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唤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rll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演讲本身是一种口头的艺术形式,但作家往往能展现其双重的艺术价值。作家注重的是对文字的掌控和对语言的驾驭,这样便使其在口头的表达中不经意间渗入文字的艺术。所以把作家的演讲辑录成文字,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演讲活动只是把瞬间的声音留给了听众,而重读演讲稿则能把无穷的韵味留给读者。张炜的这篇演讲便可作为文学作品来品读。读文学作品应像鲁迅先生那样,从字缝里寻味。所以作为读者,我们有必要从这篇演讲稿的字里行间来细品其韵味。
  纵观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首尾贯通、一气呵成,四大部分环环相扣,全乃小说家之笔法。
  第一部分是追溯,作者巧妙地将“龙口”作为切入点,展开对自己故乡的描述。他嘴上说不知道日本的龙口与他的龙口有怎样的区别,但随后对其故乡的详述,能让我们明确一点,就是“我”的龙口跟日本的龙口绝对不一样。从“龙口”这一简单的地名上,能推知这篇演讲稿是专为日本之行而拟。
  其后对故地的大段介绍,不仅不显得冗长,反而含情脉脉。这里涉及到名与实的论题,庄子曰:“名者,实之宾也。”作者在此以道家还原本真的心态追溯其故地,向天下人昭示自己的“根”。就像对待文化,我们更喜欢去追溯它,而非去预见它,因为在文化的“根”里本身就包含了供人预知的线索。文学亦如此,作家的根为自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同时通过追溯其根,我们也能预知其作品的整体基调。正如莫言之于高密,沈从文之于湘西。沈从文因1988年去世而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莫言于2012年终将诺贝尔文学奖捧起,这些都说明了文学的“根”奠定了文学的生命力。同时整个文学活动都离不开对“根”的追寻,作家通过自己的“根”来让文学有“根”,让读者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一片精神家园,这样即由作者的根转换成了读者的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的“根”所给予的生命力不仅仅是在读者的眼中开花,更应是在读者的内心生根发芽。这里作者以作家的身份立于人前,是想说明自己扎根于莽野,自己的根是“野根”。
  第二部分讲了两层内容。首先承接上文,写“野根”生长形成“野孩子”。“野孩子”在有“根”的文学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把文学的“根”转换成自己的“根”,从而开启文学之路。
  之后讲的是异变。岁月变迁,拥挤的城市把莽野摧毁,现代性取代了野性。周遭的陌生让身处其中的“野孩子”倍感孤独。李零在其《丧家狗》中说:“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在这里,面对人们精神层面出现的异化,坚守自己精神家园的“野孩子”却成了这个世界之外的人,即使身处故乡,却因为眼见故乡的变形,而饱受羁旅的苦楚和漂泊的倦怠。世界变了,那些没被世界改变的人都沦落成了异乡人。
  第三部分,作者进而以“野人”的身份来诉苦。这种“野人”姿态,除了具备本真的“野根”外,更要有一颗向往原野的“野心”,这颗“野心”区别于对金钱和性欲的贪婪,卓立于喧嚣的尘世,单纯地向往着童话般的原野。在把“野人”与那些机械化了的人拿来做对比时,我们会发现,“野人”不俗,被物质社会所束缚了的人才是真正的下里巴人!作者于此部分结尾处,展开了一番不合时宜的遐想:他相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和我原来的故地差不了多少,也都是绿意盎然的”,试想如果世界各地都能是野地,那么也就没有了故乡和他乡之分。人走到哪里都是“野人”,他乡亦是故乡。世界从此没有异乡人,也没有丧失精神家园的丧家狗。这样“野人”便超越了“名”的姿态而存在,根本无需再分辨“龙口”。庄子又曾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野人”仿佛上升到了圣人的层次。
  到第四部分,作为“野人”的作者,满腹激情地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野心”,他希望人们都能保有自己的一片精神家园,不要让心灵受到物质世界的戕害。若想让世界多一片供人扎根的莽野,就必须先在自己心中留下一片本真的野地。在张炜的笔下,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原来有一种野心,它不是用来被摧毁,而是用来留守的。穆旦在《原野上走路——三千里步行之二》中说:
  我们终于离开了渔网似的城市,
  那以窒息的、干燥的、空虚的格子
  不断地捞我们到绝望去的城市呵!
