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街银行大劫案

来源 :少年博览·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ilm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奇怪的电波
  1971年9月的一天凌晨,无线电爱好者罗伯特·罗兰兹正在调试无线电设备,无意中调到了无线对讲的公共波段,听到了一段奇怪的对话。
  对话中的人语气紧张又急促,谈论的是保险箱、珠宝之类的话题,背景还伴随着低沉的脚步声和尖锐的金属切割声。终于,罗兰兹明白了——他听到的是盗窃团伙成员之间的对话,他们正在某家银行内作案!
  罗兰兹立即打电话报了警,但是警方并不相信他,在挂断电话前,只是嘱咐他如果再听到可疑的谈话声音,就把内容录下来交给他们。
  罗兰兹照办,在录下了重要证据之后,他又给警察局打去了电话。
  这一次,警方重视起来,他们听取了录音,并判断这起银行劫案仍在进行中,如果及时采取行动,查明即将遭抢的银行,就能人赃俱获。
  罗兰兹告诉警方,由于对讲机的信号强度会受到环境影响,所以信号发出的位置不会超过他家1至2英里的范围。
  但警方没有采纳罗兰兹的建议,反而决定对距罗兰兹家10英里范围内的所有银行都进行搜查,这样一来,有750家银行列在了搜查名单上。要在短时间内把这些银行都搜查一遍,谈何容易?
  当警方还在调兵遣将的时候,劳埃德银行伦敦贝克街分理处向警方报告,地下金库中的260个保险箱失窃!丢失的珠宝、现金、债券等总价值高达300万英镑(按现在市价计算,约合3600万英镑)。
  更让警方吃惊的是:地下金库厚达一米的钢筋混凝土地板被炸穿,下面是一条黑洞洞的地道,周围堆放着许多被砸坏的保险箱。
  实际上,案发地距罗兰兹居住的街道不超过2英里。如果当时警方听取罗兰兹的建议,就能大大地缩小搜查范围,甚至能当场抓住盗窃团伙。
  嫌犯落网
  由于案情重大,伦敦警方调集了一批富有经验的刑侦专家参与破案。警方发现:失窃金库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都有感应系统,一旦察觉到异常震动或冲击波,能自动触发报警系统,但由于附近道路施工,金库地板上的感应系统屡次虚假报警,所以这套系统案发前就已被关闭。此外,盗窃团伙打通的地道另一端通向银行旁边的一家快餐店,长约20米。想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挖出这么长的一条地道,需要悄无声息地刨出8吨左右的泥土和碎石。这显然不是几天时间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精心准备。
  所以,拥有或租赁这家快餐店的人,就成了破案的关键。很快,从事皮具生意的德斯蒙德·沃尔夫进入警方视线,沃尔夫在案发前三个月承租了快餐店,有租赁合同上的亲笔签名作证。随后,他被警方逮捕,接受调查。
  警方紧接着追查他的同伙,不久之后,安东尼·加文、托马斯·史蒂芬、雷金纳德·塔克三人相继落网,但他们一直保持沉默,拒绝交待赃物的下落。
  半年过去了,警方依然没能找到失窃的财物,只好利用现有的证据起诉嫌疑人。在法庭上,警方还原了这个盗窃团伙的作案经过——
  沃尔夫负责租赁快餐店,用作地道入口;加文、史蒂芬、塔克负责挖掘地道、入库盗窃。他们把快餐店的窗户玻璃漆成白色,门口竖了一块“店铺关门,正在装修”的标示牌,以掩人耳目。为了降低风险,他们只在无人上班的休息日和半夜挖地道,挖出的泥土和石块堆放在店堂里。当挖到金库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层时,他们用热喷枪烧断钢筋,并用少量炸药进行爆破。
  为了防范街道警察的巡逻,沃尔夫始终在附近的楼顶上监视,通过对讲机与其他三人保持联络。由于当时的无线电通讯设备价格昂贵,一般人无法负担。所以窃贼们没有想到,他们之间的对话会被无线电爱好者罗兰兹录下来,成为法庭上定罪的有力证据。
  1973年1月,法庭判定四名被告有罪,加文、斯蒂芬和塔克均被判处12年监禁,时年64岁的沃尔夫因年老,只被判处8年监禁。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四名被告拒不开口,这起震惊全英国的银行劫案连一分钱都没有被追回。
  疑点重重
  案件的审理虽然告一段落,但围绕该案的许多疑问并没有得到解答。有专家认为,该犯罪团伙花了近3个月时间筹备,从租赁房屋、挖掘地道,到爆破金库地板、隐藏赃物,再到使用一些特殊技能(比如使用热喷枪,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爆破等等),都呈现出高技术犯罪特征,然而团伙成员本身并非是高层次的专家和手段老道的犯罪分子。最令人不解的是,能制定出如此周密计划的罪犯,为何会在租赁合同上签署真名?
