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作文教学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7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任何的偷懒和投机取巧都是要不得的,没有深厚的生活和学习积累,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切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的。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教学;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如何教作文,如何写作文,一直困扰众多的老师和学生。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有了明确的要求,对中小学各学段的作文教学也做了具体的规定,而如何具体落实新课标要求,用什么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作文“难教”“难学”的问题,是摆在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以课文为典范,在讲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以课文为基础延宕开去,通过指导启迪,引发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教材中有一些很好的文章富有哲理意蕴,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教授这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体悟史铁生对命运、对生活、对世界的无限热爱与深沉思考及真诚亲切的人生态度,鉴赏作者真诚、深沉的语言。再结合《语文读本》理解作者的特殊背景和情感思路,再补充史铁生在其他作品中有关生命、人生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对史铁生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再引导学生观看影片如《美丽人生》《死亡日记》等,让学生充分感受许多人在遭遇困境时他们的心理,他们是怎么承受磨难在困境中演绎生命的辉煌,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样就让学生看到了生命的不屈,增强了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写作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人们通过阅读能够博古通今,吸取经验,获得知识。阅读之于写作无疑是重要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内而外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是运用语言。张志公曾给《中学生阅读》杂志题词:“多写,这是完全必要的。不过,写必须以读为基础,没有正确的、充分的读作基础,光是写是不行的。提高语文能力必须以朗读、精读、多读为基础,这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一条共同经验。”写作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与阅读教学过程平行发展的另一个教学流程。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写作尤为重要。记得小时候,长辈常常这样开导我:读书如同蚕宝宝吃桑叶,一口一口吃下去,等到肚子胀得亮了,就能吐出丝来,这也就是写出文章来了。这个比喻虽然未必完全贴切,但它强调的“读”和“写”之间的关系却很能说明我们语文课里“读写结合”这条规律的。
  三、教会学生学会积累
  (一)素材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必须有充足的材料,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怎么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丰富的材料积累是写出上乘佳作的必要条件,只有厚积了,才能薄发。材料来自平时的积累,那么积累素材有哪些方法呢?
  1.从生活中积累。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里面有许许多多我们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比如丰富的谚语、俗语、歇后语、寓言、民间故事等,如果能把它们合理地运用到写作中去,一定能使文章增色不少。清代的蒲松龄在自家门口专门设置了一家茶亭,欢迎过往的客人前来饮茶休息,听他们谈奇闻轶事,为写作《聊斋志异》积累了大量的材料。所以新课标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并让学生养成随手记写的习惯,用观察日记、随笔、周记等形式将观察体验、感受到的有一定意义的材料记录下来。生活是人情感体验的过程,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也应该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有丰富生活体验的人写文章才不会无病呻吟,写出的文章也不会苍白无力。
  2.从传媒中积累。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的信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亲历,因此通过间接渠道获取写作素材也很必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先进的传媒技术为我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课外书、电视、上网等方式收集许多写作素材。坚持收集摘抄书报资料,坚持记读书笔记,使他们养成多读多记的好习惯。同时,要教给学生积累间接材料的方法,如摘抄的归类和格式、专题积累的分類、卡片的使用等。 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应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发现好的素材,应及时记下来,长期坚持积累,自然无论遇到什么文题都能信手拈来,文思如泉涌。
  (二)语言积累
  首先,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分类,不少内容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真可谓是“就地取材”。其次,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应在生活中提炼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简练、干脆、清楚,很值得我们学习。中外许多作家也都很重视学习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鲁迅一生重视“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
  (三)情感积累
  著名台湾作家张晓风女士说:“写文章要有同情心”;“有了同情心,才有协作的冲动。”巴金也曾说:“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水平,而是因为我有感情。”文章是真情的流露,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也无法感动人。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积累外,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只要作者情感的积累丰富,写作是自然情到笔至,妙笔生花。如杜甫对诸葛亮十分景仰,写过不少专门颂扬诸葛亮的诗,其中的一首《蜀相》,更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尤其结尾那句堪称千古绝唱的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把诗人对景仰者的极度痛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积累、感悟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任何的偷懒和投机取巧都是要不得的,没有深厚的生活和学习积累,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切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的。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年)是古罗马时代的哲学家、政治家。因其口若悬河、能言善辩而被视为古罗马历史上最著名的雄辩家、演说家。他关心政治,曾参政执政,也在从政中遭到挫败,最终被捕杀。政治上和生活上的挫折创伤,使西塞罗转向哲学和宗教研究,他感到从中可以找到“快乐生活”的原则,并能明白如何“带着较好的希望去死”。  西塞罗一生致力于拉丁化哲学的创建,以使方兴未
深秋季节,清明的阳光,天空澄净青碧。秋风下,黄叶渐趋飘零,庭院中即使最耐寒顽强的金黄色野菊,也开始呈现寥落之姿。一日,与朋友相约去王府饭店大堂喝咖啡,稍微早到些,便起兴去楼下看
从富油土壤中分离到9株产脂肪酶杆菌,其中BD3菌株产脂肪酶能力较强,通过测定其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该菌为假单胞菌属.对BD3菌株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橄榄油作碳源,
【摘要】在课堂上,每每都要进行朗读训练,朗读的形式是多样化的,这要根据文章内容而定。有些文章,默读时虽然也能使眼睛湿润,但感受的程度远不能和朗读相比,朗读常常可以使人泪流满面。余光中的《乡愁》,通过朗读让人感受真切、受到的震撼大。因为朗读如同赋予作品生命,朗读既能意会生情,又能表意传情。  【关键词】激发学生;朗读;内心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曾经看到一个教学案例,就
目的探讨同一临床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间免疫球蛋白G(IgG)测定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为免疫球蛋白G测定的标准化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参考NCCLS的EP9-A文件,以德灵BN-Ⅱ(仪器编号MY-0
研究了小波-伽辽金方法在Burgers方程中的应用,首先对时间变量离散,将含有2个变量x,t的二阶初边值问题转化为相应于边界条件的常微分方程;然后引入Daubechies尺度函数的自相
【摘 要】在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势下,小组讨论这一学习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在语文自主分层教学中小组讨论不能滥用,教师要把握好小组自主讨论的问题和时机。  【关键词】自主讨论;问题;时机;资源共享;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有位哲人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也给你一个苹果,那么我们手头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假若你给我一种思想,我也给你一种思想
盒果藤(Operculina turpethum)光看花的外形,你绝对分不出盒果藤、牵牛花及菜栾藤究竟有什么不同,因为它们的花都呈漏斗形,顶多只是大小有点儿差异而已,当然这儿指的都是“属”,而不
目的:揭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和P-选择素(CD62p)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鼻息肉标本32例,炎性鼻甲黏膜11例,正常鼻黏膜12例作对照,应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测定不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推出,使得高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老师面前,从而促使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本文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系统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