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g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能建筑出现,而且其设计向着人性化、可持续发展化方向发展,因此对于其建筑设计进一步研究具有巨大意义。本文针对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展开讨论。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出现和发展,其建筑设计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和质的变化,因为现代社会环境下,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增高,所以对建筑设计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也逐渐增高,这就需要其了解城市背景、把握时代脉搏,还要进行不断的设计创新来设计现代智能化建筑。所以,要对智能化建筑设计进行进一步研究,才能促进建筑设计事业的发展。
  一、智能建筑设计的特点
  与普通建筑的建筑设计不同,智能建筑的建筑设计需要将科技结合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并且智能建筑必须要能够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才是智能建筑最根本的设计原则,智能建筑在设计中除了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以外,最重要的是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且尽可能的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浪费。因此,智能建筑设计必须要能够体现出以下几点特征:
  (一)人性化
  要有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调节大厦各种设施如室温、湿度、灯光、保安、消防、给排水、供电等为用户提供舒适环境;良好的通信网络设施使数据能在大厦内各区域之间进行流通。要能提供商业支持功能,以提高大楼的整体工作效率服务; 同时排泄功能良好,达到无害化、方便化要求。
  (二)集约化
  集约化是体现智能建筑节能性的另一体现,即传统建筑在设计中为了追求大气、宽阔,往往会将空间设计的很大,开放性较强,这不但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也不利于管理应用。为此,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中充分合理的利用空间资源,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将空间内完全利用起来,并实现建筑设计的集约化,减少各种能源的浪费,提高智能建筑的设计水平,也使建筑更加紧凑和人性化。
  (三)节约性
  在智能建筑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利用现代科技术降低资源的消耗的节约型特点。所谓降低能源消耗主要是包括减少对现有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加强对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不断研发利用新能源,加强对自然通风、采光的优化设计,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改进建筑的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暖通空调系统等,使其降低能耗,节约自然资源。
  (四)生态性
  智能建筑的生态性主要体现在绿色设计中,这要求设计人员在对智能建筑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做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不能以破坏自然生态为手段来提高建筑设计质量,确保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
  (一)热舒适系统设计
  智能建筑中的电子设备,如计算机、传真机、电视及其他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极大的增加了整个建筑物的耗电量,除了增加耗电量,同时也增加了整个建筑物冷负荷。因此,智能建筑的节能问题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有效降低智能建筑的能耗的一个方法就是通过暖通空调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与建筑基本架构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居住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层高设计
   智能建筑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层高,从建筑层高设计的基本原则来看,过高的层高就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所以在满足建筑物功能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的降低建筑物层高。但是,过低的层高又会对居住者造成心理上的压迫,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2.6m是建筑物净层高的下限,即使智能建筑也应该尽可能的满足这样的要求。另一方面,智能建筑又有其特殊性,智能建筑会有复杂的管线系统,它既包括了我们通常见到的风道管线、给水排水管线、消防喷淋管线、强弱电电缆、共用电视天线、保安监控线,还会有大量综合布线系统的桥架和数据线,这些都会影响到智能建筑的楼层高度,因此智能建筑的层高一定会比一般建筑物层高。从工程实践来看,层高达到3.6m到4m基本上就能够保证整个建筑的净空间高度大于2.7m,满足国家要求。智能建筑的层高不是随意确定的,它需要建筑师与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强弱电专业协调,明确建筑物梁的布置情况以及各种管线的走向以及标高,这样才能够确定出最佳层高,满足各个专业的需求。
  (三)自然采光设计
  采光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建筑物的居住质量,在传统的建筑物中,自然采光能覆盖的范围很小,即使在自然光线能覆盖到的区域也会因为不对光线加以控制而使光线太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类对自然采光不断深入的研究,光线控制器、自动遮阳设备、各种新型玻璃等一系列的新型自然光控设备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此外,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可利用中庭、院落、遮阳百页和光导纤维等建筑要素和设备有效地将自然光引入建筑内部,比如松下公司总部办公楼的设计过程中,将建筑围绕一个大的中庭布置,同时将自动遮阳百叶装在办公室中,这样就可以通过转动或者上下收放百叶来改变射入室内的光线、窗户位置的确定,窗户的朝向等也是建筑总体布局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新时代的智能建筑设计理念及发展趋势
  (一)智能建筑设计理念
  对于现代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智能建筑设计理念,笔者认为至少应当体现出以人为本、实现舒适安全的环境空间、完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节能建筑等基本设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时代下社会与自然对智能建筑提出的基本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智能建筑的最终的受益者应该是在其中生活、工作的人。一座大厦的智能化程度,不能全视其所装设备器材的先进程度,而主要取决于使用人的需求功能。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设计都是为了改善和提高人工环境的品质,更好地让建筑为人民服务。可见,智能建筑的发展,对建筑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的过程中,既要满足业主的要求,又要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业主拥有一座人性化的智能建筑。为适应这些要求,需要建筑师不断了解和掌握有关智能建筑设计中各专业的一些具体要求,以便从方案的初始阶段就能给予考虑,安排布置出能符合各专业要求的空间。只有这样的方案才能认为是切合实际的方案。
  2、创造安全、快捷、舒适的环境空间。从智能建筑的定义来看,其关键是要达到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的环境。要达到这些,仅靠我们传统的方法是不可能的,而必须靠建筑内的系统本身具备这样一种能力,使之各系统之间有机地协调,这种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能化。要使各系统之间能有机地协调,就应将建筑内各系统很好地进行集成,全面地实现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等综合管理。这种综合管理具体体现在建筑师的设计中,就是建筑平台应满足以上系统及集成的要求。
