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笔者就教师队伍、政治辅导员队伍、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队伍 政治辅导员队伍 学生干部队伍 建设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这里所讲的队伍系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专兼职的政工干部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三大类,以下笔者就三大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一、建立过硬的“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
邓小平同志指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学生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往往视教师为偶像,从教师身上直接得到真理的启迪,“教师是学生的样子,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和设计者”。
教书与育人二者之间,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必须育人,这是规律。教书又必须育人,这就要求教师能动地运用这个规律,在教学全过程中,做好育人工作。唐代韩愈把教学过程分为“传道、授业、解惑”,就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教育与开发学生智慧三者高度结合的深刻道理。
究竟如何建立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呢?笔者认为应以下两个方面为抓手。
(一)育人先育己,抓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
1.寓德育于智育之中,达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课堂是教师传授业务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以业务知识为载体,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去。不可孤立地为教学而教学。
2.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精益求精。“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教师必须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同时教师还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育人先育己。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为又是无声的语言。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美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之美。
4.既是严师又是益友。课堂上是严师,课外又是益友。教师应把自己的满腔爱心无私地献给学生。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了凛然的人格力量,才能自觉接受教育,才会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一句话,教师应成为学生政治上的向导、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上的挚友。
5.做好班主任工作。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层单位,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结构单元。通过各班主任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是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着力选拔一批业务、政治素质高的班主任,往往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易于开展,而且由于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多,学生也易于接受。
(二)加强领导,健全“教书育人”的管理机制。
1.建立、健全“教书育人”领导体制,疏通联系网络。领导体制应该由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配合、职能部门参与,共同制定相关政策;齐抓共管,把教书育人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2.致力于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要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要引导教师研究德育理论,掌握育人导向,熟练运用育人技巧;要定期向教师通报学生情况,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在教师管理方面,要着重抓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问题。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层次相仿,易于沟通,但往往处事经验不足,应着重进一步培养提高。
3.建立“教书育人”评估体系,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其制度应包括基层单位(院、系、所、教研室)在内的领导评估体系与个人评估体系。评估考核制度化,考核结果与职务评聘、工资晋级、评优、出国、分房等直接挂钩,使“教书育人”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建立长效的专、兼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在高校内,除了有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师队伍外,还必须要有一支直接在第一线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兼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即政治辅导员队伍。他们是争夺跨世纪接班人的前哨战士,必须要从战略高度上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
个人认为要做好这支队伍的建设,必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建立一支以精干的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政工队伍。
由于学生政工干部是在第一线从事学生工作,所以必须是比较年轻的同志。受年龄的限制,在学生政工干部中除少数确有培养前途、本人也有兴趣的可充实到专职政工队伍中作为骨干力量外,大多数可考虑是兼职人员。这批骨干可根据需要从当年不同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中选取,一经选定,应规定其任职期限,但在任职期间必须是专职干部。任职期满,经考核确实表现较好,可继续留任或在行政工作岗位上升职,符合专任教师条件的也可回专业教师队伍中去。这些同志经过几年的锻炼,政治思想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对高校工作也比较熟悉,在教师队伍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这项措施既有利于解决政工队伍年轻化的问题,也可培养锻炼出一批年轻的专业教师队伍。
(二)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科来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以及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科学。因此,学校各级领导要把政工干部的队伍建设纳入学科建设的轨道,从体制、经费来源、梯队、结构等方面全面规划,形成良好的建设培养模式。
(三)合理匹配政工队伍的年龄、知识、学历及职称结构。
政工队伍是集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复合型的队伍,它需要在学生第一线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因而,在年龄结构上可采用以25—45岁年龄段为主的“橄榄型”。知识结构上,既要注意选拔相应专业本科以上的优秀毕业生,还应充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列理论专业方面的人才。职称结构上应根据学校的实际逐步形成高、中、初级职称的金字塔模式,这样有利于教学、科研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科梯队的建设。
