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桩一件 真情一点一滴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angyuzhucend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年的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但用5年的时间倾情帮扶一个贫困村,却能使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倾情帮扶巴彦套海嘎查以来,故事一桩一件,真情一点一滴,深深铭刻在了当地老百姓的心中。
  秋高气爽,稻谷飘香。走进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巴彦套海嘎查,不时可见道路两旁新修建的红色砖瓦房。微风吹过,捎来了远处大型农机具作业的轰鸣声,与院落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遥相呼应。一道道整洁的文明院墙,一棵棵新栽的杨柳树,无不散发着清幽恬静的田园气息,令人愉悦。


  时间回溯到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的自治区直属机关38个单位开展新一轮帮扶的决定,开始定点帮扶巴彦套海嘎查。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检察院勇担责任,扎实按照“精准扶贫,攻坚克难”“三到村、三到户”的要求,派驻扶贫工作组入驻蹲点,细致调研,找准问题,共谋发展。帮扶中抓好落实,不断为当地群众找门路、寻项目,目前己累计投入、协调资金2100余万元,为嘎查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事实事 件件落实
  “巴彦套海嘎查总面积43.6平方公里,下辖3个自然屯,有耕地13256亩,养羊21000多只,共303户,村民1252人,其中贫苦户59户,贫困人口167人……”马翔鹏说起嘎查的情况来如数家珍,他正是自治区检察院驻嘎查帮扶工作小组的组长。自2014年到村入驻以来,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掌握了很多一手资料。帮扶中,工作组不怕辛苦,不讲条件,以百姓受益最大化为目标,将话语落在了实际行动上。
  巴彦套海嘎查古力古勒台屯地势环山,在2011年以前,多数村民住的是依山而建的小土房,每到雨季来临,由大雨引发的山洪成为了村民驱之不散的噩梦,因为毛土房被浸泡久了有倒塌的危险,村民们不得不举家去亲戚家借宿,直到洪水消退。帮扶工作开展以后,自治区检察院检察长马永胜带队到嘎查入户调研时发现了这一情况,便现场指示帮扶工作组组员积极协调水务部门争取小流域治理项目,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困难。在工作组的奔走协调下,总投资215万元的古力古勒台屯小流域治理项目落户嘎查,现已招投标完毕。项目竣工后,不仅可以解决困扰村民已久的山洪问题,还将把当地群众的人均收入提高200余元。
  为做到“标本兼治”,进一步解决嘎查贫困村民居有其屋的问题,工作组在与村委会沟通研究之后,在59户贫困户当中确定了22户特困户,协调资金110万元,为他们每人盖起了40平方米的砖房。嘎查村民陈树林因常年患病无法劳动,家庭收入来源少,一家三口已经在一间毛土房中生活了十余年。现在,陈树林夫妻俩每天看着快要竣工的新房子,心里乐开了花。一间新房,改善的不仅是居住条件,更为陈树林一家种下了对未来的憧憬。
  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自治区检察院争取到项目资金35万元,为嘎查所在地艾里解决了安全饮水工程,百姓们从此告别了手压井,喝上了“放心水”。工作组还积极与旗扶贫办取得联系,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扶贫贷款事宜,于2014年8月底为嘎查落实了300万元扶贫贷款,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村民们的燃眉之急。不仅如此,在多年的帮扶中,自治区检察院的主要领导每逢春节等重大节日,多次带队深入嘎查,冒着寒风、顶着雪花进村入户,在农家炕头问寒问暖,陆续为嘎查的贫困户和低保户送去慰问金16万余元,并连续3年为7名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补助6.3万元,还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其中一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产业项目 齐齐落地
  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百姓生活条件的同时,自治区检察院也深谙“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的道理,为此,经过详细调研,结合巴彦套海嘎查的实际,自治区检察院制定了一系列专项帮扶项目。其中包括,投入150万元建成占地1万平方米的蛋鸡养鸡小区,采用大户带动贫困户的模式,扶持带动了当地8户贫困户进行蛋鸡养殖,每户年利润可达10万元。
  为改变嘎查村农民长年靠天吃饭的状况,自治区检察院决定通过协调实施5500亩土地整治项目。截至目前,总投资720万元的项目已勘测完毕,并完成设计规划。项目完成后,嘎查人均水浇地将达到近6.4亩,每年为嘎查群众增收40万元,人均可增收320元。
  为解决嘎查集体经济为零的问题,自治区检察院按照王君书记提出的“抓产业帮扶、抓项目带动”的总体要求,确定了发展养殖业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帮扶思路。2014年协调自治区财政厅等相关部门,确定了在巴彦套海嘎查兴建初步投资500万元的养殖小区项目,预计占地2万平方米,其中羊舍4000平方米,可舍饲养羊近4000只,并涵盖一个颗粒加工厂。项目建成后,通过专业户带动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可带动全嘎查59户贫困户全部参与其中,实现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帮扶中,自治区检察院非常重视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在一次联合调研中,由兴安盟委副书记、盟长杜学军亲自确定了“4个50万”的项目资金,即危草房改造资金50万、土地整改项目地膜设备资金50万、畜牧园区颗粒加工厂建设资金50万、“菜篮子”工程资金50万,为巴彦套海嘎查下一步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村容村貌 焕然一新
  “高速公路修得好啊,地膜玉米种得好,城乡经济搞得好,农民挣钱过得好……”在嘎查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当地四胡协会的队员们正在表演自创的好来宝,宽敞明亮的房间里,不时传出阵阵掌声和欢笑声。屋外新建的文化广场上,一群孩子正围绕着健身器材玩耍追逐。


  帮扶工作中,自治区检察院不仅抓实了经济发展这条“硬线”,同样也十分注重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工作组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嘎查办公环境,打造活动场地。为村委会添置了远程教育设备和科技图书,专门邀请内蒙古经济作物站的科技专家深入嘎查开展科技扶贫活动。2014年,自治区检察院争取到45.5万元资金,在村委会院内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配备健身器材等设施。同时,在村委会院内,一个预计投资60万元,集文化室、幼儿园、卫生室为一体的多功能办公活动场所现已开工建设,不久将投入使用。
