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学打字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tiankong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空穿越到四十一年前,那是1971年的3月,因工作需要,组织上把我从基层调到公司机关办公室担任打字员,那一年我18岁。
  走进打字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30多岁的大姐正在全神贯注地操作着一台老式中文打字机打文件。她看到我来报到,就热情地把我招呼到身边,耐心教我打字。大姐先是简要向我介绍了打字机的构造、性能和使用方法,然后为我做示范。只见她动作娴熟地两脚踩着脚踏板,左右移动着字盘,右手握住手柄有节奏地敲击,字锤随着“咔嗒、咔嗒”的声响叼着铅字上下飞舞,很快一行行的汉字在滚筒的蜡纸上有序地排列开来。我看得出了神,觉得打字机很神奇,并对打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为了把打字技术学好,我结合大姐的指导,认真观察和揣摩打字机的构造、性能和操作方法。原来老式中文打字机的构造分为滚筒、铅字盘和机头。滚筒是用来放蜡纸的,铅字盘是放铅字用的,一般一个字盘能装3500个倒置的铅字。字盘两侧装有滑轮,一根细绳将滑轮与脚踏板连接,打字时两脚踩在踏板上,就像踩缝纫机一样,字盘可以左右移动。机头是与滚筒前面连接的部分,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打字手柄、打字锤和画线砂轮。在熟悉了打字机的构造和性能之后,我开始进行操作练习。操作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找字难,面对字盘中3500个倒置的铅字,真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为了便于记忆,起初我把字盘表打印下来随身携带,抓紧一切时间有空就背。就这样几天过去了,感觉找字还是很费劲,通常一天下来不但打不了多少字,还弄得脖子酸胀,头晕眼花。为了攻克记字盘这一关,我把字盘上的铅字划分为常用字区、次常用字区、非常用字区、偏旁部首字区和罕用字区五个区域。在常用字区里我还根据本行业、本单位及当时社会和国家的常用词汇和句型对铅字进行重新排列,并把它们放在便于操作的位置,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打起字来非常顺手。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练习,我对字盘已了如指掌,每分钟竟能够打出60余个汉字了。
  为进一步提升打字质量,我注熏在掌握打字力度、降低差错率上下工夫。在打字实践中我逐步摸索到打字时用力的大小要根据铅字的笔画多少而定,笔画越少,用力越小,笔画越多,用力越大。比如像打阿拉伯数字1、2、3或标点符号时,手劲要轻,否则会把蜡纸打穿,印刷时会漏油。再比如像打“疆”、“赣”等笔画多的字时,手劲要重,否则蜡纸上的字浅,印出来的字就会模糊不清。
  打字最忌讳出现差错,因为打字蜡纸是用绵纸涂上蜡做成的,虽然打错了字可以用修正液涂抹后再打,但重新打字既影响印刷质量也影响打字速度。因此,在每打一篇稿子之前,我都要认真阅读一遍,把发现的错字、别字和看不清楚的字统统搞定后,再认真仔细地去打,这样,就有效地把差错率降低到千分之一以下。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老式中文打字机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被日新月异的电脑所取代,可我与老式中文打字机的情结却更加深厚。因为我与它共同演绎并经历了那段有着浓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年代。
  注:此照片摄于1971年3月。站立者为本文作者
  青春岁月我们工厂的四把小提琴
  我这辈子始终为我们这家工厂的文化品质自豪,不仅仅我们工厂的产品属于国家高科技项目产品,职工的素质也在国内的企业中属于上乘。我的青春岁月就是在这样一种企业文化气氛中度过的。工厂里有业余美术班、书法班、摄影班、民乐队、西乐队、各种球队……记得当年的五月鲜花歌咏比赛,仅我工作的设计所就有四位职工拎着小提琴登上舞台。站在第一个的我把多年里业余时间练出的水平好好发挥了一次,我们哥儿四个每人一身笔挺的西装,拉开架式颇有专业风范,说实话以我们平日里练的那些曲目,让工友们欣赏没问题。
  今天的年轻职工们已经没有我们当年这么丰富的爱好和业余生活,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加大了。但我依然觉得,人在青春岁月里不浪漫一下,不多掌握几种特长和爱好,或许到了中老年后可能会感到生活单调啊。
其他文献
2012年春晚,反串歌王李玉刚以一曲《新贵妃醉酒》登上春晚,感动了无数观众。鲜为人知的是,李玉刚和李雨同为《星光大道》推出的歌手,在共同的追梦中,两人的心渐渐地靠在了一起。然而,五年间,越来越大的落差却让他们产生了难以融合的罅隙。辉煌后的李玉刚曾一度为李雨量身制作单曲《雨花石》,可由于误会和冲突,在2011年元旦央视三套的《元旦七天乐》中,他携徒弟石头率先将《雨花石》唱响。没想到,此事也导致李玉刚
期刊
