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由于自身的自制、自律能力不足,可能在学校学习及生活过程中发生一些严重违反学校校规校纪的现象。 班主任通过对严重违纪的学生实施纪律处分来达到教育学生,维护校纪的目的。在处分的实施过程中突出处分的教育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怎样突出班级处分的教育功能?
一、做好准备工作:
1、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2、要迅速稳定学生的情绪,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感。这样才能够对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那么怎样稳定学生的情绪呢?只要我们抱着宽容的心态,展现一张慈祥的面容,投去一缕关爱的目光,送上一杯开水、一把椅子、那么在没有任何话语的情况下,只需要短短的一两分钟,就已经营造出了和谐、民主的谈话氛围,学生的不安情绪就会得到有效的缓解。切忌粗暴或不闻不问,将学生凉在一边。
二、循序渐进地进行沟通式谈话:
当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了以后,我们才可以开始进行感情式谈话了,感情式谈话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个阶段:要调查分析,澄清事实。这个阶段的谈话是班主任不仅要与当事学生谈话,而且要跟知情人了解事件的真相。因为谈话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过程的成败。
第二个阶段:要明确责任,提高认识。这个阶段的谈话是与学生讨论自己在整个违纪事件中的语言、行为、思想问题,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事件助长气焰者,还是参与实施者,还是组织策划者。同时诱导学生思考如何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如何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好,如何处理与他人的矛盾等等。通过这一阶段的谈话,班主任要教会学生懂得一些道理,学会一些处理问题的一些方法。这一阶段的談话要求班主任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深入浅出地讲明一些道理,切忌脱离实情,空洞说教。
第三个阶段:要落实责任。这个阶段的谈话是要根据情节的轻重,以及学生在事件中所起的负面作用的大小,对学生提出处理意见的谈话。在这个阶段中,受到处分的同学最容易提到的问题就是“既然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积极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为什么还要对我进行处分呢?”面对这个问题班主任要耐心地把处分的目的给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能够主动承担自己应负的处分。心地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谈话以后,处分的惩戒功能和教育功能都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第四个阶段:调节心理的谈话。已经知道将受到班级纪律处分的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到处分带给自己的压力,情绪都比较低落。调节心理的谈话阶段是缓解被处分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将处分的惩戒功能带来的压力转化为自我教育的动力的必须阶段,是突出处分的教育功能的重要措施。在这个阶段中,施教者应主动诱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学校给予处分的感受和想法,对老师有什么要求等等。受到诱导的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接受了处分之后怎样去面对家长和同学。”“是否可以不通知家长。”“是否可以不在全班宣布处分。”“是否可以提前取消处分。”“接受了处分是否会影响升学,参军等。”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施教者都必须耐解释清楚,对于一些合理的要求尽量给与满足。最后要对学生提出一些殷切地希望。通过这一阶段的谈话要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被尊重,被信任,被关爱的感觉,为学生重新找回失落的自信心,唤醒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处分,改正错误。另外,在进行情感式谈话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谈话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上四个阶段的谈话一般是按照顺序进行的,体现了教育过程的循序渐进。或许这五个阶段的谈话不能一气呵成,但是要尽量保证其连续性,以免影响教育效果。同学生所发生的违纪行为不同,同时每个学生的性格、心里承受能力、表现出来的情绪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谈话过程中应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谈话过程中要体谅学生心情,尊重学生意见,贯穿人文关怀谈话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贯穿施教者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多使用有利于情感沟通的词句,肯定值得肯定的想法和做法。比如:“我理解你当时的心情。”“我赞同你的想法”“我相信你说的这些话。”“我知道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你是一个非常具有正义感的同学。”“你是一个珍惜同学友谊的同学。” 如果学生对班主任本人或者学校有什么不满,班主任要详细了解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比如,对于班主任本人有什么不妥当的言行伤害了学生,班主任首先应及时向学生赔礼道歉,请求学生的谅解,其次应承诺尽快改进工作;对于学生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向学生给予合理的解释说明;对于学校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应告知学生自己会及时向学校领导提出相关的建议。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谈话之后,被处分的同学就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以平和的心态接受班级给予的处分,以积极的态度接受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监督,以实际行动积极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可以说,这样的处分虽然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压力,实现了处分的惩戒功能,但是更重要的是班主任把这种压力成功地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充分突出了处分的教育功能。