  而今天,这片自由阔大的原野
  从茫茫的天边把我们拥抱了,
  我们简直可以在浓郁的绿海上浮游。
  ……
  正如诗中所说,我们的野心在于留守原野,而非摧毁城市。倘若有那么一天,人们对这种本真“野心”的追求也成了一种贪婪的野心,那么人类也将走上自我灭亡之路。
  毫无疑问,作者围绕“野根—野孩子—异乡人—野人—野心”这一叙事线索,让我们发觉演讲通篇都是在讲一个“野”字。这种“野”既是故地原野,更是人类内心中的野性、本真。作者想要呈现的正是杰克·伦敦所要表达的,是一种野性的呼唤。作者满腹激情地呼唤着野性,但激情之余,我们再踅回开头,便顿然清醒。为什么在一开始,这位从“野根”中长成的“野人”刻意地去区别“龙口”呢?因为人是野的,但现实是世界永远不可能再成为一片莽野,这便使得所有的“野人”都只能以梦为马,在幻想中奔驰。归根到底,作者的演讲也不过是某个“野人”梦中的一匹马罢了,这就不免增添了一丝落寞。而我们此时又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一落寞的情绪早已在开篇就已奠定,这种基调注定了作者的满腔激情不过只是梦的材料,演讲顿时成了梦呓,文字也成了梦书。
  但即便是梦,也仍具有非凡的意义,不然又怎会有那么多人渴望去表现梦呢?费德里科·费里尼尝作《梦书》,我们从他导演的电影作品中也常能察觉到梦的痕迹;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画作所呈现的都是梦境斑斓;张炜的这篇演讲不也正是在表现梦吗?所以在任何时代,世上都不会缺少为人类造梦的人。我们不必希求“野人”是圣人或是超人,但求“野人”只是一个造梦师,能用梦的缤纷让贪婪的人止步。因为现实往往让人活得太过迷茫,反而在梦里,人们能活得更加清醒。
  作为作家,张炜用梦之笔为我们点染了“野性”,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把梦归结成欲望的满足。而张炜的演讲为读者营造了这样一种满足感,一种对追寻已逝的本真的满足。同时,张炜更为我们开启了寻梦的动力。我们应该坚信,人倘若具备了追梦的姿态,梦就已经成了现实。
  陈于思,云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责任编校:张思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加快我校省级精品课程工程图学建设工作的步伐,推动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针对本课程建设需要,对工程图学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向研究等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分析新形势下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突破口,以便建立完整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学新体系。   【关键词】工程图学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吴兴区农运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进行论述.通过研究发现:吴兴区首届农运会参赛人群广泛,项目设置较为单一,地区特色不明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各大学校都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积极寻求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达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与创新
为了提高学校管理的综合效益,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教学设备的管理系统;本文着重介绍了RFID技术的组成、工作原理与特点,还对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应用
【摘要】中华传统弓箭文化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体育文化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和崇高的文化精神,并伴随着其发展在汉朝逐渐形成了中华射学研究体系,但在近代由于各种原因使传统射箭运动和射学几经沉沦,在解放后竞技射箭运动的普及下严重濒危,传承中华传统弓箭文化及射学研究是今日传统文化保护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传统文化 弓箭 射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是当前语文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全面提升小
提出了利用最佳阈值法,对x射线焊缝图像进行分割,以此来确定焊缝固像中有无气泡,对焊缝的质量进行判断.通过对某石油铜管厂的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所检测的焊缝图像进行处理
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用到语文,语文本来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学生的课堂学习当中,用情感教育代替以前的传统教育能够使学生走进课本、走进作者的内心,有利于学生与作者对话
【摘要】文章以教高16号文为指导,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为改革思想,以近二年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为依据,提出今后的实验教学改革方向,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做”一体化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125-02      教高16号文作为指导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
[教学目标]rn1.了解汉语的发展演变,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rn2.掌握古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rn3.学习正确理解文言含义的方法,提高阅读文言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