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宁夏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大手笔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iqi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夏旅游业经过30多年发展, 尤其“十二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十三五”及以后更长一个时期,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新战略。宁夏成为继海南之后全国第二个全区域推进全域旅游的省区。
  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宁夏旅游业经过“十二五”期间快速发展,已经成为自治区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凸现。
  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十二五”时期,宁夏接待游客总数、旅游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12.5%、18.9%,创历史最好水平。2016年上半年,宁夏共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2.3亿元,增幅接近17%和19%。旅游收入继2007年、2012年分别突破30亿元、100亿元大关后,2015年突破160亿元大关,达到161亿元,跻身支柱产业行列。目前,宁夏旅游企业发展到900余家,其中5A级4家、4A级6家,星级饭店102家,旅行社121家,一大批乡村旅游點蓬勃兴起,市场主体规模不断扩大,有力支撑了全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结合自治区空间规划和“十三五”规划,把银川建设成为宁夏旅游的核心区,重点打造黄河金岸旅游带和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带,重点开发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清水河流域丝路文化和古军事文化三大旅游廊道,重点提升大沙湖休闲度假、西夏文化、塞上回乡文化体验、边塞文化、大沙坡头休闲度假、韦州历史文化和大六盘红色生态七大旅游板块,宁夏全域旅游“一核两带三廊七大板块”的空间新格局初步形成。
  带动作用日益突出。从经济贡献看,到2015年底,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的10.77%上升到12.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2年的4.31%上升到5.5%,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从就业看,全区现有旅游直接从业人员5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30万人。旅游业直接、间接从业人员占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约三分之一,占全区就业人员总数约10%,成为服务业领域解决就业的主力军和解决全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宁夏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与间接从业人员之比为1∶6,远远高于2015年全国1∶1.8、海南省1∶3.8的平均水平。
  品牌效应不断显现。加大高层推动力度,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在外交部首次举办的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中,以“开放的中国——从宁夏到世界”为主题,由自治区党政“一把手”亲自推介宁夏旅游品牌,耀眼国际舞台,引起世界关注。成功举办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圆桌会议、中阿旅行商大会、中美旅游高层对话等一系列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全域旅游蓄势待发。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作为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主动谋划,强力推进。从体制上破题,成立宁夏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挂牌运行自治区旅游发展委,理顺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从建设资金上重点支持,安排3.5亿元资金推进中卫、西夏区、永宁、平罗、青铜峡、泾源6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下达近3亿旅游发展资金用于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积累的动能已经开始发力,全区旅游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创新发展思路合力推进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从硬件建设到软件配置,要求都要比传统意义的旅游业高得多。从宁夏旅游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硬件、软件欠账都比较突出,急需运用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统筹谋划,全面建设。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先行,搞好顶层设计。以宁夏“多规合一”国家试点为契机,以《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统领,科学编制《宁夏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把宁夏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系统规划。落实好《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按照“一核、两带、三廊、七板块”的布局要求,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全域性再配置,统筹编制道路交通、农林水利、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项规划,不断优化旅游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各类资源投向。
  完善基础设施。汲取近年来澳门等地旅游业遭遇基础设施“严重超载”问题的教训,全面评估,科学预测宁夏推进全域旅游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基本需求,制定量化标准,建立完善的测算评价体系。重点抓好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绿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游客接待中心、公厕、停车场、购物点、中转休息场所等,不断优化旅游环境。实施旅游交通畅通工程。推进以加密航班为主的空中交通和以高铁为重点的铁路交通建设,加快解决重点景区之间、景区和城市、乡村旅游点之间存在断头路、难行路、回头路问题,打通和改善旅游景点之间的连接线,重点构建适合旅游自驾出行的旅游环线,完善自驾车旅游综合服务体系。认真研究解决农家乐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既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又要充分考虑旅游旺季游客暴增带来的供给不足,要按照适当超前、略有宽余的原则建设基础设施。
  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国家和自治区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的落实、兑现,通过督查、考核等方式强化监督。同时,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创新政策机制。在土地政策方面,适度增加年度旅游发展用地指标,确保旅游重大项目用地需求。积极探索农家乐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调整、平衡机制。在税收政策方面,强化对旅游企业符合西部大开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标准、新办小微企业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入企和落实兑现。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旅行社凭合法票据作为报销依据。
  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自治区旅游发展委、自治区旅游发展集团运行的体制机制,及时总结面临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强化相关部门协作机制,充分发挥管理、服务功能合力。建立健全旅游发展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将全域旅游发展列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绩效考核,加强对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督查力度。建议对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面临较大困难的沙坡头管委会、沙湖景区、青铜峡鸟岛、黄河楼等景区景点进行深入调研,按照全区一盘棋的要求,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加快探索建立沙坡头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管委会、中卫市旅游局和迎水桥镇政府“三位一体”整合发展的运行模式,带动解决全区旅游业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等突出问题。借鉴海南等地加强旅游市场执法体制改革的经验,积极探索设立旅游警察分局等模式。进一步创新旅游项目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的基础上,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支持旅游企业通过发债等方式直接融资,通过收费权、经营权抵押等方式融资筹资,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大型旅游项目。
  加强队伍建设。目前,宁夏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5万人,导游只有3186名。全区没有一所独立建制的旅游高等院校,只在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两所综合性高校和5所职业技术学院设置旅游相关专业。宁夏旅游学校是宁夏唯一的全日制旅游中专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旅游资源评价、规划开发、产品设计、高级导游等专业型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加大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把旅游人才培养纳入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办好旅游教育,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宁夏旅游学校改进办学条件,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争取尽快升级为旅游学院。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各类旅游人才在区内外的交流学习、培训,全方位提升旅游人才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自治区政府研究室)
  责任编辑:章 立
其他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报告显示,网络反腐的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体制内媒体和普通网民的舆论影响力上升,意见领袖和市场化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有所下滑。  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的反腐在中国掀起。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来已有30名省部级及以上高官被调查,全国上下反腐治贪行动持续成为舆论焦点。在近年来中国反腐中,从民众微博举报到中纪委开设网站,网络反腐力量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