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塔县塔院寺金塔几个问题的考证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an415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塔院寺金塔,位于金塔县城东南2.5公里的塔院寺内,塔与寺合称金塔寺或塔院寺。塔势雄伟,寺貌壮观,构成一幅神奇迷人的画景。明、清时被列为肃州八景之一,民国时又将它列为金塔第一景,本县县名由此而来,因此,金塔县也成为唯一一个以塔命名的县。关于这座塔名称的由来、塔的初建、重建和维修年代、有无地宫和塔顶藏宝、结构和寓意等问题民间传言较多,为此,笔者就上述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考证。
  【关键词】塔院寺;金塔; 金塔县
  一、关于金塔名称的由来
  关于金塔县塔院寺金塔名称的由来,在当地有四种说法:一是说因为塔的外表是用纸筋裱糊而成的,所以初建时把这座塔叫作“筋塔”,后人根据谐音,称为“金塔”;二是说塔上供奉一尊释迦佛金面铜像而得名;三是说塔初建时是土塔,因为常年风吹雨淋,塔身土层脱落严重,为了保护塔身,寺院的僧人就用牛筋裹在塔身上,防止土层脱落,时间久了,人们就叫其为“筋塔”,后人根据谐音,称为“金塔”;四是说整个塔体呈现出汉字“金”的造型,所以叫“金塔”。首先,我们应该排除的是第三种说法,牛在过去是庄稼人的命根子,人们一般不会杀耕牛,就算老死或病死的耕牛人们也不会拨其皮,食其肉。一座塔身要用牛筋来裹,需要多少头牛,当时牛本身就很少,哪有这么多的牛筋?这是不可能的。第二种说法民间流传最广。过去在塔上或寺庙里供奉金面铜佛像很多,几乎大大小小的寺庙或塔上都在供奉,甚至条件好的大户人家也在供奉,为什么单单这座塔因供奉金面铜佛像就叫金塔,这种说法也似乎经不起推敲。至于第四种说法,所有覆钵式塔的基本结构大体相同,就像一个“金”字造型,也不能足以为证。剩下的第一种说法在史料中有确切记载,据《重修金塔县志》1934年手抄本校注收录的《重修塔院寺序》(刻写于雍正十年即1732年)记载:“如我金塔寺之有塔,不知妨于何代,然塔以筋砌始名曰筋塔。” 这里所说的“筋”即纸筋,《百度百科》中对纸筋的解释是:纸筋,用白纸筋或草纸筋,使用前应用水浸透、捣烂、洁净;罩面纸筋宜用机碾磨细。稻草、麦秸应坚韧、干燥,不含杂质,其长度不得大于30毫米。稻草、麦秸应经石灰浆浸泡处理。 以前用草纸,现在多数用水泥纸袋替代,因为水泥纸袋的纤维韧性较好。其用途是掺在石灰里起增强材料连接,防裂、提高强度,减少石灰硬化后的收缩,节约石灰的使用。古时建造土房子时掺到泥浆里,以提高墙体韧度、连接性能。“纸筋灰”是一种用草或者是纤维物质加工成浆状,按比例均匀的拌入抹灰沙浆内,作用于防止墙体抹灰层裂缝,增加灰浆连接强度和稠度。因当时初建金塔时,为了提高墙体韧度、连接性能,在泥浆中掺入了用稻草、麦秸经石灰浆浸泡处理过的纸筋,从金塔历次维修的灰层中,也发现了纸筋,与“塔以筋砌”相吻合。这才是金塔名称真正的由来。
  二、关于金塔的初建年代
  金塔为覆钵式塔,是藏传佛教的塔。这种塔的造型特点是在高大的方形基座上,建圆形覆钵形的塔身,上面安装塔刹。塔身下方上圆,具有浓厚的原始性。自元代以后,喇嘛教建塔常采用这种形式,所以称为喇嘛塔。主要流传于南亚的印度、尼泊尔,中国的西藏、青海、甘肃、内蒙等省区。
  关于金塔的确切初建年代,现存史料没有明确记载。民间有此塔建于元代、唐代或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传说,但未见史料记载,有待考证。据《重修金塔县志》1934年手抄本校注收录的《重修塔院寺序》(刻写于雍正十年即1732年)记载:“如我金塔寺之有塔,不知妨于何代,然塔以筋砌始名日筋塔。迨明万历二十年设堡,其地立官分土,因名其堡日‘金塔寺堡’,是堡因塔而名也。”这是现有史料中关于金塔的最早记载。说明在明万历二十年(1592)时金塔已存在,据此证明金塔的始建年代,最迟也在明代。同时也说明,金塔原名叫“筋塔”,后来,一方面根据谐音,另一方面,金象征财富,人们为了祈求金塔地方繁荣富足,改称为“金塔”。
  又据《重修金塔寺塔院寺》记载:“吾酒泉郡北有金塔寺焉,不知始于何年创之何帝,迨后倾颓全无,然其基尚存焉。后有孙公一贵于康熙四十二年躬鹰简命巡守是地,每夜辄闻斯地有鼓钟管龠之音。感化于心,顿然醒悟同山右僧性贵咸登法舟。遂一念之诚,募化十方修寺建塔造立金象。”另据《修编金塔方志》记载:“金塔寺,在城东南五里许。其塔康熙三十九年金塔游击甘州人孙一贵重建筑。土质铜顶,围七丈高五丈……”
  1987年维修金塔时,发现了历次维修的四层灰层,最里面的塔身土层经甘肃省博物馆专家实地查看,为明代建筑,并从金顶内发现了四次维修的记录牌。
