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指出要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组织和引导探究实验,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利于课堂探究的教学情境
著名心理学家布朗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的,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与合作产生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情境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知识需要,从而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以问题、课题、项目为载体,以个性化需求为内容,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研究中发现,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性.探究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是信息材料等.
例如,在讲“氯气”时,为突出次氯酸的氧化作用,可以创设“非典时期采用各种消毒液,他们的主要成分就是强氧化性的物质”.这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消毒液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亲自制作氯水来完成对次氯酸的实验,得到对次氯酸强氧化性的感性认识,这样的实验探究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注重引导方式,确保有效探究
探究需要教师的引导.对于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活动的开展,我们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认真研究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对活动的指导水平.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活动形式与活动质量及有效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例如,在实验探究前,教师应简要介绍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要引导学生明白实验探究的设计思想,完成实验探究后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论.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探究,教师还应讲解和示范,以避免学生盲目操作.对于一些实验数据,学生可能会缩手无策,无法从中得到结论,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三、科学管理探究实验的时间
学生活动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时间.实验探究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开放性的教学形式容易导致课堂结构的分散和课堂教学进度的滞后.因此,如何控制和分配探究时间就成了探究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探究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1.充分做好活动预案
在设计探究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充分地了解.学生在每一步骤中可能做出的反应要尽可能估计到,对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预想和心理准备.如果学生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的时候,教师应该如何调整而不浪费时间.
2.控制实验中的变量
实验变量过少则达不到探究的目的,过多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造成时间的浪费,不能有效实现探究教学的目标.对探究活动所需的学习材料、实验器材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争取以最明了、最简炼的语言或方式来使学生对问题情境和探究要求有清晰的理解,使探究活动能够按照预定的节奏来完成.
3.合理分组,提高活动效率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碰到任务比较多的时候,可以把任务分解到各个小组,每个组可以承担不一样的任务,后期大家进行交流、资源共享.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最好让学生能够轮流主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探究负责,教师并适时捕捉“闪光点”给予一定的鼓励,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4.适时调控活动过程,强化有效活动
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阶段性督察,对学生的探究行为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反馈,并选择恰当的介入方式和时机,从而更好地控制教学时间.活动中采取以听、看为主的交流形式,碰到阻碍活动进程的疑点难题时,则要当即面向全体精讲点拨,以推动活动继续开展.
5.探究实验采取课内外相结合
对探究过程受时间限制较大的问题可以把科学探究从课堂内探究拓展、延伸到课堂外探究活动,把较安全、较容易、可类比参照、思维空间较大、方法较多的部分让学生在课外去完成,作好记录,课堂上主要处理关键部分.这样,既留给学生想象和尝试创新的机会和空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注重评价,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在探究实验中,评价学生是一个开放的环节,不能只是评价学生的最终结果,还要看他的活动过程.笔者认为评价应注重这几方面:一是学生的参与态度,二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的情况,三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四是学生的探究结果.此外,还可增加学生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
一、创设利于课堂探究的教学情境
著名心理学家布朗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的,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与合作产生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情境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知识需要,从而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以问题、课题、项目为载体,以个性化需求为内容,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研究中发现,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性.探究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是信息材料等.
例如,在讲“氯气”时,为突出次氯酸的氧化作用,可以创设“非典时期采用各种消毒液,他们的主要成分就是强氧化性的物质”.这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消毒液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亲自制作氯水来完成对次氯酸的实验,得到对次氯酸强氧化性的感性认识,这样的实验探究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注重引导方式,确保有效探究
探究需要教师的引导.对于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活动的开展,我们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认真研究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对活动的指导水平.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活动形式与活动质量及有效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例如,在实验探究前,教师应简要介绍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要引导学生明白实验探究的设计思想,完成实验探究后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论.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探究,教师还应讲解和示范,以避免学生盲目操作.对于一些实验数据,学生可能会缩手无策,无法从中得到结论,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三、科学管理探究实验的时间
学生活动过程中最难把握的就是时间.实验探究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开放性的教学形式容易导致课堂结构的分散和课堂教学进度的滞后.因此,如何控制和分配探究时间就成了探究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探究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1.充分做好活动预案
在设计探究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充分地了解.学生在每一步骤中可能做出的反应要尽可能估计到,对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预想和心理准备.如果学生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的时候,教师应该如何调整而不浪费时间.
2.控制实验中的变量
实验变量过少则达不到探究的目的,过多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造成时间的浪费,不能有效实现探究教学的目标.对探究活动所需的学习材料、实验器材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争取以最明了、最简炼的语言或方式来使学生对问题情境和探究要求有清晰的理解,使探究活动能够按照预定的节奏来完成.
3.合理分组,提高活动效率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碰到任务比较多的时候,可以把任务分解到各个小组,每个组可以承担不一样的任务,后期大家进行交流、资源共享.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最好让学生能够轮流主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为探究负责,教师并适时捕捉“闪光点”给予一定的鼓励,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4.适时调控活动过程,强化有效活动
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阶段性督察,对学生的探究行为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反馈,并选择恰当的介入方式和时机,从而更好地控制教学时间.活动中采取以听、看为主的交流形式,碰到阻碍活动进程的疑点难题时,则要当即面向全体精讲点拨,以推动活动继续开展.
5.探究实验采取课内外相结合
对探究过程受时间限制较大的问题可以把科学探究从课堂内探究拓展、延伸到课堂外探究活动,把较安全、较容易、可类比参照、思维空间较大、方法较多的部分让学生在课外去完成,作好记录,课堂上主要处理关键部分.这样,既留给学生想象和尝试创新的机会和空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注重评价,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在探究实验中,评价学生是一个开放的环节,不能只是评价学生的最终结果,还要看他的活动过程.笔者认为评价应注重这几方面:一是学生的参与态度,二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的情况,三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四是学生的探究结果.此外,还可增加学生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