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破解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的难题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aohuoz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农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全省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民集中居住新区,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农村新型社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农村新型社区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与载体,对推动农村地区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积极探索
  所谓农村新型社区,就是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按照城乡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村新型社区虽然仍建在农村,居住的是农民,并与农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比以前的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绝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变化,其内涵远远突破和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建设,这是用城市文明思维而不是乡村文明思维,是用城市文明的价值观而不是乡村文明的价值观,来思考、谋划和解决农村问题。新型农村社区表现出更强的开放性、流动性、变化性、异质性等特点。近几年来,我省部分县(市、区)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规划引领,典型示范,加快推进。目前,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有三种类型:
  征地拆迁安置型 以征地拆迁安置形成的农村新社区,是典型的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其特点是与城镇化紧密结合,在城镇和产业集中区周边建设农民居住区。最直接原因有:大型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各类工业集中园区建设、大型企业基建、地方行政中心迁建等,均需征用大片的农村集体耕地,而拆迁和安置被征地村民,则是上述项目建设的重要一环。
  土地整治安置型 这类农村新型社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农民的集中居住和耕地的整理,大规模减少农民居住占用的宅基地,大幅度增加地方非农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村庄整治安置型 这类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响水县小尖镇郭庄村共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2430人,计668户。除已有112户入住县城区、108户入住集中区外,448户待迁户宅基地占用村集体建设用地514亩,户均达1.15亩。按照已经编制并通过市、县政府审批的《郭庄村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农民新型社区规划人口3900人,1200户,占用土地546亩。其中,除郭庄村人口外吸收周边村人口1400人,计440户。郭庄待拆迁区448户514亩宅基地复垦后“占一还一”,即可节约土地264亩。加上吸引周边村440户,可节约490亩,整个郭庄村农民新型社区可节约土地754亩。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约出来的土地用于工业集中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或充作土地储备,从而盘活了土地资产。2005年,苏州市共有自然村落20914个,平均人口130人。通过镇村规划编制,初步确定农村居住点为2517个,缩减88%,居住的人口减少46%;平均每户占用的宅基地面积由0.8亩减少到0.3亩。二是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农民居住方式的变化,必然会带动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许多地方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将新型社区建设中村庄整治和土地整理后新增的土地实行集约经营,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三是提高了规模经济效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有效地推动了“三集中”,即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能手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工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的规模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四是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新型社区建设提高了农民的居住品质,改变了传统居民点规模小、布局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匮乏、生活垃圾污染严重的局面,农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提高。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各地实践和探索时间都不长,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盲目推进,以及土地、资金等要素短缺和管理滞后等问题。
  1 违背农民意愿,“被社区”化问题凸显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一些地方政府建设新型社区的目的却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获得城乡土地之间的级差收益。无论是进行整治拆迁、土地换保障或引进产业,都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应遵循农民知情和自愿的原则,但一些地方在农民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让农民签了字。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于传统观念和利益纠纷,必然会出现一部分村民不愿搬迁的情况,个别地方甚至发生暴力事件。有些地区农民让出了房屋,不仅没有得到一个作为“给与者”应有的补偿,反而利益被损害。农民集中居住后生活习惯将被迫改变,生活负担也会相应增加,种地养殖更不方便,甚至产生了种地无田、就业无门、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
  2 用地政策不合理,建设用地难获取
  通过村庄整治和土地整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可以增加耕地和建设用地,但用地过程存在时间差。一般应先安排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启动社区建设,建成后按照土地增減挂钩政策用一还一。按照目前的土地制度政策,在保障耕地占补平衡、只增不减、质量不降的前提下,土地增减挂钩指标周转时间只有1年,不便于土地使用权流转使用。目前建设用地指标相当紧张,一般情况下县(市)政府都会将稀缺的土地指标用于二三产业等开发项目,舍不得用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因而许多地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面临无地下手的尴尬境地。农村还不能像城市一样,对低收入家庭实行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使每一个经济困难家庭都能入住新型农村社区。只要有几户不同意就不能获得成片建设用地,也不能成片复垦增加耕地及时归还借用土地。
  3 建设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房屋拆迁、土地平整复耕、基础设施完善及新居民点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部分资金主要通过土地复垦整治后增加的建设用地拍卖收回,但是,往往只有城乡结合部的土地拍卖后才有可能实现资金的平衡。据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测算,该镇农民拆迁及安置资金共需55.12亿元,农民购买安置房可回收资金11.94亿元,实施宅基地换房共需成本43.18亿元。按拆迁后可新增3596.8亩建设用地计算,新增建设用地每亩纯收益需达到120万元才能实现资金平衡。在苏北、苏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房、购房的意向相当强烈,但有40%左右的农户建房资金有缺口,需要贷款。由于农村金融改革滞后,农民住宅、土地承包权等物权不能抵押,农户建房贷款仍然十分困难。   4 管理体制不顺,社区管理滞后