  以上史料说明塔院寺金塔的初建年代不晚于明代。笔者也翻阅了一些资料,认为初建年代在东晋十六国时较为确切。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出现空前的社会动荡与民族的融合。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南下,与中原农耕民族频繁交锋,北方区域动荡不安。多民族间冲突加剧,政权更替频繁,战争不断,人民饱尝战争疾苦,流离失所,顿感人生无常,需要精神寄托。他们希望得到神灵保佑,消灾免祸,祈求平安。魏晋时期,玄学盛行,玄学崇尚虚浮,佯狂遁世,与佛教思想一致,佛教因玄学获益,相得益彰,促进了佛教的发展。此时,建立地方割据政权的五胡君主,也亟需为自己寻求精神支柱,希望利用佛教惩恶扬善、生死轮回的教义来安抚各族百姓,缓和民族矛盾,并借宗教维护统治。佛教的传入,所宣扬的教义正好符合了人们的这种精神需求。河西走廊是佛教东传的必经之地,成为佛教传播的中心。各地广建寺庙,开窟造像,大兴佛事活动。一时间,香火旺盛,佛事盛行,寺庙林立,窟龛密布,呈现出空前繁荣景象。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先后出现了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五个割据政权。前凉已信佛,佛教已广为传播,据《首楞严经》后记记载:癸酉年(373),凉州刺史张天锡,请月氏优婆塞支施仑在州内正厅堂、湛露轩下,出《首楞严经》、《须赖》、《金光》、《首如幻三日未经》四种,由龟兹(新疆库车)王世子帛延翻译。译经时,在场的有会水(今金塔县)的县令马奕,可见当时会水县信佛的程度。公元412年,匈奴族的沮渠蒙逊占领了姑藏(即凉州),统一了河西走廊,自称为“河西王”,使北凉国发展到了极盛。沮渠蒙逊本人是很相信佛法的,也怀有弘扬佛教的远大志向。他第一次将佛教文化引入政权。并大肆建筑寺庙佛塔,河西地区寺庙遍布,佛塔林立。为了使自己所管辖的区域内尽快消除因多年战争引起的民族仇恨,恢复平静安闲的生活,他利用佛教的力量,不但在国内修建了华丽壮观的佛寺,还特意邀请了很多中外著名高僧前来凉州翻译佛经,使凉州成为当时全国的译经中心之一和河西佛教的重要基地。而在远离河西走廊中心的金塔,是崇佛的北凉国主沮渠蒙逊之子沮渠牧健在继任王位前的驻牧之地,佛教已很盛行。以上史料说明,为了政治需要,或许金塔就建造于这一时期。   公元439年,强大的北凉政权仅仅存在了不到40年,就被北魏的鲜卑人给消灭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力提倡“文教”,他认为让“虚诞不经”的“胡人”的佛教广为流传,只会招致“礼义大坏”、“天常大乱”、“王法废而不行”的恶果。同时,由于不负担赋税、徭役的僧侣人数膨胀,就会大大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寺、塔、经、像的增多,是社会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这与拓跋焘大力提倡发展生产、节约开支,增加物质财富,保证军国费用的方针政策相抵触。太延四年(438)、太平真君五年(444)和七年(446),拓跋焘先后三次下诏打击佛教,要全国各地碎佛像、焚佛经、诛杀僧侣。金塔寺虽然位置偏僻,但也没有躲过这场灭佛之灾。
  三、关于金塔的重建和维修
  关于塔院寺及金塔的重建和维修,据民国《金塔县志》记载:明朝末期,塔已倾颓,其基尚存。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金塔营游击甘州(今张掖)人孙一贵,重建土质铜顶塔,塔围7丈,高5丈,塔顶高5尺,围约1丈2尺,四十二年(1703)告竣。延至雍正十年(1732),性贵弟子可法,募化资财,将前后殿宇及舞殿覆瓦,谋久固之,并增筑钟楼和鼓楼。清同治四年(1865),战乱中庙宇被焚,唯塔未受损失。光绪四年(1878),贡生陈豫纳督修,化十方布施,仍建大殿三楹,上供释迦佛。寺庙恢复原貌,景观更加宏伟。宝塔上锐下圆,如古铜胆瓶状,土质塔身,高5丈、围7丈,外表用纸筋、白灰等物粉饰。铜铸塔顶,高5尺,围约1丈2尺,塔上供奉金面铜佛一尊。其后又有商民芦德、贡生刘怀基曾先后两次修葺之。另据《修编金塔方志》记载:“其塔修葺三次,第一次贡生陈豫讷修葺之。第二次商民芦德修葺之。第三次民国十年,贡生刘怀基修葺之。”
  但据1987年从塔顶内出土的四块维修木牌证明,金塔的维修时间分别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乾隆四十三年(1778)、道光二十五年(1845)和民国十二年(1923 ),县志中记载的时间可能是维修寺庙的时间。
