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疮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及内毒素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玫瑰痤疮患者血清血管活性肠肽及内毒素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玫瑰痤疮患者70例为玫瑰痤疮组,同期体检健康患者70例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凝胶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比较2组粪便中肠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的菌群分布及数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管活性肠肽及内毒素与肠道菌群数量的相关性.结果 玫瑰痤疮组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玫瑰痤疮组肠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双歧杆菌数量、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数量比值(B/E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与肠道菌群中肠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数量均呈正相关(P<0.05),与双歧杆菌数量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玫瑰痤疮患者血清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呈高表达,与玫瑰痤疮严重程度及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在玫瑰痤疮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状腺髓样癌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7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确诊,其中良性结节142例,甲状腺髓样癌24例,非甲状腺髓样癌111例(乳头状癌61例,甲状腺滤泡癌30例,未分化癌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发光法检测降钙素(CT)、癌胚抗原(CEA)、促甲状腺激素(TSH)、PCT.结果 良性结节、非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髓样癌患者CT水平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CT在甲状腺髓样癌、良性结节、非甲状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内镜治疗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内镜治疗的268例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68例患者共发生并发症69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75%),其中延迟出血11例(4.10%)、食管穿孔12例(4.48%)、食管狭窄46例(17.16%).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直径、病变周长是患者术后延迟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