(四)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
为提高政工干部的整体水平,应建立健全各类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如制定《政工干部工作条例》、工作例会制度、学习培养制度以及工作档案、考核评估制度等,在管理上做到有章可循。领导体制上可由校党政统一归口领导,由学生工作处、学生部、思政教研室三部门直接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政教育、管理归口学生处、学生部分管,政工队伍的教学、科研、培训由思政教研室负责,政工队伍的任期考核、评估、职称、表彰等由各院(系)配合学生处、学生部及思政教研室三部全面衡量后报学校批准。
(五)加强思政队伍的培养,提高自身素质。
思政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培养人的素质,因此,自身必须有很高的素质,学校必须要注重对他们的培养。首先是要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引导政工干部们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第二是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的关系,树立奉献精神,注重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工作作风等方面的修养。第三要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通过培养使他们具备全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指的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思政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业务基础知识,以及与学生专业、学生爱好相关的各种知识,以便于他们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科学方法。第四要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主要指的是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
以上各类素质的培养方式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知识结构区别对待。如上岗前的培训、岗位培训、建立政工干部培训基地等方式都是很好的尝试。
三、建立稳固的学生干部队伍
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得力助手。在学生中,他们可起到桥梁、助手和骨干作用,也能起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是一支从事德育工作的特殊队伍。而且学生干部都是学生中比较优秀的人选,对他们的培养与锻炼,实际是一项为国家各级各部输送后备骨干力量的重要工作。
一般来说,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应主抓以下几个方面:(一)进业余党校与团校培养、教育与考察,及时吸收具备党员条件的学生干部入党。(二)例会指导,其作用是:布置工作、研讨交流工作经验与方法、检查工作、反馈信息。(三)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对他们进行岗位培训,在理论、实践知识、工作方式、方法上予以指导。(四)学生自身传帮带。学生干部中以老带新,以强助弱,这对学生干部群体自身能量的释放与转换是极为有效的。(五)抓好考核。建立学生干部队伍档案,对他们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工作实绩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干部予以表彰和奖励。
总之,抓好思政队伍建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从根本上抓好队伍建设,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就无法正常启动、运转;反之,抓好了这支队伍建设,学校就稳定,就能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真正的校园和谐。
关键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队伍 政治辅导员队伍 学生干部队伍 建设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这里所讲的队伍系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专兼职的政工干部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三大类,以下笔者就三大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一、建立过硬的“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
邓小平同志指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学生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往往视教师为偶像,从教师身上直接得到真理的启迪,“教师是学生的样子,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和设计者”。
教书与育人二者之间,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必须育人,这是规律。教书又必须育人,这就要求教师能动地运用这个规律,在教学全过程中,做好育人工作。唐代韩愈把教学过程分为“传道、授业、解惑”,就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教育与开发学生智慧三者高度结合的深刻道理。
究竟如何建立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呢?笔者认为应以下两个方面为抓手。
(一)育人先育己,抓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
1.寓德育于智育之中,达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课堂是教师传授业务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以业务知识为载体,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去。不可孤立地为教学而教学。
2.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精益求精。“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教师必须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同时教师还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的尝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育人先育己。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为又是无声的语言。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美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之美。
4.既是严师又是益友。课堂上是严师,课外又是益友。教师应把自己的满腔爱心无私地献给学生。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了凛然的人格力量,才能自觉接受教育,才会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一句话,教师应成为学生政治上的向导、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上的挚友。
5.做好班主任工作。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层单位,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结构单元。通过各班主任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是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着力选拔一批业务、政治素质高的班主任,往往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易于开展,而且由于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多,学生也易于接受。