  “文革”后,全县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建议维修古塔,恢复其庙,保护文物,发展旅游业。1986年,金塔县第十一届二次人代会作出维修古塔的议案。次年,甘肃省文化局和金塔县财政局共拔款3万元对宝塔进行了修葺。维修时,从须弥座到覆钵体按清制复原,十三天按明制复原。为了保证修旧如旧,复原的泥用古方法加工,即用三合土加糯米粥、棉花混合,增加了泥的粘合度和强度,防止开裂。金顶上的木头因虫蚀严重,用猪血腻子刮了两遍。然后整个塔身用红土粉刷,并喷了一层保护剂,恢复了塔的旧貌。在维修前,塔顶已丢失,现塔顶是维修时用纯铜加工而成的。佛头瓦当按当时的原样复制。 至此,金塔恢复了原貌,使古塔得以保存。
  2011年,金塔县博物馆从甘肃省文物局争取资金30万元,又一次对金塔进行了加固维修,对塔体表面裂缝进行了填充和粉饰;校正了宝顶;用仿古青砖砌筑了塔基四周围墙,夯实加固了塔基;在塔基四周围筑了青石围栏。使这一名胜古迹百世永存。
  四、关于有无地宫和塔顶藏宝等问题
  塔原本是指安放佛陀舍利的建筑物,后来用途则扩充至纪念佛陀生处、成道处等圣迹,或安置佛菩萨圣像、高僧遗骨等作为礼拜、建筑之用的建筑物。在佛经中有云:“本师释迦牟尼亲自向阿难尊者教示造塔的方法及规格,并以袈裟叠为四层正方,上置覆钵及锡杖以示。”
  在《大藏经》中,有许多关于造塔规格及意义、造塔功德及绕塔功德的经论。藏传、南传、古印度及日本的佛塔,大致都依佛示规格、比例及表义而制建,既代表佛身,也表佛之三身、三界及五大(地、水、火、风及空五大元素)。一般在佛塔中的瓶身部分,安奉圣者舍利、经书及各种吉祥物品,以令绕塔及顶礼者积集功德。覆钵式藏式喇嘛塔的基座很宽大,有的开辟为房间,用于存放物品或居住喇嘛。因此,不是所有的塔都有地宫的。
  1987年4月维修金塔时,塔基西侧有一进深1.8米的盗洞,经维修人员进洞查看,盗洞顶端有两根直径约40厘米的立柱,没有发现地宫。
  在维修塔身时,由于受损严重,施工人员只能先搭架将脱落的外表皮全部铲除,在清理到覆钵体上端,与塔顶接触部位时,施工人员发现了历次维修的四层灰层,每层3~4厘米。清理到第五层时,意外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十三天,从中采集到两尊彩塑释迦牟尼佛像。根据实地查看,专家认为第五层为明代建筑。据此考证,现存塔身始建于明代。当清理到金顶时,发现了多卷经书,其中一卷经书中夹有释迦牟尼彩画像2张,并发现里面存有记录历次维修的四块木牌。这一发现,正好与十三天发现的四层灰层相印证。经专家鉴定,一级文物一件,二级文物四件,三级文物四件。这些珍贵文物全部保存在金塔县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塔顶内藏的多卷经书,这些经书的书写时间在明、清两代,为研究本县的佛教文化提供了实物证据。其中有一卷藏文经残卷,共90页,无装订。经书为蓝纸黄字,手写而成,据考为明代经卷,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还有一部大乘妙法莲花经,共七册,保存较为完整。经卷用绸缎裱糊的纸匣盛装,蓝色书皮,黄色纸张,墨书手写而成,字迹娟秀,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一卷清代的藏文经,墨笔手写而成,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另有一卷大悲心陀罗尼经,明代木刻印本插图经卷,图文并茂,经文深奥,是研究我国佛教发展的珍贵资料。卷内画有数千幅手持法器的菩萨、佛像,全都用白描手法绘制而成。他们动作各异,神态安详,逼真自然。其手法细腻舒展,虽为木刻印本,但其效果可与直接绘制的画面相媲美,展现了木刻印本技术的较高境界,实为国内遗留下此类不多经卷中之珍品。
  此外,还出土有佛像画,为国家二级文物,高8厘米,宽4.7厘米,彩绘释迦牟尼座像,结跏趺座。画面用工笔技法分别表现了两尊禅坐入定的菩萨像,其神态慈和安详,五心向上静坐修行,给人一种肃穆庄重的感染力,展示了佛教修行的一种至高境界。画像虽历经数百年之久,但色彩鲜艳如新,线条流畅,展现了明代时期彩色绘画的精湛技艺,也说明当时人们已具备了相当高的绘画技艺。绿琉璃塔顶,国家二级文物,质地为琉璃,绿色,高65厘米,宽46厘米,分为上、下两部分,顶部呈心状,下部鼓腹形似坛子。彩塑佛像,国家三级文物,泥塑佛像,共两尊,通高分别为31厘米、28厘米。佛像面容丰圆,双眼微合下视,着通肩袈裟,跏趺坐于莲花台上,左手托一法器,右手自然下垂,表面施彩绘。维修宝塔牌,国家三级文物,共四块,是对每次维修情况的记载。