  各地农村新型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建设起来,但社区管理却明显滞后。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在大型农村新型社区中,居民跨村居住、与原基层自治组织空间上分离现象十分普遍。由于集中居住的村民仍要在原村获得集体资产分红、享受相关福利待遇等,因此他们与原村的关系很难割断。原居住地村委会往往因跨界管理不方便而管不着,新社区居委会则因不是本村的村民,管理起来总觉得名不正、言不顺。二是社区管理经费无着落。缴不缴物业服务费,不仅关系到社区公共开支来源和社区物业管理能不能正常运行,而且关系到居民的公共意识、业主意识的养成。居民觉得是政府征地拆迁要我来的,物业费该由政府出,大多不愿意缴物业费。三是民主管理亟待加强。一些大型的农村新型社区,居民来自不同的村组,相互间的联系沟通不密切,居民对新社区归属感不强。社区管理中忽视了居民的主体地位、愿意和现实需求,加之很多社区并没满足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进而影响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
  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对策
  由于农村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各县(区)的情况不同,所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必须突出重点、顺势而为,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各县(区)则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结合农村布局特点,按照生产现代化、设施城镇化、服务社区化、生活市民化的要求,合理引导,适当集中。
  1 加强规划,构筑新型村镇体系。要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放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局中统一考虑,与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及旧村改造等紧密结合,与基本农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产业发展布局等有机衔接。县(区)政府首先要将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纳入县(区)全域规划。完善县城中心城区-产业聚集区-重点乡镇-农村新型社区的城乡统筹体系,保障各区域规划时空衔接的统一性和前瞻性。其次要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管理体制。新型社区建设规划经有关部门反复论证和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讨论确定,使农村社区建设科学合理,从而促进农村的长远发展。最后要强化项目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加强规划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杜绝乱圈土地,防止豆腐渣工程。
  2 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牵涉到农民住房拆迁、补偿安置、宅基地流转等问题,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一定要量力而行,成熟一批建设一批,不搞强迫命令。应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等条件成熟的地方先行试点。为使进入新区的农民生活质量不下降,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扶助措施。一是建立健全拆迁补偿机制。拆迁面积丈量、补偿标准、补偿资金都应以发展和保护农民合法利益为出发点,强调补偿形式市场化,采取以旧房换新房、用宅基地换商品房等多种补偿方式,尽可能为新区农民提供多种方式选择。二是为新区农民提供更健全的就业服务。政府要切实做好新区农民的安置工作,为新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条件。三是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险。政府要逐步完善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并加快实现农村保险与城市保险的接轨,解除新区农民的后顾之忧。
  3 加大扶持,多渠道解决社区建设资金需求。为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政府要给予多方面政策支持。一是政府应适当增加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机制,选择地方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基础较好、奖补成效明显的地区建立一事一议奖补示范试点区,加大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试点的支持力度。要将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增加土地的拍卖收益全部返还给镇村,把宅基地的增值收益全部返还给农民。二是落实和完善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政策。农户集中居住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巨大,集中居住管理成本也会比零星居住成本高很多,这部分成本不可能都由财政来负担。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但这方面的扶持政策还不明确。目前,一些政府征用土地收益留存10%~20%给集体经济组织的政策就没有很好地執行。政府应在征地中为失地农民规划留用地,结合新型社区建设一些经营性设施,置换给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
  4 完善管理,确保农村新型社区良性运行。社区管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将农村新型社区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管理民主、和谐文明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首先是理顺管理体制。基本框架是以党组织为核心,以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为基础,以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工作站为依托,以业主委员会为配套,其它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其次是构建良性物管经费保障体系。随着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完全由政府和村集体承担的物管经费筹措方式难以为继。要努力培育农村新型社区物业管理的“造血”功能,积极探索建立一个“社区居民交一些、社区商业配套用房赚一些、财政补贴补一些”的良性社区管理经费保障体系。再次是努力引导和组织居民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社区居委会在社区管理中应充分利用农村社区是熟人社会这一特殊优势,把热心的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努力引导他们开展民主管理,从而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亲和力和凝聚力,达到实现充分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
  责任编辑:刘忠
其他文献
继8月17日南京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CEO兼总经理余久锋到任后,9月12日,南京菲亚特宣布景伯青接任商务总监一职。
普通的嵌入式微控制器外部中断引脚较少,在多外设系统中需要进行中断扩展。设计了一种基于总线方式的外部中断控制器,可将LPC2214 ARM微控制器自身具有的4个外部中断扩展到32
奇迹是这样创造的——高邑县蔬菜批发市场的调查与思考□张会革李新铭刘连方河北省高邑县蔬菜批发市场从1995年5月18日开业以来,仅1年多时间就发展成为占地106亩,日上市摊位3000多个,日成交额30多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计算复合材料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并结合遗传算法和传播矩阵法反演不同体积浓度下复合材料的等效电磁参数。给出等效电磁参数随体积浓度变化的关系
<正> 日本的经济管理模式属于“政府主导型”市场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私人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虽然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对资源配置作出决策,但这种决策在相当程度上包含了政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其重要性不用多说,但普通读者对它的了解也许就只限于功率,转矩等模糊认识,至于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也许就知之甚少了。为此,本文以一个比较典型的宝马直列6
日前,郑州市浦发纸业有限公司年产百万吨低碳造纸项目在新密市大隗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50余公顷,总投资40亿元。产品以锅炉烟道灰和炉渣提取的无机碳纤维、废
10月12日,国家体育总局召开了“2006/07 A1大奖赛北京站”新闻发布会,国家体育总局于再清副局长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体育局竞赛管理中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A1国际机构以及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