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书作者孙淑敏,把择偶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进行研究,采用田野研究的方法,对中国西北赵村村民的择偶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深入剖析,填补了学术界关于婚姻准备期研究的空白,是对我国婚姻研究的一个推进。
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是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分不开的。要了解和理解他们,就必须把他们放置在丰富、复杂、流动的自然环境中去。作者三次进入研究现场,和赵村村民吃住在一起,与被研究对象直接接触,倾听、探询被研究对象的内心,对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跟踪调查,这种质的研究方法让被研究者从幕后走到台前,展示了自己的情绪与愿望。作者通过“深描”的叙事方式,使读者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和远非贫穷、落后和愚昧所能概括的生存状态下的生存法则,达到与被研究对象的共识和理解。
中国的村落文化是一种家本位文化,中国农村是一个家本位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从一降生就落入了“生存繁衍原则”的生活逻辑中,一生的主要目的就是家庭的传宗接代和兴旺发达。这与传统的以农耕为主的生存方式和聚族而居的以同姓血缘集团为单位的亲族共居生存圈有关。赵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村落。村民通过与自然的直接交往获得生存,不需要人与人之间再生产的必然配合,外人不参与和影响本人的生存,而家人却唇齿相依,有共同的生理上的遗传关系,更有共同的利益,他们以家庭小集体面对社会,由此产生了家庭观念及其与家紧密相连的人生态度和生存理想。在赵村,择偶及婚姻不是个人事务,而是整个家庭得以繁衍生存的大事。娶妻生子,传宗接代,成为村民择偶及婚姻的终极目的。
因此在赵村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为了帮儿子择偶并最终完婚,父母是如何呕心沥血、不遗余力的。而传统的农耕方式和客观的地理环境使村民生活在一个通婚圈狭小的封闭的婚姻市场,选择机会匮乏,导致了赵村男子在婚姻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择偶难不仅使整个家庭要倾注大半生的财力、物力,还使赵村男子几乎将择偶偏好从意愿中删除。
在外国人看来近乎是中国人唯一宗教信仰的传宗接代,驱使着村民不仅要战胜经济上的拮据,同时还要费尽心思,抢占婚姻市场“资源”。因此有的父母不得不在儿子年幼时就为他们占“苗儿”,只要能够传宗接代,甚至娶了傻子也不计较。在当地的生存环境下,感情生活成为了奢侈品,婚姻成了维持生计的手段,村民只能尽可能寻求解决生存并延续家庭的手段,“娃娃亲”、“买卖亲”、“换亲”等正是村民为实现最高生活理想下创造的智慧,是为达到延续家庭生存的目的而做出的一种生存选择,是这些手段的具体表现。
本书有些个案的叙述和分析十分精彩,通过对赵村的实证研究,分析了落后地区农民的婚姻形态,对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
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是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分不开的。要了解和理解他们,就必须把他们放置在丰富、复杂、流动的自然环境中去。作者三次进入研究现场,和赵村村民吃住在一起,与被研究对象直接接触,倾听、探询被研究对象的内心,对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跟踪调查,这种质的研究方法让被研究者从幕后走到台前,展示了自己的情绪与愿望。作者通过“深描”的叙事方式,使读者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和远非贫穷、落后和愚昧所能概括的生存状态下的生存法则,达到与被研究对象的共识和理解。
中国的村落文化是一种家本位文化,中国农村是一个家本位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从一降生就落入了“生存繁衍原则”的生活逻辑中,一生的主要目的就是家庭的传宗接代和兴旺发达。这与传统的以农耕为主的生存方式和聚族而居的以同姓血缘集团为单位的亲族共居生存圈有关。赵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村落。村民通过与自然的直接交往获得生存,不需要人与人之间再生产的必然配合,外人不参与和影响本人的生存,而家人却唇齿相依,有共同的生理上的遗传关系,更有共同的利益,他们以家庭小集体面对社会,由此产生了家庭观念及其与家紧密相连的人生态度和生存理想。在赵村,择偶及婚姻不是个人事务,而是整个家庭得以繁衍生存的大事。娶妻生子,传宗接代,成为村民择偶及婚姻的终极目的。
因此在赵村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为了帮儿子择偶并最终完婚,父母是如何呕心沥血、不遗余力的。而传统的农耕方式和客观的地理环境使村民生活在一个通婚圈狭小的封闭的婚姻市场,选择机会匮乏,导致了赵村男子在婚姻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择偶难不仅使整个家庭要倾注大半生的财力、物力,还使赵村男子几乎将择偶偏好从意愿中删除。
在外国人看来近乎是中国人唯一宗教信仰的传宗接代,驱使着村民不仅要战胜经济上的拮据,同时还要费尽心思,抢占婚姻市场“资源”。因此有的父母不得不在儿子年幼时就为他们占“苗儿”,只要能够传宗接代,甚至娶了傻子也不计较。在当地的生存环境下,感情生活成为了奢侈品,婚姻成了维持生计的手段,村民只能尽可能寻求解决生存并延续家庭的手段,“娃娃亲”、“买卖亲”、“换亲”等正是村民为实现最高生活理想下创造的智慧,是为达到延续家庭生存的目的而做出的一种生存选择,是这些手段的具体表现。
本书有些个案的叙述和分析十分精彩,通过对赵村的实证研究,分析了落后地区农民的婚姻形态,对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