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ca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采用手术治疗的11例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23~62岁,平均41.5岁。骨折均累及双髁,6例为过伸内翻型损伤,3例为单纯过伸型损伤(冠状位无明显内外翻畸形),2例为过伸外翻型损伤。经前内及前外侧入路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肢以膝关节支具保护。术后定期门诊复查,末次随访时使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根据X线片评定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的改变。

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均无神经症状,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获6~28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解剖复位,术后定期复查均未见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平均12.5周。术后即刻后倾角为12.8°±1.6°,内翻角为3.8°±1.1°;术后6个月时后倾角为11.9°±1.7°,内翻角为3.6°±1.8°,以上指标术后即刻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HSS评分85~96分(平均90.4分),膝关节屈曲120°~140°(平均127.2°),膝关节伸直-5°~5°(平均伸直0°)。

结论

采用联合入路的手术方法治疗累及双髁的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短期随访效果满意,但缺乏远期随访结果,值得进一步关注总结。另外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血管、神经等损伤几率较高,临床上对这类软组织损伤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局部应用联合弹力绷带减少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Ⅴ、Ⅵ)术后失血的效果观察。方法采用电脑随机生成序列将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拟行手术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5~55岁,平均46.0岁)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手术切皮前5~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术后不使用弹力绷带;B组:手术切皮前5~
在同一时刻有多个飞行目标的情况下,测量设备常会出现识别错乱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从数学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同一目标前后数据的内在关系,建立了一种短时间内避免数据录取错
目的对比分析华北五省市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和病案查询系统收集华北五省市(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8所医院诊治的成人胫骨平台患者资料。将患者按不同年龄分为14个年龄段:16~19岁为一个年龄段,20~79岁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80岁为一个年龄段。根据Schatzker分型将患者分成2组:简单骨折组(Ⅰ~Ⅳ型)和复杂骨折组(
目的比较不同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干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抗旋转稳定性。方法将15根人工合成股骨制作成旋转不稳定型股骨干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连模型。随机分成3组(n=5):对照组1:采用外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对照组2:采用前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实验组:采用前置多维交叉锁定钢板固定。予以扭转负荷加载试验,扭转负荷从0 N·m开始,加载至10 N·m,加载速度为6°/min,记录并比较3组模型的扭转角度和
期刊
本文根据纺织品印染加工产生痴病原因分析,例举特剐案例,分析其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本文讨论军用产品统计聚类方法,以及如何利用EWMA控制图进行质量监控,引入了多属性决策方法,改进了统计聚类方法。建立多属性决策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模糊迭代权重计算方法,最终确定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 d内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100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焦虑问题,为制定相关的心理健康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武汉市新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心理调查问卷》对北
9月7日下午,由创业邦主办的“2017DemoChina创新中国秋季峰会”在杭州洲际酒店圆满闭幕,本次峰会主题为“风口/布局”。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DemoDay,自2007年在北京首秀以来,Dem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