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爱她

来源 :中学生博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bian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年末,已在异地上大学的我接到了妈妈打来的电话,她说《中学生博览》编辑邮了一封信给我,通知我我的文章被选录在了2007年的年选集锦里。
  放下电话,忽然觉得自己与《中学生博览》一起走过的青春时光已那么悠长,时间在初一那年定格。所有的镜头与画面仿佛黑白电影一般清晰且久远。
  初一那年,同桌的妈妈为他订购了一年的《中学生博览》,他会把每期杂志都拿到学校与我一起分享,我们仔细阅读每篇文章,看每篇文字里的欢跃与忧伤,生怕漏下精彩的片段。《中学生博览》成了我们枯燥生活里的调味剂。而后几年的初中生活,都是《中学生博览》与我们相伴。那时的我仅仅是单纯地喜欢文字,钦羡《中学生博览》的作者们有那么棒的文笔,但是我始终都觉得她离我很远很远。
  真正的改变源于初四那年,那时我面临着初中升高中的关键时刻,情绪混乱焦灼且无处发泄,于是叛逆的我写了一篇小文寄给了《中学生博览》的“有话要说”栏目。时间过了很久,在我以为自己的稿件石沉大海的时候,我在《中学生博览》上意外地发现了自己的那篇文字。当时,我惊喜得都快要疯掉了,我从没想过自己一时的兴起,竟真的让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我陆续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我仔细地回复每一封信件,其中很大一部分读者都是和我一样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中生,我们彼此交换着心事,我们天南海北地探讨,也让我的初四生活不再寂寞。
  后来我考入一所市重点高中,开始了我未知的高中生活,没有了同桌的分享,我自己开始按时买每一期的《中学生博览》。我萌生了再次给她投稿的想法,那时候的自己心比天高,总觉得要展现自己喜欢写字的爱好却从没考虑过自己的实力,也是自己的大胆,才让日后的我在《中学生博览》上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有了再次投稿的想法后,我开始着手准备。因为看了四年的《中学生博览》,已经了解她需要什么风格什么文体的稿件,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自己更适合写小说。于是我日思夜想地完成了一篇小说,自己在那篇小说的初稿上改了又改,甚至在给主人公起名字的时候都是想了又想,在确定自己满意之后,我才一字一字誊写在红色的格子纸上,邮给了付洋姐。等待是漫长的,也是让人焦虑的。我一直在想,自己的稿子到底能不能被采用呢?编辑到底有没有看到我的稿子呢?
  按捺不住等待的我鼓起勇气给编辑部打了电话,那天接电话的是鹏修哥,他告诉我付洋姐姐当时人在澳大利亚,所以我的稿子还没有被看到,他嘱咐我过些日子再打给编辑部,并鼓励我继续支持《中学生博览》。现在想想,忙碌的鹏修哥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电话,也许他已不知道他的那几句话让我有了无论稿子是否被采用都要继续给《最后跑那个学生博览》写字的信心。
  没过几天,我又完成了一篇文章,描写的是我当时的搞笑同桌,我照旧仔细誊写好后邮给了《中学生博览》。
  这次,我终于等到了付洋姐的来信,她说她很喜欢我的文字,并且已经把稿件推荐给了主编,希望我能多多写稿。如我所愿,两篇稿子都被选中了并刊登在了《中学生博览》上。我实在感谢付洋姐在这几年里一直鼓励我,帮助我,让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我的文章陆续与读者们见面,也让我的名字被更多的读者熟知。其中有一期文章后面刊登了我的QQ号码和地址,那段时间我的QQ曾一度加满了《中学生博览》的忠实读者,很多读者为我建QQ群,或者在我的百度贴吧上留言给我。他们给我写的信,我也每一封都仔细地保留着,看见大家中肯的意见,抑或向我倾诉内心的彷徨和无奈,我很感动,同时也很愧疚,因为学习的原因,我不可能每一封信都予以回复。但是我知道,我们都是素未谋面的朋友,因为我们都是与《中学生博览》一同成长起来的。
  我在这里想对“铂金”们说,无论你们写给她的稿子是否一直杳无音讯,都请你们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因为文字真的可以带给我们快乐,带给我们希望,也请你们变得坚强,因为你们始终有《中学生博览》相伴。
  如今,我已迈入大学校门,当年和我一直支持《中学生博览》的很多读者也已经升入大学或即将升入大学,《中学生博览》的读者群也越来越壮大,偶尔上网,我也会依然关注《中学生博览》的贴吧,看见很多新的作者在给《中学生博览》写字,看到她一直在完善壮大,真的很开心。
