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中挤压综合征伤员的早期处理与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ao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地震灾害中挤压综合征伤员的早期处理方案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5.12"四川大地震中收治的32例挤压综合征伤员的早期治疗方案及短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例伤员死亡,22例患肢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后感觉运动功能不同程度恢复,保肢成功;5例伤员行伤肢截肢手术;24例伤员实验室检验指标恢复正常,7例伤员实验室检验指标不同程度恢复.2例伤员切口感染,经治疗后感染控制.结论 地震灾害中挤压综合征伤员的早期处理对预后有重要影响及早行筋膜室切开减压及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四肢骨折髓内钉固定后,有时会发生髓内钉远端骨折.锁定钢板问世以前,常用的方法 是更换长的髓内钉或换用普通钢板固定等;这些方法 创伤大,患者不易接受.因此,寻找一种创伤小,患者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是骨科医生们追求的目标.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我们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8例8处四肢骨折髓内钉固定后远端再骨折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中转运至后方医院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治疗效果,探讨地震灾害后送伤员的救治经验和教训.方法 总结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大坪医院所救治的273名伤员的年龄、性别、获救时间、受伤部位、ISS创伤评分、并发症、挤压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受伤年龄为1-96岁,平均48.6岁,其中0-14岁10例(3.7%),15-44岁114例(41.8%),45-64岁81例(29.6%),65岁以上68
鉴于中国和欧洲在臂丛损伤领域中所进行的大量的开创性工作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国际影响力,由上海华山医院和意大利Rovigo的S.Maria della Misericordia医院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欧臂丛神经损伤研讨会于2008年4月7~9日在意大利的威尼斯成功举行.来自中国、欧洲及北美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大陆有来自上海、北京、江苏、山东等10名代表出席。
期刊
5月15日晚上9点,驻扎在都江堰的解放军总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前线指挥部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迅速组织10名突击队员紧急前往灾情严重的映秀镇进行救援.同时深入了解灾区情况。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抗震救灾医疗队前线总指挥陈晓红少将立刻连夜组织选拔队员。医疗队领导考虑了方方面面的因素,决定该突击队由唐佩福、关常勇、高天军、张艺泷、陈华、张轶超、杨滔、李立安、李卫平、李明阳共10人组成,骨科副主任唐佩福教授担任
期刊
下肢开放性骨折往往会造成感染及骨外露,进而导致骨缺损.骨缺损在临床上是治疗的难题,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吻合血管的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等方法均可修复骨缺损,但方法比较复杂,且治疗时间较长。
期刊
目的 研究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的三维运动范围和螺钉拔出力的生物力学. 方法 12例C0~C3新鲜标本,6例用于三维运动测试,分七组:①完整标本(对照)组,②损伤组(去除C1前弓、C2齿突,破坏关节囊和横韧带等),③TARP组,④后路Brooks钢丝组,⑤Magerl经关节螺钉组,⑥Magerl+Brooks组,⑦前路经枢椎体寰椎侧块螺钉组,分别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ROM).另6例(
为提高云南省创伤骨科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服务广大边疆患者,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2008科技扶贫项目“创伤骨科学组西部讲习班暨创伤骨科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于2008年3月1至2日在云南省德宏州潞西芒市成功举行。此次讲习班由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和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创伤骨科医院联合承办。来自云南省和四川省79个县市的170多位代表参加了学习班的学术活动。
期刊
临床上确定软组织内异物较为困难,在初诊中38%会漏诊[1],这是引起医疗纠纷的第二常见原因[2].足底是异物存留最常见的部位[3-4],由于组织致密,探查和清除异物更加困难.本例患者左足底钉子刺伤后9个月才再次出现症状,伤后1年始确诊,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
身为老委员、新代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日前表示,此次两会他最关注医疗体制改革方案。钟南山说,医改方案能否成功,关键是通过完善体制建设为改革铺路。目前国家正在进行大部制改革,自己也在考虑提交一份相关的建议,医疗领域也应该建设“大卫生”,“大卫生”比交通等其他领域更迫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