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能力在群文阅读中高效生长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uquanw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强化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地训练,但这种语用训练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教科书上,而要在学生“少做题”的基础上,通过“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方式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本文提出要洞察表达策略,紧扣群文阅读进行对比辨析;置换描写方式,依托群文阅读强化深入理解;凸显文体特点,紧扣群文阅读巧妙落实语用。
  一、洞察表达策略,紧扣群文阅读进行对比辨析
  语文教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理解和吸收教材的文本内容,而要更多地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和表达策略。著名诗人歌德就曾经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因此,阅读教学的价值就是要在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具有共性的群文阅读以及一组文本中对比,洞察并感知作者的表达策略,为积累和运用写作方法提供资源。
  比如,统编版教材六上《桥》一文,作为一篇典型的微型小说,作者借助于鲜明可感的环境描写来渲染出洪水侵袭时的紧张氛围,教师可以尝试从小说的环境描写入手,让学生在整体性阅读的氛围中感受环境描写的内在作用。为此,教师可以将课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全部提炼出来,并集中呈现在课件中,组织学生在联系阅读中概括出这些语句的共性特征:第一,这些语句都是描写环境的;第二,都渲染出当时洪水来袭时的紧张氛围。由此不难想象,这些环境描写之下,群众们紧张、慌乱的场景也就成为必然。学生很快在教师地点拨与引领下,将课文中描写人们紧张、混乱的语句圈画出来,比如“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向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伍,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相机抛出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运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环境,又描写了人们的紧张慌乱,那是要突出什么呢?究竟有什么用意呢?此时,教师就可以拓展另一篇类似体裁的小说,即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现了这个片段,学生也仿佛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之中,被船长的精神所感染,在理性思维下认识到,这两篇文章都描写了危险来临之际的环境和氛围,都运用了相同的方式展现了人们的恐惧和惊慌。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即将学生的关注力引向了教材文本独具特色的维度——环境渲染,然后自然段地过渡到描寫人们慌乱的语句,无形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与人们之间的内在关联,然后相机拓展了另一篇同类型文本,让学生在对比中联系、在联系中辨析,深切感受到村民的慌乱,更感受到小说创作中人们的紧张与恐惧,从而为感受老汉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奠定了基础。这样的群文完全指向作者的写作方法,将学生的认知思维从原本的内容信息层面转向描写方法上,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素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置换描写方式,依托群文阅读强化深入理解
  小说作为统编版高年级教材中的重要文体,对于提升学生语用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核心三要素之一,在小说中非常常见,如果进行文本细读,我们就不难发现,统编版教材中的这篇《桥》就非常特别,除了在写作方法上有独到之处外,作者的言语形式和表达方式也非常鲜明。
  比如,学生已经从环境描写、人们的慌乱等侧面描写以及老人语言、动作的正面描写等,感受到老汉忠于职守、以身作则的高贵品质,此时教师就不能在理解和感悟的层面纠缠了,而要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作者是如何写的”维度上。再次走进文本,学生不再关注文本的内容后,发现这篇小说的语句非常具有特色,全部都是以短句子构成,设置有些短句子直接就成为一个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置段落和文本语言的形式呢?随后,教师将意义相关的几个自然段合并成为一个大自然段,组织学生与原文进行对比与感知,在表达效果上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很多学生意识到,原本短语句、短段落,无形之中就渗透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而合并成为一个语段,原本的语言节奏感就被打破了,紧张的氛围就消失了,相同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好像是正常的交流谈话一样。此时,教师再次出示《诺曼底号遇难记》,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奥克勒大副与船长哈尔威之间的对话,全部对话都没有任何提示语,且语言简短有力。学生运用已经学习到的方法对这段文字进行辨析,深切认识到这种没有提示语且语言简短的对话,契合了当时危险的情境,是对当时氛围的一种熏染,更体现了人物反应迅速、做事果敢的特点。
  教师正是引导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体悟,关注了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在修改、对比深化了学生的内在认知,真正为学生认知能力地生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凸显文体特点,紧扣群文阅读巧妙落实语用
  很多学生之所以阅读小说,甚至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主要原因就在于小说一波三折的情节,始终扣住了内在的心弦,不读到结尾就不知道最终的结局,知道了结局,又被“出于意料之外且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所震撼。这便是小说这一独特文体的魅力所在。因此,小学语文解读中对小说的教学,就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特点,既感受作者如此运用的表达效果,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比如,这篇《桥》中,我们读到最后才知道“那个小伙子”其实就是老汉的“儿子”,这是作者一开始就已经知道的,但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将这层关系揭示出来,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对课文进行修改:将文章一开始的“小伙子”直接改成“他儿子”,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如果直接将这层关系呈现出来,读到文章的结尾时就没有了内心的震撼,很多读者也就没有了意外之感,就不能吸引读者了。教师在学生对比认知之后,进行了总结:小说要求情节要一波三折,而微型小说由于篇幅短小,在情节设置上就更需要匠心独运。在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教师先后拓展补充了四篇微型小说《最后一只乌鸦的最后一句话》《雪夜》《在柏林》《窗》,但都将这几篇小说的结尾剔除了,引导学生对结尾进行猜测。很多学生都没有猜中结尾,当教师将每篇微型小说最后的结尾呈现出来时,学生都纷纷表示惊讶。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先是通过修改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到蓄念设置的表达作用,然后通过拓展多篇文章,以猜测结尾的方式来印证最后结果的震撼,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微型小说在设置悬念方面的表达作用,为凸显文本的内在力量奠定了基础。
  群文阅读的真正价值就是要在文本彼此关联的基础上,进行对比与辨析,在充分整合和联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认知体验。这样的群文阅读才能指向文本的内生价值,真正为学生言语实践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双溪小学(226691)
其他文献
太极拳教学已经纳入高校的教学内容之中,它作为一项修身养性的传统项目,引入到体育课程的教学当中,但是在许多高校的非体育专业学生中却将其作为一门普修课来对待,在教学过程中出
高中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同时也是对素质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在提升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创新能力素质,审美素质,文化素质等当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通
1 什么是顽固性咳嗽rn1.1 顽固性咳嗽的成因rn很多人认为咳嗽只是感冒、过敏等引起的,然而感冒、过敏痊愈后却依然咳嗽不止,去医院检查发现身体并没有问题.咳嗽的种类十分复
期刊
1 什么是乳腺超声检查rn乳腺超声检查是一种用来诊断乳腺疾病的手段,尤其是诊断乳腺癌,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乳腺超声检查具有容易操作、无创、安全、无放射性等优势,可以重复
期刊
目的 研究饮食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作用.方法 抽取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入院接受相关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有8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再通过随机的方式,将患者
目的 分析在肠胃护理中使用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接诊的肠胃手术患者40例,应用奇偶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
目的 分析在儿童保健教育中进行营养知识普及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来本院健康检查并发现存在营养问题的72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
目的 探讨营养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资料共78例,均为本院于2015年6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均行血液透析治疗,随机分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中个体化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
急性阑尾炎是人们生活当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普外科临床上多见的一种急腹症,其发病率在各种急腹症当中位居第一位.根据报告显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而且有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