  只是我上大学后就再也没有给《中学生博览》写稿子,很多读者在QQ里给我留言,希望能再次看到我的文章,我想一定会再写文章给大家看的,我会一直伴随《中学生博览》成长,一定。因为,我们都那么爱她。
  编辑/付洋
其他文献
我们分享过那么多的欢笑忧伤,我们看过彼此的坚强脆弱,一点点懂得了体谅对方,懂得关心,懂得去爱。  ——给我的苏    十三岁那年,生命中第一个说过爱我的男人,拿着一口旧皮箱,不带一丝眷恋地离开我们的房子。我抱着自己的膝盖坐在大门旁边看着他离开的背影,看着他带走所有的温暖与回忆,连一丝余光都吝于在我身上做最后一次停留。  于是从那以后我开始懂得,他人对你的不忠理所应当。即使他们真的爱过你,时间也会把
你就这样踏上了通往南昌的列车,我固执地躲在家里不肯去送你,想看着你走,终究会有些伤感吧。虽说你会回来,可是一年的时间不能相见,对我们这对“青梅竹马”是不是显得有些长,我们从小长这么大还没有分开过吧?  我们是什么时候认识的?貌似从蹒跚学步就混在一起。然后读同一个小学,同一个中学,同一个高中,可是我们俩却从来没有被分到过一个班级,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  在这个秋天到来之前,我从没想过我俩会分开,似乎
《武林外传》中的老板娘佟湘玉,《房前屋后》中的家庭妇庞玉秀,《国家行动》中的女书记向云秀,《北风那个吹》中的铁姑娘牛鲜花……这一个个让观众熟悉的角色,饰演者就是空政电视艺术中心的著名演员闫妮。这位大器晚成的女演员第一次当主演时,就掷地有声地告诉导演:“我一定行,因为我不是一般人!”生活中的闫妮还确实很不一般呢。     死得也太快了吧    闫妮是个懒鬼。从1994年调入空政话剧团,几乎一贯的做法
每当黎明灰白的曙色透过厚厚的窗帘渗到房间洒在脸上,我的心都会猛颤一下,随即会想到死亡。对于死亡我总是很敏感,即使很小甚至不算事的事,我都会把它与死亡相连。其实,并不是我怕死亡,而是讨厌。它带给了我太多的悲伤。  我是一个笨学生,老师这么说,父母也这么说,我很伤心。从我懂事开始,我就努力学会别的小朋友不会的东西,为的是别人能说一句:“素素,真乖而不是真笨。”上一年级时我就学会了洗衣服,上二年级时我也
巫小诗,本名袁岚,江西九江人,高三学生。曾多次在《中学生博览》、《萌芽》、《课堂内外》、《语文报》等刊物发表文章。她文笔质朴、简练,却直击读者心灵。喜欢独自旅行,在十几个省市留下了脚印,用文字和图片记录着沿途的风景与故事。性格独立,假期当过导游、客服,还当过助教。打算在下个暑假,用自己积攒的稿费和工资去一趟西藏。    她说:写作,更多的是一种修养  记者:大家知道你,是因为你发表在《中学生博览》
台湾的中文考试题目和祖国大陆有很多不同,同样都是那些知识,但考起来很有意思。看看他们的一次中学考试里的选择题:   1.去年暑假,冠云与家人到大陆旅行,回来之后冲洗照片,赫然发现一张不可能拍到的灵异照片,这张照片的景象应该是:  (A)四面荷花三面柳,  (B)绿树村边合,  (C)古道西风瘦马,  (D)三更画舫穿藕花。  答:(D),因为其他的都是正常现象。  2.平时喜欢阅读课外读物的毓珊,
记忆中的吻,湿湿的带着烟草香。  小学里,因一次误会,老师无情地撤了我的红领巾,我无限委屈地奔至你面前诉苦,你放下饮了几口的茶,把我提起来安放在你的腿上,说了一大堆“老师肯定是有原因”之类的话,以为你已经“叛变”,我的嘴嘟起一个大大的弧度,一脸要哭的表情。你哈哈大笑,响亮地在我的颊边吻了一下。因不适应你略显粗硬的胡茬而半闭了眼睛在你“老爸肯定是帮你的啦”的宣布声中蓦地睁大,我滑下你的腿,一路“啊呜
爸爸是服装公司的小职员,妈妈是家庭主妇兼织袋厂小员工,爸爸比妈妈小三岁,妈妈和爸爸生了我们四个小孩,我们是幸福快乐的一家。    1.    小花每天下班后都会和她的同事姐妹去羽毛球馆打球。有一天,小草恰巧经过那里,青春活泼的小花一小子就把年轻帅气的小草的心俘虏了,同时小花也发现了一直站在旁边发愣的小草。这就是小花和小草的邂逅。  自那次邂逅之后,每到下班时间,小草就站在小花所在的那个窗口,然后一
(一)    小孩今年初三,15岁,可身高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就像是玉米地里陷进去的一个大坑,可爱,又有些可怜。  但小孩自己好像对身高毫不介意,而且还时不时地跑到教室的最后一排去找苏齐,别人都说:“小孩,你就算是和苏齐住在一起也长不高呀!”小孩生气归生气,却从不记在心上,过不了十分钟她就又笑呵呵地和别人打成一片。  正是因为小孩这种无限好的脾气,才练就了苏齐对小孩的无限好感。    (二)   
人生中第一缕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睁开双眼,看见了这个世界。清晰的,不清晰的;真实的,不真实的全都和着头顶晃眼的光芒,一点点地变得稀奇而美好。  一天天地我长大了,我眼中的世界是澄明的。睁开眼,或者闭上眼都能感受到这份清澈。我并非是鱼,游在水中;我并非是鸟,飞在天空;我并非是虚无的只身一人,我不是活在虚假的梦里。  睁开眼,我看见的世界,飞鸟掠过原野时隐时现的样子;云彩沉浮不安游荡在天空中飘忽不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