  这些珍贵文物是塔院寺金塔几百年来兴衰历程的真实见证,在历代王朝的更替演进过程中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这又是宝塔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于塔上供奉的古佛和原塔顶的去向,据民国《金塔县志》记载:民国五年(1916),塔上古佛被英国博士哈佛窃去,幸甘肃省长指令镇守使吴追回,仍放原处。民国二十一年(1932),塔上古佛又被贼人窃去。民国三十五年(1946),塔上铜顶被几个军人为打鸽子而击落,抬走后杳无音讯。
  五、关于金塔的结构造型和寓意
  金塔为土木结构,基座平面呈方形,边长15米,须弥座八角四层,中为覆钵形塔身,塔刹由下大上小的九层相轮,托起一个木构八角的华盖,八角下面各系一个风铎,刹顶为铜铸宝珠顶。宝塔上锐下圆,如古铜胆瓶状,土质塔身,高5丈、围7丈,外表用纸筋、白灰等物粉饰。
  金塔整体造型像一个“金”字,寓意着“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五行相生。塔的设计也颇具匠心,可以说是一组数字的巧妙搭配。塔围7丈,意示每年7个大月份,高5丈意示每年5个小月份,刚好占卜了一年。另外12生肖中盘龙意示5个,卧虎意示7个。塔顶高5尺,围1丈2尺意示“我”占“十二生肖”,是塔基的补释。
其他文献
回眸中国钢琴音乐7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从1914年赵元任第一首钢琴曲发表以来,中国的钢琴音乐发展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探索道路。中国的钢琴家、作曲家们已创作了大量的钢
1.3 分清兽用处方药和兽用非处方药.我国从今年3月1日起施行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兽用处方药是指凭兽医处方笺方可购买和使用的兽药,兽用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兽医
夏季高温季节,水产养殖已进入高潮阶段,养殖水体从水质恶化到病害爆发的情况愈演愈烈,笔者认为"养鱼重在水",本篇笔者从池塘水质调控入手,详细论述精养池塘科学肥水方法。
“这次盛会既是一个探讨做大做强饲料企业,促进饲料业发展的战略研讨会,也是一个展示行业成果、分享经验、促进交流、传播品牌文化的行业盛会。”2012年12月14日,全国畜牧总站副
生命是脆弱的,但也是坚强的;生命是平凡的,但也是壮丽的。因为生命往往是一场奇迹,演绎着平凡而又悲壮的故事。而在水产界里也不例外,每个生命各司其职,从一个小小的鱼卵到人
实例四:不久前海南省乐东县英歌海镇于老板在电话中反映,他有一个虾塘长了青苔,虾不吃料,肝脏有问题,放苗刚23d,虾体出现了夜光,巨豹的技术员得知消息后,马上赶到虾塘,实地察看了环境
根据FAO(联合国粮农组织)今年5月3日发布报告,副溶血弧菌是近年来部分亚洲国家虾大量死亡、减产"凶手"。报告称,一种名为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又称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的疾病致使
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是美国作家凯特·肖班的代表作之一。综合系统功能语言学、叙事学和评价理论的基本观点,通过分析该文学语篇的及物性系统和评价系统在词汇语法层
[摘要]在当前社会极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青少年的成长需要通过校园文化以及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教育,从而促进青少年更健康全面的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也愈来愈重视,更多的人开始走进博物馆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其中青少年是比较重要的力量。因此,如何通过对博物馆进行完善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博物馆和青少年的关
据报道,农业部1月份表示,今年将继续加强安全监管,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2011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611万吨,农业部渔业局局长赵兴武表示,今年水产品总产量将继续增加。赵兴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