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法治疗青年肥胖性难治性高血压病48例

来源 :中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治疗青年肥胖型难治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高血压病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48例青年肥胖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穴位(风池、天枢、大横、带脉、中脘、气海、足三里、丰隆、阴陵泉)埋线法治疗,2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结果:在降压疗效方面,显效11例,有效34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75%(45/48);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显效10例,有效34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67%(44/48).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各肥胖指标较治疗前下降,体质量差值、BMI差值、体脂率差值下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青年肥胖性难治性高血压病疗效确切.
其他文献
五运六气理论是研究天时、地理等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生命影响的科学,从五运六气理论角度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分型与诊治的可行性.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病的发病具有显著的时间及地域特点,符合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运气学规律.高血压病的形成、发展与中医学理论的气、血关系紧密相连.西医学理论认为,高血压病的产生取决于心脏收缩能量、有效循环容量以及外周阻力的影响.从中医学理论角度论述,心脏收缩能力强弱和气之多少有关,有效循环量的多少取决于血、水、津液的多寡,外周阻力的高低则与寒(阴)、温(阳)的平衡有关,而气之多
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前多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因此早期确诊率较低。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治疗预后较好,但若动脉瘤出现破裂,则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率较高。血管内介入栓塞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案,疗效显著,但存在一定复发风险。对于复发后的颅内动脉瘤治疗属于相关领域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其方向涉及到复发原因、治疗方式、复发后治疗指征等。本次研究将对此方向已有的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并综述如下。
目的:观察养阴益气方联合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三门峡市中医院眼科收治的70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每个月治疗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养阴益气方(熟地黄、黄芪、益母草、女贞子、白术、桑寄生、茯苓、山萸肉、墨旱莲、夏枯草、泽泻、石斛、党参)水煎2次,2次滤液合并,煎至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