  自治区检察院还下大力度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在工作组的多方协调下,共为嘎查争取到了10公里的水泥路面建设项目,并配套2700延长米的文明墙,同时,由旗政府扶持的3000棵柳树已在嘎查主干道两侧栽植完毕,为嘎查增添了一道绿色风景线。
其他文献
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作为社会扶贫的标杆,定点扶贫开展30年来,历经了由最初自发自觉到“十三五”期间承担政治任务、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转变。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之下,定点扶贫该如何创新?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司长李春光。  《中国扶贫》:为什么说定点扶贫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李春光:组织
期刊
江苏省睢宁县邱集镇鲍楼村村民高洪之以前靠在外打零工养家糊口,2013年,他在当地农商银行申请到1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发展生猪养殖,两年来,共养猪20余头,年收入近3万元。在江苏省,像高洪之这样借助扶贫小额信贷脱贫致富的人数不胜数,小信贷成就了他们的大事业。  扶贫小额信贷是历届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贫困地区的特惠政策。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江苏启动实施“脱贫奔小康工程”,把扶贫小额信贷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
期刊
又是一年春节到。  猴年的春节,春意更浓,暖意更多,春天仿佛来得更早。  这份春意,来自总书记辞旧迎新之际深情的致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戮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对所有困难群众,我们都要关爱,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温暖。”千余字的致辞中,以110字专门谈扶
期刊
冬日清晨的安徽宿州市砀山县曹庄镇回民许庄村,清真寺高大的圆拱顶沐浴着朝阳,在蓝色苍穹下熠熠生辉。以清真寺为中心,坐落着一排排两层别墅式小楼,统一的麦黄色墙体、墨绿色屋顶、圆拱门,“好像走进了伊斯兰风格的华西村”。这一切,与袁杰十年如一日的苦干密不可分。  严格说来,袁杰目前只能算是一名“编外”选派干部,因为他的任期早已结束,之所以在村“滞留”多年,全因为拗不过群众的再三挽留。  他不是穆斯林,却得
期刊
“严慎细实”,是航天战线的作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学习这一作风,对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有一定启发。  航天,是我国在当今世界上最为领先、最令民族自豪的产业之一。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并不长,1955年才起步;之所以能后来居上、一路赶超、震惊世界、成果辉煌,与这支队伍始终保持这一作风密切相关。  眼下,我们要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啃下硬骨头,补齐短板,也务必要培养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作风
期刊
当前,全国各地正大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但在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和精准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识别贫困对象时,一些地方按照上级规模分解、基层村组认定的操作方法,出现贫困对象“缩水”现象;有些地方按户识别,其标准比较模糊随意,导致真正贫困人口未纳入扶持范围。一些地方实施的扶持措施,与前些年开展的扶贫工作没有区别,多是“新瓶装旧酒”;有些县市推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期刊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当好贫困村“第一书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基层扶贫开发工作的经历,谈一些个人拙见。  扮好四种角色  当好村情民意的调查员。要深入调查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搞清楚农民所思、所想、所盼、所怨,这是开展农村工作和当好“第一书记”的前提和基础。  当好农村政策的宣传员。在农村,涉及农民利益的政策法规很多,农民知晓的却不多。“第一书记”的
期刊
柳树泉农场位于新疆自治区哈密市以西67公里处,是一个以集体所有制为主的农场,也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的贫困农场。由于气候干旱,缺水严重,农场180万亩土地大部分属于支离破碎的山坡地,实际耕地不足4万亩,人均耕地不足3亩。1990年,该场累计亏损283万元,被确定为国家兵团“双扶贫”农场。  在新疆兵团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兵团交通局计划处从1997年开始帮扶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在近20年的扶贫工作中
期刊
4年,20多次调研,投入帮扶资金和实物总计170万元,拨付专项扶贫经费191万元,指导农户开展蘑菇、马蹄等农作物种植,谋划生态农业发展蓝图……这是一份桂林理工大学定点帮扶广西钟山、全州、阳朔3个县9个贫困村的“成绩单”,更是一所大学的扶贫担当。  带着情感访“穷亲”  扶贫要看贫,看贫要“认亲”。桂林理工大学自从确立帮扶对象之后,带着情感访“穷亲”,掌握村情民意,理清扶贫思路。4年来,校领导张学洪
期刊
石阔村坐落在江西省瑞金市区南15公里的武阳镇。该村山地多、耕地少,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加上道路窄小、泥泞,交通不便,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大力帮扶石阔村,四年来,公司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整合资源、上下联动,扎实开展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称赞。  现在,石阔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道路硬化四通八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