(二)加强领导,健全“教书育人”的管理机制。
1.建立、健全“教书育人”领导体制,疏通联系网络。领导体制应该由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配合、职能部门参与,共同制定相关政策;齐抓共管,把教书育人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2.致力于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要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要引导教师研究德育理论,掌握育人导向,熟练运用育人技巧;要定期向教师通报学生情况,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在教师管理方面,要着重抓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问题。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层次相仿,易于沟通,但往往处事经验不足,应着重进一步培养提高。
3.建立“教书育人”评估体系,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其制度应包括基层单位(院、系、所、教研室)在内的领导评估体系与个人评估体系。评估考核制度化,考核结果与职务评聘、工资晋级、评优、出国、分房等直接挂钩,使“教书育人”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建立长效的专、兼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在高校内,除了有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师队伍外,还必须要有一支直接在第一线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兼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即政治辅导员队伍。他们是争夺跨世纪接班人的前哨战士,必须要从战略高度上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
个人认为要做好这支队伍的建设,必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一)建立一支以精干的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政工队伍。
由于学生政工干部是在第一线从事学生工作,所以必须是比较年轻的同志。受年龄的限制,在学生政工干部中除少数确有培养前途、本人也有兴趣的可充实到专职政工队伍中作为骨干力量外,大多数可考虑是兼职人员。这批骨干可根据需要从当年不同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中选取,一经选定,应规定其任职期限,但在任职期间必须是专职干部。任职期满,经考核确实表现较好,可继续留任或在行政工作岗位上升职,符合专任教师条件的也可回专业教师队伍中去。这些同志经过几年的锻炼,政治思想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对高校工作也比较熟悉,在教师队伍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这项措施既有利于解决政工队伍年轻化的问题,也可培养锻炼出一批年轻的专业教师队伍。
(二)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科来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以及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科学。因此,学校各级领导要把政工干部的队伍建设纳入学科建设的轨道,从体制、经费来源、梯队、结构等方面全面规划,形成良好的建设培养模式。
(三)合理匹配政工队伍的年龄、知识、学历及职称结构。
政工队伍是集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复合型的队伍,它需要在学生第一线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因而,在年龄结构上可采用以25—45岁年龄段为主的“橄榄型”。知识结构上,既要注意选拔相应专业本科以上的优秀毕业生,还应充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列理论专业方面的人才。职称结构上应根据学校的实际逐步形成高、中、初级职称的金字塔模式,这样有利于教学、科研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科梯队的建设。
(四)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
为提高政工干部的整体水平,应建立健全各类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如制定《政工干部工作条例》、工作例会制度、学习培养制度以及工作档案、考核评估制度等,在管理上做到有章可循。领导体制上可由校党政统一归口领导,由学生工作处、学生部、思政教研室三部门直接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政教育、管理归口学生处、学生部分管,政工队伍的教学、科研、培训由思政教研室负责,政工队伍的任期考核、评估、职称、表彰等由各院(系)配合学生处、学生部及思政教研室三部全面衡量后报学校批准。
(五)加强思政队伍的培养,提高自身素质。
思政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培养人的素质,因此,自身必须有很高的素质,学校必须要注重对他们的培养。首先是要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引导政工干部们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第二是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的关系,树立奉献精神,注重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工作作风等方面的修养。第三要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通过培养使他们具备全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指的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思政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等业务基础知识,以及与学生专业、学生爱好相关的各种知识,以便于他们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科学方法。第四要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主要指的是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
以上各类素质的培养方式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知识结构区别对待。如上岗前的培训、岗位培训、建立政工干部培训基地等方式都是很好的尝试。
三、建立稳固的学生干部队伍
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得力助手。在学生中,他们可起到桥梁、助手和骨干作用,也能起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是一支从事德育工作的特殊队伍。而且学生干部都是学生中比较优秀的人选,对他们的培养与锻炼,实际是一项为国家各级各部输送后备骨干力量的重要工作。
一般来说,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应主抓以下几个方面:(一)进业余党校与团校培养、教育与考察,及时吸收具备党员条件的学生干部入党。(二)例会指导,其作用是:布置工作、研讨交流工作经验与方法、检查工作、反馈信息。(三)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对他们进行岗位培训,在理论、实践知识、工作方式、方法上予以指导。(四)学生自身传帮带。学生干部中以老带新,以强助弱,这对学生干部群体自身能量的释放与转换是极为有效的。(五)抓好考核。建立学生干部队伍档案,对他们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工作实绩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干部予以表彰和奖励。
总之,抓好思政队伍建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从根本上抓好队伍建设,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就无法正常启动、运转;反之,抓好了这支队伍建设,学校就稳定,就能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真正的校园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