983年至1987年间,许镜清老师为电视剧《西游记》完成了15首歌曲以及上百段音乐的创作。”  大家耳熟能详的《女儿情》《天竺少女》《大圣歌》,以及被改编成各种彩铃的《猪八戒背媳妇》都是许镜清老师的大作。与拥有如此“盛作”相比,许先生的生活简直堪称“贫寒”,“全部《西游记》播出完
“生命的来意,即为晒晒太阳。”王开岭说得不错。阳光是生命这首长诗里最灵动的注脚,在片片阴影之中,注入一束束澄澈的春光。  祖母喜欢晒太阳。诗人都将清晨的霞光和傍晚的夕照反复吟咏,祖母偏不。祖母喜欢的,是正午时分,最醇厚最热烈的那一朵朵阳光。她把躲在屋里吹着暖气的我捉出来,说:“外头都春天啦。”祖母自顾自地说着。“春天?现在可还是冬天!”祖母闭上眼睛,又慢慢说着:“丫头,只要外头有阳光,外头就是春天
她,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考入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却任性留学,攻读经济。在异国他乡,她孤身一人,面对前所未有的孤独、无助,以及学业压力,依然选择坚持。  她作品不多,但每一个角色她都用心诠释塑造,每一部作品都让人印象深刻。《致青春》中,她是校园女神“阮莞”;《一仆二主》里,她是一心想嫁好老公的“顾菁菁”;《好先生》中,她是千金烈女“江莱”。  在演技日益飙升的同时,她还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惊喜。《朗读者
阳光不经意地洒落在书架的左上角。  那架上满是金灿灿的书刊。清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跑到累了,翻开一本书刊,来一场精神上的享受。书虽小,却是浓缩的精华。读的是汉字,读的是语言的美妙,读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饭后,靠在墙角或躺在藤椅上,悠闲地读着一本书刊,咀嚼每一个汉字,如同饭后甜点一般,有助于消化,吃的是精神食粮。  日过头顶,到竹林深处,听风掠过麦浪、竹林;流水潺潺,捧着几本书刊,与小伙伴
12岁时,《家有儿女》家喻户晓,“张一山”变成了“刘星”。如今26岁的他,经过《余罪》《春风十里不如你》等热剧的播出,走过批评、争议与好评,“刘星”成为了“张一山”。张一山在当红的演员中是有些特异的存在,他很少参加综艺节目,难得看到有关他的什么花边和炒作出现,但没人能忽略他。他享受被人关注,但更享受普通生活。  “我并不害怕过去的标签,只怕在标签中止步不前。”  张一山说,在《家有儿女》剧组,他学
90后女孩殷沙漫坚守湘西山区,走访20多个偏远的土家苗寨,5年支教20多所小学的故事在网络受到广泛关注。  12岁时,刚上初一的殷沙漫就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协会,开始了她的公益路,小小年纪,就开始有了尽一己之力帮助他人的意识。进入大学后,她专门找带有公益性质的社团,这时,麦田计划宣传的照片深深吸引了她——一片巍峨的大山,山间流露出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脸。于是,她选择加入了中国麦田计划湘西分社吉首大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