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学活動的效果则是师生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学生;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的杜会关系,也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它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要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看清自己在学校中、在课堂中、在学生中的位置。一方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另一方面,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但他们又是不成熟的,所以他们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教诲。因此,教师不再是教育的指挥者,也不是教育的统治者,教师是为学生个体服务的,是为国家、社会服务的培育人才的专职劳动者。教师应该既是为学生服务的人,又是为学生成长引路的人、指导的人。[1]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学生酷似知识的“容器”,教师只知道一个劲儿的往里塞东西,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其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是被忽视,就是被剥夺。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群体。所以,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学生观,教学活动才能正常进行。从服务的角度来讲,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就应该有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就应在如何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上多下功夫。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为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有知识、有能力、善协作、能竞争的有用的人而努力。[2]
三、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这样他们才不会对教师产生敌对情绪,并能将教师说的话听进心里去。当然,在关爱学生的过程中要讲究教育艺术,不要一直在他们耳边唠唠叨叨,让他们感到厌烦。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成绩差、胆小、自卑的学生,教师更是要多鼓励,多关怀他们。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教师给以学生尊重,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与教师是平等的,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尊心的存在。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并尊重学生的权利。总之,就是像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的一样: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3]
另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求教师信任并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当教师充分信任学生时,学生会把教师的信任当做激励自己不断进取的动力。有时候,教师因不理解学生的一些做法,导致师生之间产生隔阂,这时教师就需要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系统中去,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
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也就是优点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的现象)有关实验和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的期望,学生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教师,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进步。相反,如果教师不喜欢学生,对学生期望过低或冷漠、歧视,学生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不理会教师的要求,这些学生的成绩会一天天地下降,品质会一天天变坏。[4]所以,教师不要总只看到学生的缺点,而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每一个生命体都有闪光的地方。
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
作为教师,首先就应以正面的、积极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之一,他们受教师的影响也很大。因为长期以来的耳濡目染,学生无意识中就会受到教师行为、作风等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愿意去接触,去了解他们。
其次,教师还要加强学习,努力使自己变得更优秀,让学生佩服、尊敬。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知识,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样才更能够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最后,作为教师,最好还应该有一些他人不及的特长。例如:舞跳得好,字写得好,歌唱得好,口才好,文章写得好等。这样,学生就很可能会被教师吸引,教师就容易在他们心中产生一种人格的魅力,成为他们喜爱甚至崇拜的人。正因为这样,现在一些师范生的课程里,我们不难看见电子琴,舞蹈,唱歌,绘画等课程的出现。
六、以家长为桥梁,沟通师生关系
家庭是孩子们出生后所面临的第一环境,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们最亲密、最无所顾忌、畏惧的应该是自己的父母。教师需要经常与学生的父母取得联系。同时,教师可以向家长们推荐一些方法,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为此,教师只有走近孩子、走近孩子的家庭,与学生的家长交换互相了解的信息,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才能让师生关系更进一步。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高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更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益。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设中,主动权在教师。所以,教师应该主动、积极的为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努力。我们坚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完善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并能迸发出更强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创造最优质的教育。[6]
参考文献:
[1],[3],[5]王丽萍,周迎红.关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研究[J].职业圈,2007,(23).
[2]袁崇英.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及对策[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03).
[4]蒙坚,梁永福.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06).
作者简介:
孙晋(1993—),男,汉族,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7级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教育领导研究。
关键词:教师;学生;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的杜会关系,也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它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要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看清自己在学校中、在课堂中、在学生中的位置。一方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另一方面,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但他们又是不成熟的,所以他们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教诲。因此,教师不再是教育的指挥者,也不是教育的统治者,教师是为学生个体服务的,是为国家、社会服务的培育人才的专职劳动者。教师应该既是为学生服务的人,又是为学生成长引路的人、指导的人。[1]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学生酷似知识的“容器”,教师只知道一个劲儿的往里塞东西,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其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是被忽视,就是被剥夺。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群体。所以,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学生观,教学活动才能正常进行。从服务的角度来讲,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就应该有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就应在如何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上多下功夫。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为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有知识、有能力、善协作、能竞争的有用的人而努力。[2]
三、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这样他们才不会对教师产生敌对情绪,并能将教师说的话听进心里去。当然,在关爱学生的过程中要讲究教育艺术,不要一直在他们耳边唠唠叨叨,让他们感到厌烦。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成绩差、胆小、自卑的学生,教师更是要多鼓励,多关怀他们。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教师给以学生尊重,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与教师是平等的,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尊心的存在。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并尊重学生的权利。总之,就是像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的一样: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3]
另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求教师信任并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当教师充分信任学生时,学生会把教师的信任当做激励自己不断进取的动力。有时候,教师因不理解学生的一些做法,导致师生之间产生隔阂,这时教师就需要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系统中去,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
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也就是优点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的现象)有关实验和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的期望,学生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教师,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进步。相反,如果教师不喜欢学生,对学生期望过低或冷漠、歧视,学生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不理会教师的要求,这些学生的成绩会一天天地下降,品质会一天天变坏。[4]所以,教师不要总只看到学生的缺点,而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每一个生命体都有闪光的地方。
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
作为教师,首先就应以正面的、积极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之一,他们受教师的影响也很大。因为长期以来的耳濡目染,学生无意识中就会受到教师行为、作风等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愿意去接触,去了解他们。
其次,教师还要加强学习,努力使自己变得更优秀,让学生佩服、尊敬。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知识,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样才更能够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最后,作为教师,最好还应该有一些他人不及的特长。例如:舞跳得好,字写得好,歌唱得好,口才好,文章写得好等。这样,学生就很可能会被教师吸引,教师就容易在他们心中产生一种人格的魅力,成为他们喜爱甚至崇拜的人。正因为这样,现在一些师范生的课程里,我们不难看见电子琴,舞蹈,唱歌,绘画等课程的出现。
六、以家长为桥梁,沟通师生关系
家庭是孩子们出生后所面临的第一环境,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们最亲密、最无所顾忌、畏惧的应该是自己的父母。教师需要经常与学生的父母取得联系。同时,教师可以向家长们推荐一些方法,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为此,教师只有走近孩子、走近孩子的家庭,与学生的家长交换互相了解的信息,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才能让师生关系更进一步。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高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更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益。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设中,主动权在教师。所以,教师应该主动、积极的为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努力。我们坚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完善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并能迸发出更强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创造最优质的教育。[6]
参考文献:
[1],[3],[5]王丽萍,周迎红.关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研究[J].职业圈,2007,(23).
[2]袁崇英.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及对策[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03).
[4]蒙坚,梁永福.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06).
作者简介:
孙晋(1993—),男,汉族,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7级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教育领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