一、做好准备工作:
1、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2、要迅速稳定学生的情绪,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感。这样才能够对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那么怎样稳定学生的情绪呢?只要我们抱着宽容的心态,展现一张慈祥的面容,投去一缕关爱的目光,送上一杯开水、一把椅子、那么在没有任何话语的情况下,只需要短短的一两分钟,就已经营造出了和谐、民主的谈话氛围,学生的不安情绪就会得到有效的缓解。切忌粗暴或不闻不问,将学生凉在一边。
二、循序渐进地进行沟通式谈话:
当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了以后,我们才可以开始进行感情式谈话了,感情式谈话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个阶段:要调查分析,澄清事实。这个阶段的谈话是班主任不仅要与当事学生谈话,而且要跟知情人了解事件的真相。因为谈话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过程的成败。
第二个阶段:要明确责任,提高认识。这个阶段的谈话是与学生讨论自己在整个违纪事件中的语言、行为、思想问题,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事件助长气焰者,还是参与实施者,还是组织策划者。同时诱导学生思考如何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如何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好,如何处理与他人的矛盾等等。通过这一阶段的谈话,班主任要教会学生懂得一些道理,学会一些处理问题的一些方法。这一阶段的談话要求班主任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深入浅出地讲明一些道理,切忌脱离实情,空洞说教。
第三个阶段:要落实责任。这个阶段的谈话是要根据情节的轻重,以及学生在事件中所起的负面作用的大小,对学生提出处理意见的谈话。在这个阶段中,受到处分的同学最容易提到的问题就是“既然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积极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为什么还要对我进行处分呢?”面对这个问题班主任要耐心地把处分的目的给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能够主动承担自己应负的处分。心地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谈话以后,处分的惩戒功能和教育功能都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第四个阶段:调节心理的谈话。已经知道将受到班级纪律处分的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到处分带给自己的压力,情绪都比较低落。调节心理的谈话阶段是缓解被处分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将处分的惩戒功能带来的压力转化为自我教育的动力的必须阶段,是突出处分的教育功能的重要措施。在这个阶段中,施教者应主动诱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学校给予处分的感受和想法,对老师有什么要求等等。受到诱导的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接受了处分之后怎样去面对家长和同学。”“是否可以不通知家长。”“是否可以不在全班宣布处分。”“是否可以提前取消处分。”“接受了处分是否会影响升学,参军等。”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施教者都必须耐解释清楚,对于一些合理的要求尽量给与满足。最后要对学生提出一些殷切地希望。通过这一阶段的谈话要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被尊重,被信任,被关爱的感觉,为学生重新找回失落的自信心,唤醒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处分,改正错误。另外,在进行情感式谈话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谈话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上四个阶段的谈话一般是按照顺序进行的,体现了教育过程的循序渐进。或许这五个阶段的谈话不能一气呵成,但是要尽量保证其连续性,以免影响教育效果。同学生所发生的违纪行为不同,同时每个学生的性格、心里承受能力、表现出来的情绪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谈话过程中应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谈话过程中要体谅学生心情,尊重学生意见,贯穿人文关怀谈话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贯穿施教者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多使用有利于情感沟通的词句,肯定值得肯定的想法和做法。比如:“我理解你当时的心情。”“我赞同你的想法”“我相信你说的这些话。”“我知道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你是一个非常具有正义感的同学。”“你是一个珍惜同学友谊的同学。” 如果学生对班主任本人或者学校有什么不满,班主任要详细了解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比如,对于班主任本人有什么不妥当的言行伤害了学生,班主任首先应及时向学生赔礼道歉,请求学生的谅解,其次应承诺尽快改进工作;对于学生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向学生给予合理的解释说明;对于学校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应告知学生自己会及时向学校领导提出相关的建议。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谈话之后,被处分的同学就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以平和的心态接受班级给予的处分,以积极的态度接受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监督,以实际行动积极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可以说,这样的处分虽然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压力,实现了处分的惩戒功能,但是更重要的是班主任把这种压力成功地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充分突出了处分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