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与城镇化融合发展问题及模式研究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所产生的良好效应,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前提保障和坚实的经济基础;而城镇化的推进及其迫切性又反过来为县域经济调整升级、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基础依托和良好契机。本文在分析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和融发展的问题基础上,从互促共进、良性循环的新角度探索提出县域经济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县域经济  城镇化  融合发展
  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机制”,以消除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二元结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和城镇化是决定新型工农城乡一体化能否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只有县域经济发展好了才能形成“以城带乡”,只有做好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形成“以工促农”、“工农互惠”。因此,县域经济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中具有不可忽视作用。回顾文献发现,学者对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对新型工农城乡视角下县域经济发展机制缺乏研究。
  一、县域经济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意义
  近年来,中央重新审视我国非均衡经济发展态势,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机制”,以消除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二元结构,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都明确提出“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在扩大我国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县域经济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城镇化质量,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和重要载体。
  本文通过深入探索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县域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为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理论分析和可操作的决策建议。从县域经济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的现状入手,借鉴国内外的相关成果,在充分调研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基础上,对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和县域经济融合发展机制与模式进行创新性研究,促进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形成、消除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二元结构,对中原经济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为中原经济区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展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竞争力不强
  在农业方面:中原经济区县域农业技术普及率不高,县域的农业单位产出率低,农产品流通加工业业发展落后,农村生产的产业化链条不健全,影响了中原经济区县域的农业综合效益。
  在工业方面:中原经济区县域的企业体制落后,管理水平低,使用资源的效率低;中原经济区县域的全省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124户,个体工商和私营企业是全国水平的65.4%、37.25%;中原经济区县域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均注册资金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7%和91.6%。另外,中原经济区县域的非公有制企业还存在工业化生产集中度不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缺少现代服务业等问题,中原经济区县域工业多种所有制成分比重不科学,发展需要继续推进。
  (二)县域的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中原经济区县域多数县政府在观念落后沿海地区有很大差距、管理水平不高: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缺乏运用市场和法律的手段处理市场问题,对经济和市场管理得过多;中原经济区县域的经济发展中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政绩工程、形式主义。中原经济区县域很多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市场、服务意识缺乏、官本位主义严重等问题。就中原经济区县域的行政管理体制而言,县级政府管理权限过小,县级政府没有最后决定权、县域的相当部分经济、在社会管理权限中原经济区县域省辖市和省里;县级政府缺乏有效经济和社会管理权,上级垂直机构过多。
  三、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
  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系统化的现代化模式,涉及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式、路径及县域经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等。因此,中原经济区县域选择发展模式还要优化设计和创新在配套措施方面。
  (一)创新发展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合作经济组织模式
  中原经济区县域原有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状况基本是摆设,不能担服务带领农民致富的作用。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创新发展县域经济合作经济组织模式,需要创新县域经济合作经济组织模式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发展。创新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可坚持县域民办、县域民管、县域民受益的原则,改造传统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合作经济组织模式,发展新型县域经济合作经济组织模式。
  (二)创新发展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县域土地流转模式
  中原经济区县域主要是积极探索创新县域土地流转模式。和其他省相比,中原经济区县域人少地多,适合搞规模集约管理,学习发达国家大农场模式,在中原经济区县域搞土地流转试验。
  (三)创新发展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产业化经营模式
  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中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关键。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中,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农产品,一头对连接着需求日益复杂化的市场,没有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原经济区县域农产品加工业的开展可以从根本上推动着县域经济结构的转变,农产品加工业可以领到着农业产业化开展,农产品加工业使中原经济区县域农村经济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玉.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05).
  [2]陈桂枝.湖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聚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29).
  [3]闫冠宇.县域经济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4]王健,金浩,纪芬叶.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06).
  [5]王聪,朱喜钢,王富喜.基于县域的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5).
  [6]阳立高,廖进中,柒江艺.城镇化拉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基于湖南省部分地区的实证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4-gh-358);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4-zd-016)。
其他文献
红木是传统的中式家具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材料.在中国古代的时候,红木是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的家具材料.因为红木非常防水,也很实用,外观也非常好看,所以很多人都很钟爱.红木
摘 要: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就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从实践中讲,企业的中心任务是安全生产经营工作,基层党组织虽然不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业务部门,但是是把握发展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措施、创造良好环境等方面的指挥者,同时也是政治把关、舆论导向、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黑板前,我诚惶诚恐地写着老师要我写的字,背后响起的是同学们的哄笑,我的“杰作”一定糟透了。我不敢抬头。“瞧瞧,大家瞧瞧,她有多笨!”老师带着某种腔
本文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人才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实现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原崛起提供智力支持.
摘 要:基层企业是当前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企业中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研究了我国当前基层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进展,并重点探讨了如何提高基层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以推动基层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基层企业;党建;创新;思想政治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展开,带动着整个基层企业的实际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政
期刊
对于报业来说,数字出版的确非常受重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牵头成立了一个数字报业实验室,全国已经加入了若干家,解放日报也是其中之一。该实验室每个月都会有一些交流和课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自1999年起,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十五次.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17年7月开始全面启动,2017年7月至8月开展样本城市抽样工作,2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企业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当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树立;践行;荣辱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优秀民族,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观,到了宋朝,又产生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的“八德”,作为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