张闻天,被誉为“红色教授”的学者型人物,在中共党史上曾身居要位,先后任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并且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的三年多里,担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这样一位声名赫赫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孙女张东燕的眼中,却是一位十分和蔼的老人。  爷爷其实追奶奶追得蛮辛苦的  “其实找也是听奶奶讲故事,最早的时候,奶奶其实是很骄傲的,因
期刊
战争年代,中央特科在获取情报、保卫党中央、惩处叛徒和汉奸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为发展党的隐蔽战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央特科的创始人是周恩来。作为中共“隐蔽战线的统帅”,周恩来领导中央特科开展对敌斗争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相对而言,另一位中央特科的领导人陈云在中央特科的风云岁月就不怎么为人所知了。  ■临危受命,陈云接替周恩来主持中央特科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并未建立自己的武装,自然也未设立专
期刊
第一眼见到何晴,记住的便是她的美貌。从19岁时初次在故事片《少林俗家弟子》中饰演女主角小琴后,何晴便成为中国古典温婉派女子的典型代表,以至于有观众称她为“水做的美人”。《红楼梦》中的秦可卿、《西游记》里的仙女、《水浒传》中的李师师、《三国演义》中的小乔,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中都留下何晴的身影,近日深圳卫视热播剧《婆婆也是妈》中何晴与董璇饰演一对母女,剧中何晴展现了更多的知性与温柔美。再次见到何晴后
期刊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6年,距今已经有56个年头了。我就是照片左边那个小姑娘,右边是我的姐姐冬冬,后边那个是只比我们大两、三岁的小姨。这是在中山公园正门(南门)一进门的花坛前照的。当时,我们家住在紧邻西交民巷的辇儿胡同(现在这个胡同已经盖了高大的建筑,不存在了),距离中山公园只有一站多地。碰到节假日,爸爸妈妈常常带我们到中山公园来玩。照相的这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背后的和平鸽大画像是法国著名画家
期刊
韩国足球教练李章洙,以执教严格而著称,绰号“铁帅”,2007年至2009年任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主教练、2010年3月15日李章洙正式签约广州恒大队,率队征战中甲,这也是他第三次来中国执教。2012年5月17日恒大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更换主教练,李章洙离开恒大李章洙曾先后三次来中国,执教过重庆、青岛、国安、恒大四支球队,总时长达到了十年之久。  李章洙1950年10月出生在韩国,19
期刊
今年26岁的刘艳是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二塘镇人,父母都是当地的农民。她读初中时。曾被一个来二塘镇拍戏的剧组叫去当了回群众演员。从此,便有了一个明星梦。  想出名咋就这么难  高考时,虽然刘艳的成绩达到二本线。但她却义无反顾去了北京一家民办影视学院学习。大二时。她基本已掏空了父母的积蓄。从大三起,她就开始跑剧组。但她能得到的角色,最好也就是个没名没姓的“路人甲”。一次,她在剧组追着一位自己喜欢的一线女星
期刊
她是一个初中都未毕业的普通中国农妇,她只身来到美国,生活和工作。  或许,多数人是凭聪明才智获得成功的,但有时,诚信做人,规矩做事,真诚处世,幸运之门同样会向你打开。她是—个初中都未毕业的普通中国农妇,突然有一天,她只身来到地球的另一面——美国生活和工作,她会如何面对?  被逼出国打工  今年42岁的赵冬梅,出生在四川省蓬溪县大山深处的一个偏僻小村。她勉强读完初一,就辍学打工,帮扶贫寒的家庭。18
期刊
2011年11月,王宝强因在影片《hello!树先生》中的精彩演出,一举荣膺俄罗斯海参崴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至此,这位草根演员已将7个国际国内大奖收入囊中,正式迈入演技派影星行列。王宝强成功转型了。他的父母,作为地道的农民,是不是跟得上他迈进的步伐呢?2008年,他与马蓉组建家庭后,将父母从农村接到北京养老。农村公婆与马蓉这个彻头彻尾的城市儿媳,能和谐相处吗?  农村公婆碰撞城市儿媳,明星
期刊
面对危险局势,金日成想到了毛泽东。1949年5月,他亲笔写了一封求援信,派特使金一持信秘密到北平,面见毛泽东;  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新中国建立一周年国庆活动。在这本应是喜悦、轻松的时刻,毛泽东却面色严肃,因为这一天,他同时收到了金日成的信和斯大林的电报……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领袖毛泽东和朝鲜领袖金日成在重大问题上密切配合,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没有二人的合作,不可能有抗美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