  3、追求可持续发展。节能的建筑体系能源危机使工业化国家认识到,自然矿物燃料的存量是有限的,然而在占能源消耗总量一半以上的建筑领域,却未能对这一问题做出迅速回答。如今人们意识到建筑不仅仅是文化载体,而且还对社会发展负有责任。因此如何节约利用能源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对于智能建筑的设计更应该考虑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少对人居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现代化大厦中,空调与照明系统的能耗最大,可以占到大厦总能耗的70%,在满足使用者对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更多的考虑利用太阳光和大气冷量(或热量)来调节室内环境,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消耗。
  (二)智能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将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主流,其技术和平共处产品必将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智能建筑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向专业型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出现智能学校、智能医院,智能图书馆、智能工厂、智能银行、智能住宅等新型的智能建筑.特别是智能住宅的发展有可能成为今后智能建筑发展的一大主流。
  向区域性发展.智能建筑将向区域管理系统和城市系统发展.智能型建筑不再孤立地规划、营建,逐步走向集中成群规划、建设。它们将成为新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区,最终导致智能城市的出现。
  向综合性发展。建筑将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形成综合性大楼,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中.在智能办公楼中安排多种辅助性空间,例如:购物、餐饮、健身、娱乐美容、医疗,托幼、住宿等。
  结语
  綜上所述,在现代科技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情况下,智能建筑已然成为国际最受欢迎的建筑形式,要遵循其发展规律,跟随其未来发展趋势,使设计建筑更富有灵性,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林贤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修订之我见[J]. 建筑,2006,05:67-68+75.
  [2]智能建筑设计理应有章可循[J]. 上海微型计算机,1997,08:21.
其他文献
【摘要】   工程建设投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工程投资能否获得预期收益的关键在于工程投资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工程造价、控制工程成本。本文主要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加强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工程建设;投资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工程建设的增多,各
期刊
摘要:活性粉末混凝土是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学者Richard等研究成功的一种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它是由级配石英细砂、石英粉、硅灰、水泥、超塑化剂与钢纤维等组成,在凝结与硬化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成型养护工艺,比如加压、加热而获得。本文主要介绍了RPC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与RPC的配制原理以及应用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RPC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RPCC130 强度混凝土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 T
期刊
摘要:本文以某音乐厅设计为例,工程地点北京市,建筑面积9870㎡,建筑(檐口)高度23.85m。其中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为组合式空调机房、休息厅、乐池底部、台仓,首层为入口大厅、辅助用房乐池升降区;二层为池座阶梯观众席、乐池、化妆间、中间舞台、部分观众席上挑空;三层为楼座阶梯观众席、中间舞台上挑空、走道。本次论述为音乐厅的空调、通风、防排烟设计。   关键词:高大空间空调通风防排烟系统噪声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态文明的发展,公民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政府部门对城市绿化的投入越来越大。其中,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建设是重中之重。由于绿化工程内容众多且较离散、涉及学科多、涉及单位广,造价控制十分不易。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伴隨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城市建设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作
期刊
摘要:加强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能使工程能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安全有效的完成。本文主要论述了土建施工中技术管理的必要性,阐述了土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同时提出了土建施工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土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相关技术管理还不够完善,所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技术管理还不足以应付层出不穷的施工技术问题,进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物也拔地而起。任何建筑都必须有一个好的基础,对大型高层、超高层建筑来讲,这点尤为重要。因此,深基坑的施工安全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深基坑工程是建设工程施工中内
期刊
中图分类号:U656文献标识码: A  预应力大直径管桩,是在混凝土管桩的桩底铆接一段钢管桩(钢桩靴)(图1),使钢管桩与混凝土管桩之间相互传递轴向力(拉应力和压应力)、剪力和弯矩。混凝土管桩与钢管桩的组合桩是一种新桩型,铆接的钢管桩长度按需要确定,一般为0.5m~14m。一般情况下,钢管桩通过螺栓与大管桩牢固连接,达到两种桩连接处具备传递外力和内力的条件。  本文选取某工程为研究对象,对预应力大
期刊
摘要:设计需要灵感,有了灵感才能创新,建筑设计也不例外,因为只有进行设计创新,才能建造出一座座令人经验的建筑物,才能不断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主要谈谈建筑设计创新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前言  建筑设计因为人们日益增长的建筑功能多样的需求在不断的创新。建筑设计创新不仅需要配合现代绿色建筑理念来进行,还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管理的方法不断变化,传统的经济管理方法以满足不了现代企业的需求,因此,要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进行研究,从而使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DF412文献标识码: A  企业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就现在企业管理中,对企业的运作效率的提升,关键就在企业管理。通过企业管理人的有效的企
期刊
摘要:目前为止,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多种材料的结构已经应用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业钢结构施工工程的技术与质量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施工的技术与质量问题不单单依靠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与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密切相关。如何做好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问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分析建筑鋼结构施工前期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质量要点,得出控制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