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首诗给自己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用孤独的灵感
  书写心中的悲伤
  我用生活的诗意
  拭去痛苦的眼淚
  秋风吹走了落叶
  我用枝头的青梦做笔
  写一首诗送给自己
  这么多年
  一个人走过风风雨雨
  用坚强的心
  面对所有的不幸
  用孤独的灵魂
  承受生命的残缺
  始终没有忘记
  在心底种下
  一枚阳光的种子
  将所有的苦难
  倔强地活出树的姿态
  写一首诗送给自己
  美好的向往就在远方和春天里
其他文献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杜十娘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画廊中光彩夺目的女性经典。她美丽聪慧、执着刚烈,令人印象深刻,历来被人们当作封建社会妇女勇敢追求真挚爱情理想的英雄而大加赞扬,而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李甲的命运则截然相反,一直以来他被大家定性为玩弄女性、自私无情的花花公子而大加批判。在反复阅读文本后,有几点看法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李甲不应该被批判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在他身上
温柔从来都悄无声息  黑夜孤独的星,天空  不說话,所有的疼痛  恍如微风  漂浮的故事还在上演  唱一首春天的歌谣  怎会明白  白昼只是夜的光明  相逢,别离。潮汐醉卧滩头  一浪靠近一浪  像是拥抱又像是永恒
南瓜花熬粥  青涩小黄瓜  深夜伙同挖瓜  春天追季野菜  夏天小溪野游  秋天满山寻摘  冬天邂遇遗果  无限渐远  留不下乐土  供不起乡愁  忧郁的彷徨  苦涩的味蕾  单调的憧憬  幼稚的执念  心酸的期冀  合理的荒唐  冗杂的幻想  行云流水  记性屡屡遭劫  童真无处安放  喧嚣渐沉  還回远古的安宁  禁不起凄凉  千年的坚守  未曾喂饱  架不住一代挥霍  一个 两个 三个私念 
菲茨杰拉德可谓是美国1920至1930年间最受追捧的小说家之一,其还被誉为“爵士时代”的编年史家与桂冠诗人。1925年,其著作《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菲茨杰拉德成了20世纪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的故事如下:1922年的春天,作家尼克离开家乡到达纽约,满怀着开展新生活的希望。当时的纽约爵士乐流行,贫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中国四大名著、四大奇书之一。但各方学者对《西游记》中牛精形象及明朝社会农耕状况的研究却屈指可数,即便是有所涉及,也只是针对某个人物形象或问题进行分析,或者撇开《西游记》直接写明朝社会,能将两者联系起来的研究不多。故本文试以《西游记》中几个典型牛精的形象,从农耕文化的视角去揭开明朝社会的一角。  一、数个牛精形象  (一)特处士  话说唐僧离了长
文学评论是对作品以及作者的最终感悟以及探究,一些文学作品能够起到鼓励作者的作用,而一些文学评论能够有效抨击作品,就整体而言,文学评论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对文学作品展开的二次创作。然而,当下现当代文学评论的环境十分混乱,导致一些有意义的评论丧失了价值,因此应当从文学评论存在的问题展开探究,找到问题的根源,最终回归创作本身。  一、现当代文学概述  文学评论是对文学的研究活动。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
一、外交辞令的界定  外交活动发展历史悠久,早在氏族社会就已产生,但古代外交的含义不同于今天,主要是指人臣私见诸侯,例如《谷梁传·隐公元年》:“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与朝也。”范宁注为:“天子畿内大夫有采地谓之寰内诸侯。”而现代外交的含义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辞令”最早出现在《左传·
掬一把日月之光  种植在长长的银河里  借用星星的眼腈  探索蒼穹的秘密
让一个吻 不要留痕,  就像秋天的枫叶,  红透了倒影,  却 寂寞得最深。  绽一束灯,  把爱幻成温存。  结束了漫天的落絮,  唯有空白的书页,  依然可爱 温暖每颗伤心。  似吹动爱的颜色,  在最好的日子,  不是相擁 而是找到归来的感觉。  用蓬勃的胸怀 接受预定的感动,  接受 你的体温。  让一个吻 不要留痕,  就像洁白的樱树,  美丽着美丽,  却 寂寞得最深。
夔州是杜甫生命中最重要的地域,“狂”是其性格中不容忽视的一面,两者的连缀也当引起注意。史书中把杜甫之狂限定在漂泊西南时期。《新唐书》卷201《文艺上·杜审言传》附《杜甫传》云:“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杜甫夔州诗中不能忘却家国君主和个人理想的复杂情感,成为种种狂态下的底色和他诗歌中反复言说的话题。  他在唐大历元年(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