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电力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电力工程生产的效率,促进其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对电力工程中的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自动化;工业;特点;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P41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358-01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当前,国内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能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挂上钩。可以说,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得以运用之后,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自动化逐渐成为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工的操作,完善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水平。但是我国现如今的自动化技术还不够完善,其发展空间较大。
1、发展现状
电气自动化得以发展要追溯到OPC技术的出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1.1 编程接口的标准化
在传统的电气设备生产的过程中,对于编程接口没有具体的统一规定。所以,厂家生产出的产品都没有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这一现象给技术的交流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由于生产标准不一致,产品无法实现通用。但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新的标准应运而生,那就是IEC6113标准。这种标准的出现使得各种产品都进行了统一,而且逐渐成为国际的电气产品的统一标准。很快,这项标准在电气领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且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1.2 工控标准平台
在工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标准化的技术平台诞生了。这就是现如今人们较为常用的Windows。这种平台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使得工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于工业的维护和操作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渐渐地这种技术平台超越了其他的技术平台,独占鳌头。因此,在工业领域仍然对这种技术平台进行充分的应用。
2、系统特点
对于电气自动化操作系统来说,如果自动化的程度越高,操作频率和操作次数就会越少,所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在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提高自动化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自动化系统进行操作中的过程中,要将自动化的设备进行单独放置。主要是由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特殊性,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对控制室或者是配电室的设备产生干扰,如果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疏忽就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基于这方面原因,要根据系统运行的特点对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避免操作错误的产生。另外要注意对电气设备进行保护,运用合理的配置,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要对电气设备的一些零部件进行简单地安装,因为电气设备的运行速度较快,一旦工作的人员对控制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就会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最后,要将电气设备的数量控制在两台以上,因此要保证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
3、设计原则
3.1 合理利用电能
人们都知道,在电气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电能。因此要对电能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减少对电能的损耗。其工作宗旨就是在满足电气系统地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节省电能。通常情况下表现在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进行电力系统的安全设计上,要严格控制线路的绝缘距离以及稳定性,这样不仅有效地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是对电能的保护;要保证配电和供电的安全性,防止出现静电危害;对于工业领域的水利建筑也要加强保护,减少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杜绝潜在危险,因此要根据水利工程的自身特点来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只有对电力设备进行有效地改进,对电力系统加强管理,才能保证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节约能源。
3.2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电能的直接或间接损耗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首先满足建筑对运行要求的制定和维护其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尽力减少成本,最大程度的降低和减少各种消耗,这是与设计的合理性密切相关的,也是充分发挥设备功能的一种方法。
3.3 合理调整负荷,提高设备利用率
在满足水工建筑物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设计时尽可能提高电能质量、合理调整负荷、选取合理的设计系数、在特殊用电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节能措施,提高负荷率和设备利用率节约电能。
4、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策略
4.1 采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
一个统一的开放平台对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至少这个平台可以支持一个自动化项目的设计和使用,在每个运行环节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设备的消耗和使用成本,还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2 网络结构的架设
网络构建对促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对于一个成功完整的自动化系统来说,网络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整个企业的网络结构要保证现场控制设备、计算机监督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传递是畅通无阻的。企业上级管理可以利用Internet/Intranet对进行现场设备运行监督。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无论选择那种通信主线,所用的网络结构必须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环境到控制级直至元件级的整个系统范围内的通讯。
4.3 标准化的程序接口
一个合格的电气化系统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有一个标准化的程序接口。一个良好的程序接口的设计不仅缩短了工作时间和降低了工作费用,还便捷了办公室自动化系统中各个数据和信息的交流共享。在与企业的MES系统、ERP系统连接时,计算机技术的平台自动化可以帮助问题的解决。使用Windows作为操作系统,还能实现办公环境的标准化,计算机可以在电气化管理和系统平台之间建立接口。标准化的程序接口还保证了不同程序之间的通讯问题,是电气自动化未来发展的主要结构。
5、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作用
5.1 对仿真模拟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电气工程的施工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帮助工作人员进行仿真和模拟的工作,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采用这种技术能够让电气设备同时处在稳定和暂停的状态,这样就给相关人员的实验控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同时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比较准确的参考数据,这样也充分的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这种技术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仿真的环境中观察数据是否准确,减少了失误的可能性。
5.2 实现了电力服务的智能化
为了能够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一定要在电力工作中做好电力系统管理和控制工作,在当今这样一个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种技术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以往工作量大,人工损耗多的缺陷,使用该技术还可以对电力运行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对对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有效的解决和控制,这样一来也充分的提高了电力部门的供电质量货物服务水平,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
6、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主要从其发展的现状、系统的主要特点、设计原则以及发展策略和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阐述。总之,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要根据工作领域的不同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这样才可以促进我国甚至是国际的各个领域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必将成为新时期工业领域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永强.浅谈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2).
