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协同治理策略研究综述

来源 :生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ting198198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态环境遭受越来越大的破坏,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解决环境问题,缓解生态危机已是刻不容缓.然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等复杂特点,给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带来了极大难度.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目前经济建设的重要地区,是较强的经济带动增长极,如广州、香港、深圳等城市,2019年度为我国创造了高达75022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之下,环境问题极容易显现.在生态环境遭到破环后,会极大地阻碍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现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介绍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概要,明确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位.从生态协同治理的角度出发,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协同治理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意见和建议.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协同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丰富生态协同治理方面的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通过大数据挖掘工具对三位优秀化学师范生的网络日志进行文本挖掘,发现他们的教学实践非常关注“学生”视角;在职前阶段受到“指导教师”影响较大;重视发展学科知识,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善于利用来自于培养方案之外的机会实现实践性知识提升.通过对多个案网络日志的反思水平评价可知他们反思水平大多超越了前反思和表面反思,能够达到“教学论视角”的深度反思,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普遍表达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批判性思考;愿意将自己创新的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尝试,超越自己设计的限制而转向学生视角.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并结合有关调查数据,采用LDI方法对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4、1994、2000、2014、2016、2019年6个时期的生态系统健康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苍山片区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农用地面积大幅减少,休闲用地面积有所增加,人为干扰区域主要位于苍山四周低海拔区域,LDI值处于1.21—1.25之间,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但随时间的推移干扰持续增强,边界内侧300 m缓冲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佳;洱海片区建设用地、林地及休闲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但受洱海保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分布(Levett,2001),可感染鼠科、猴科和犬科等多种动物(Desvars et al.,2012).人或动物通过接触带菌动物的粪便、尿液污染的水和土壤而感染(娄银莹等,2019),可造成黄疸、急性肾功能衰竭、出血性素质和严重肺部疾病等,因血清型或地域不同,呈现不同的临床表现(McBride et al.,2005;Goldstein et al.,2006).
为研究miR-139555及其潜在靶基因PtNBC(碳酸氢钠协同转运基因)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适应盐度胁迫中的表达调控分析,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PtNBC基因,该基因全长5308 bp,开放阅读框(ORF)3570 bp,共编码1189个氨基酸.利用RT-PCR技术分析miR-139555和PtNBC基因在三疣梭子蟹不同组织及低盐胁迫(11)下的表达规律.组织表达分布结果显示,miR-139555和PtNBC基因均在三疣梭子蟹鳃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与其他组织相
为了研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在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先天免疫中的作用,克隆了中华鳖STING基因(PsSTING)的cDNA序列,其全长为2145 bp,包含115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8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PsSTING蛋白N端含有4个跨膜区和2个RXR内质网滞留基序,C端有1个解旋酶结构域.qRT-PCR结果显示,PsSTING在中华鳖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小肠、胃、皮肤、肌肉和血细胞等组织中均能表达,其中在脾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小肠
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斑马鱼elovl8a-/-、elovl8b-/-和DKO(elovl8a和elovl8b)敲除模型,通过组织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等实验方法,探究了脂肪酸延长酶8(elovl8)缺失对斑马鱼抗冷胁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elovl8缺失导致斑马鱼在低温环境下的存活率显著降低,肝脏伴有明显的脂质沉积和脂肪病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elovl8a和elovl8b缺失造成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显著变化:elovl8a-/-肝脏中硬质酰-辅酶A脱氢酶(s
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大量冻土将面临进一步退化,而冻融过程遍布整个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对环境变化更有着高度的敏感性.以青海湖河源湿地湿地冻融退化下的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基于16s rRNA及18s rDNA测序探究冻融退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青海湖高寒湿地有效序列注释得到1583个细菌操作分类单元以及80个真菌操作分类单元.冻融退化并未改变土壤微生物的优势菌群: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已知的真菌菌群中
覆盖还田是处理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L.)秸秆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关于香根草秸秆覆盖还田下红壤花生的化肥减施比例还缺乏研究.通过2018—2019年的田间试验,分析了无香根草秸秆覆盖和农民习惯施肥(CK)、香根草秸秆覆盖下化肥减施0%(T1)、10%(T2)、20%(T3)和50%(T4)处理下花生产量和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土壤有机碳与花生产量的量化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了外源投入碳氮比与花生产量及土壤有机碳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处理下花生产量在2018
综合评价四川省生态环境脆弱性,掌握四川省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分布特征,有助于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的实施与改进提供理论支持.以土地利用数据、DEM数据、MODIS 13Q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等为基础地理数据,选取人口密度、土壤有机质、景观多样性指数、土壤侵蚀强度、生物丰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等17个评价指标,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结合SRP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四川省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省2005—2018年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生态环境脆弱性以中度脆弱为主,占全省
石羊河流域地处干旱内陆河流域,是西北乃至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以1986、2000和2015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数,研究其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石羊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呈南低北高的趋势.Ⅰ、Ⅳ、Ⅴ级景观生态风险区域为石羊河流域的主要风险类型.(2)Ⅰ级景观生态风险在较高海拔、中坡度出现的频率高,Ⅱ级景观生态风险在高海拔、中坡度具有优势,Ⅲ级景观生态风险分布优势在高海拔、低坡度,Ⅳ—Ⅴ级景观生态风险均在低海拔、低坡度出现的频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