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地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思路浅析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l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之一,西部贫困地区长期存在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配不均、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用水难的问题,必须深入实施水利现代化建设,通过合理规划、开源节流、控制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建设,从根本上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水利设施 干旱 水土流失 现代化 西部贫困区
  一、引言
  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我国西部贫困地区面积辽阔,但水资源十分缺乏且时空分布不均,加之人类长期以来忽视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载能力低下,严重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甚至对居民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开展水利现代化建设,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西部贫困地区脱贫解困的必经之路。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短缺,饮水安全问题突出
  西部贫困地区普遍存在严重缺水现象,以国家级贫困县陕西佳县为例,该县地处黄土高原的黄河沿岸,长期以来降雨稀少水资源奇缺,生态环境及其脆弱。数据显示,该县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831.7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水量的36.1%,是我国极端干旱缺水的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既有资源性缺水问题,也有水质性缺水问题,不仅严重阻碍了当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剧了农村居民的贫困现象,更为严重的是极端缺水还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使得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二)水资源分配不均,配置难度大
  西部贫困地区面积辽阔,所在区域自然环境比较恶劣难以开展正常的农业生产。从地理分布上看,这些区域往往呈块状分布片状排列,以不同形态广泛分布在高原、山地、沙漠等地区;从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看,一是绝对降水量小,二是降水时间过于集中,除了夏季其他季节干旱严重;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来看,由于山高坡陡存在地表水源无法利用,地表水渗透严重的现象,由此引起水土流失严重和灾害频繁;从水资源配置角度看,西部贫困地区多处高原之上、山地之中或被沙漠包围,特殊的自然环境加上当地经济发展落后缺乏财力支持,给水利工程修建和仅有的水资源利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水资源配置的难度极大。
  (三)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西部贫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之一,是降水稀少、干旱严重、生态失调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其中水土流失是造成西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地区不仅总体降水稀少,而且降水往往特别集中。夏季暴雨带来大量降水,长期冲刷侵袭导致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耕地里的土壤被雨水裹挟大量带走,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下降;大量泥沙被洪水冲入河流,对下游大江大河水环境造成巨大威胁和破坏。水土流失不仅造成耕地减少,而且严重损害当地生态环境。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居民生存遭受严重威胁,几乎成为所有的西部贫困县面临的共同问题。
  (四)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用水结构不合理
  贫困缺水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普遍短缺,原有的水利设施设计标准偏低,附属设施大多不配套,不但难以保障供水足量及时到位,而且浪费现象严重。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还存在用水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水资源需求总量中,工业和第三产业用水比重较小,农业用水比重过大。以陕西省佳县为例,该县年供水量1141万m3,其中人畜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分别为323万m3和50 m3,分别仅占总需水量的28.4%和4.4%;工业用水19万m3,约占总需水量的1.7%;而农业用水占到95%以上,用水效率较低用水结构极不合理。
  三、西部贫困地区实现水利现代化的思路
  (一)合理安排规划,保障饮水安全
  近年来,西部贫困地区大量富余劳动力开始走出家乡外出务工,许多地区常驻人口萎缩严重,一些地方水利建设出现因人员流动而带来边建设边废弃的的工程浪费现象。为了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需要贫困地区审慎做好水利建设规划,以人定水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紧缺的水资源,做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制定水利规划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贫困地区居民居住的一个特点是分布较散,要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大力发展微型雨水、泉水利用工程。对于自然条件较好具有一定规模水资源的地区,可以村为单位修建单村集中饮水工程。有些自然条件较差供水成本较高的地区,特别是存在高氟、高砷、苦咸水的的地区,应该采取特殊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理,建立集中供水站点,实行分质供水。
  (二)开源节流并举,实现区域协调平衡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多措并举,既要开源也要节流。鉴于西部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应该以遵循节流为主的原则。一是重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农业方面大力开展节水型农业建设,大面积使用现代新型灌溉设施和灌溉方法,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多种措施并举,有效利用紧缺的水资源。二是开发修建调蓄工程,通过修建各种水利设施调节降雨径流在不同时空的合理分布。贫困地区不仅年降水总量较少,而且不同时期不同季节降水量相差很大,只有对降雨径流进行人工调控实现时空合理匹配,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三是优化水资源配置,要彻底改变以往地下水和地表水分类管理的不合理现象,实现地下水地表水联合优化调度,优化两种水资源的协调利用。在水资源特别缺乏的地区,要采取工程措施将丰水地区的水调配到缺水地区,实现水资源区域协调平衡。
  (三)控制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建设
  水土流失是西部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突出特点,也是西部农村开展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难题。尤其是地处黄土高原的众多贫困区县,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面临的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也十分艰巨。治理水土流失的核心是解决水的存蓄问题,水的问题解决了,干旱与水土流失的矛盾就相应得到解决。治理水土流失就是要合理调控降雨径流,并使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其要点,一是在山区的沟道地域加强淤地坝建设力度,通过多种方法对对淤地坝进行综合利用;二是在坡面治理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三是修建梯田要加强规划,要因地制宜多修建隔坡梯田,让坡面雨水集流和平面蓄水功能得以充分恢复和发挥,达到增加土壤蓄水能力的目的;四是要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速山区绿化进程,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涵养水土资源。
  参考文献:
  [1]黄泽钧.农村水利建设与改革的形势、对策与措施[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2]崔洁.我国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海河水利,2015(01)
  (李国军,1996年生,青海省大通县人,青海民族大学 )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铁路行业建设带来了机遇,我国铁路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高速发展的背后,市场竞争的加剧,铁路施工企业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说,
摘要: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国家系列政策红利中,我国调整转型取得积极成效,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一定突破。但生产要素成本攀升、部分领域对外依存度高、外资市场控制强、产能同质化等问题依然存在,亟需在科学研判宏观经济及产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积极防范化解风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 发展 存在问题  目前,由于外需持续疲软以及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严明党的纪律提到新的高度,纪律审查取代了过去的查办案件. 这一表述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内涵, 也是纪检监察机构的性质和职能以及承担的任务所决定的.实
期刊
现如今,在企业自身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对其进行相应的经济管理工作十分的关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那么我们相应的企业就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土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主要的问题,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将此重视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提高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工程安全发展,顺利进行,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的施工安全意识,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等等,以此来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式也提出了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建筑事业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控制工作.通过建立
生育保险政策是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政策,相关的用人单位要积极给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这不仅对于维护妇女的身心健康有帮助,同时也可有效地保障妇女的就业稳定性.本
[内容提要]佛教和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思辨性较强的两个宗教。两教对事物的基本形态类别问题都十分关注。它们的大量文献中均有这方面的论述。佛教在其发展中形成的主要分支和婆罗门教中的主要哲学流派,分别提出了系统的事物形态类别划分理论。二者的这些理论有相同处,也有差别点。分析和归纳两教的这些内容,对在总体上把握古印度宗教哲学的基本理论特点有重要意义。    佛教与婆罗门教是印度的两个影响极大的宗教。两教之所
要想写出具有较高质量且能让领导满意的公文,必须注意写作的方法。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领导意图既要领会,又要反馈。公文是组织和领导意图的载体,而组织意图往往也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