[2] 王樹常.对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24).
[关键词]自动化;工业;特点;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P41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358-01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当前,国内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能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挂上钩。可以说,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得以运用之后,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自动化逐渐成为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工的操作,完善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水平。但是我国现如今的自动化技术还不够完善,其发展空间较大。
1、发展现状
电气自动化得以发展要追溯到OPC技术的出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
1.1 编程接口的标准化
在传统的电气设备生产的过程中,对于编程接口没有具体的统一规定。所以,厂家生产出的产品都没有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这一现象给技术的交流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由于生产标准不一致,产品无法实现通用。但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新的标准应运而生,那就是IEC6113标准。这种标准的出现使得各种产品都进行了统一,而且逐渐成为国际的电气产品的统一标准。很快,这项标准在电气领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且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1.2 工控标准平台
在工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标准化的技术平台诞生了。这就是现如今人们较为常用的Windows。这种平台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使得工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于工业的维护和操作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渐渐地这种技术平台超越了其他的技术平台,独占鳌头。因此,在工业领域仍然对这种技术平台进行充分的应用。
2、系统特点
对于电气自动化操作系统来说,如果自动化的程度越高,操作频率和操作次数就会越少,所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在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提高自动化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自动化系统进行操作中的过程中,要将自动化的设备进行单独放置。主要是由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特殊性,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对控制室或者是配电室的设备产生干扰,如果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疏忽就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基于这方面原因,要根据系统运行的特点对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避免操作错误的产生。另外要注意对电气设备进行保护,运用合理的配置,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要对电气设备的一些零部件进行简单地安装,因为电气设备的运行速度较快,一旦工作的人员对控制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就会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最后,要将电气设备的数量控制在两台以上,因此要保证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
3、设计原则
3.1 合理利用电能
人们都知道,在电气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电能。因此要对电能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减少对电能的损耗。其工作宗旨就是在满足电气系统地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节省电能。通常情况下表现在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进行电力系统的安全设计上,要严格控制线路的绝缘距离以及稳定性,这样不仅有效地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是对电能的保护;要保证配电和供电的安全性,防止出现静电危害;对于工业领域的水利建筑也要加强保护,减少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杜绝潜在危险,因此要根据水利工程的自身特点来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只有对电力设备进行有效地改进,对电力系统加强管理,才能保证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节约能源。
3.2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电能的直接或间接损耗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首先满足建筑对运行要求的制定和维护其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尽力减少成本,最大程度的降低和减少各种消耗,这是与设计的合理性密切相关的,也是充分发挥设备功能的一种方法。
3.3 合理调整负荷,提高设备利用率
在满足水工建筑物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设计时尽可能提高电能质量、合理调整负荷、选取合理的设计系数、在特殊用电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节能措施,提高负荷率和设备利用率节约电能。
4、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策略
4.1 采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
一个统一的开放平台对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至少这个平台可以支持一个自动化项目的设计和使用,在每个运行环节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设备的消耗和使用成本,还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2 网络结构的架设
网络构建对促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对于一个成功完整的自动化系统来说,网络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整个企业的网络结构要保证现场控制设备、计算机监督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传递是畅通无阻的。企业上级管理可以利用Internet/Intranet对进行现场设备运行监督。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无论选择那种通信主线,所用的网络结构必须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环境到控制级直至元件级的整个系统范围内的通讯。
4.3 标准化的程序接口
一个合格的电气化系统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有一个标准化的程序接口。一个良好的程序接口的设计不仅缩短了工作时间和降低了工作费用,还便捷了办公室自动化系统中各个数据和信息的交流共享。在与企业的MES系统、ERP系统连接时,计算机技术的平台自动化可以帮助问题的解决。使用Windows作为操作系统,还能实现办公环境的标准化,计算机可以在电气化管理和系统平台之间建立接口。标准化的程序接口还保证了不同程序之间的通讯问题,是电气自动化未来发展的主要结构。
5、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作用
5.1 对仿真模拟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电气工程的施工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帮助工作人员进行仿真和模拟的工作,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采用这种技术能够让电气设备同时处在稳定和暂停的状态,这样就给相关人员的实验控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同时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比较准确的参考数据,这样也充分的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这种技术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仿真的环境中观察数据是否准确,减少了失误的可能性。
5.2 实现了电力服务的智能化
为了能够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一定要在电力工作中做好电力系统管理和控制工作,在当今这样一个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种技术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以往工作量大,人工损耗多的缺陷,使用该技术还可以对电力运行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对对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有效的解决和控制,这样一来也充分的提高了电力部门的供电质量货物服务水平,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
6、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主要从其发展的现状、系统的主要特点、设计原则以及发展策略和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阐述。总之,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要根据工作领域的不同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这样才可以促进我国甚至是国际的各个领域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必将成为新时期工业领域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永强.浅谈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2).
[2] 王樹常.对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