  可惜沃尔夫四人始终守口如瓶,这背后的秘密,也许只能在电影中找到答案。
  2008年,好莱坞以此案为蓝本,拍摄了电影《银行大劫案》。片中大胆猜测,这起案件实际上是由MI5(英國军情五处)秘密策划,其真实目的是为了偷走藏在银行金库中的一些神秘照片。
  影片情节的真实性,外界一直议论纷纷,就连英国当局也不置可否。
  所以,这四人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那批被盗走的赃物流向何方,真相还在等待人们揭开。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电影的票房新冠军,《战狼2》被人们称为“国产电影的神话”,它打破了《美人鱼》保持的33.92亿元票房纪录,坐上中国电影史目前“最高票房”的宝座。  观众对祖国的热爱是《战狼2》受到喜欢的原因之一,而对于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来说,《战狼2》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带给他们无限的自豪感与安全感。生活在北美的小水说:“我在北美生活多年,哪怕是在当时非常火的《阿凡达》《黄金时间》上映期间,都没有出现像看
期刊
我是一棵老树,自我有记忆开始,便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望着这座学校。  如今,这里已是一片残垣断壁。在挖掘机“轰隆隆”的声音里,到了我说“再见”的时候。  还记得我刚搬来这里的情景,那时的我,只是一棵还未长大的幼树,对这座青砖黛瓦的学校既充满着好奇,又有着不安。但在学生与老师日复一日的爱护下,我被满满的幸福感与安全感包围。  我的家被安置在学校的宿舍旁,那儿冬暖夏凉,土地也是最肥沃的。学校最初成立的时
期刊
敬惜汉字,弘扬传统文化;以古为鉴,细说字间故事 ■  看图说字  青是会意字,由(“屮”,草木刚长出来)和(“井”,矿坑)会意组成,表示从矿井中采掘的草色矿石,这种矿石研磨成粉末后,是重要的颜料。《说文解字》中解释:“青”是象征东方的颜色。词语“垂青”“青睐”“青眼”都表示对某人的尊重和欣赏。  青 (qīng)  “黑夜給了你黑色的眼睛,你为什么用来翻白眼?”同伴问我。  “因为我对天花板‘青眼
期刊
我以为,每一个降临到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幸运的。  我们可以用清澈的双眸,凝视世间一切事物,无论黑白,无论善恶;用弧形双耳,聆听自然的声音,无论尖锐,无论悅耳;用奇妙味蕾,品味各种独特的美食,无论酸甜,无论苦辣。  也许你会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爸爸妈妈疼爱着你,你可以尽情欢笑,尽情享受你所喜爱的一切;你也可以任性,因为那时你会被原谅,因为那时你的年龄尚小,世界对你尽显温柔。  当你进入学校,你要一门
期刊
前情提要:  经过杨一爷爷的提醒,杨一终于回想起杰森和自己的真实关系——杰森其实叫姜生,他和杨一曾是一对挚友,互相鼓励着度过了军校的时光。正当此时,杨清突然出现,对着爷爷举起了武器。  (一)杨 清  在我的枪口面前,爷爷巍然挺立。  “你的脾气,还是一点都没改。”他还是那副慈眉善目的样子。好像对着他脑袋的不是枪口,而是小女孩买回来的拨浪鼓。  “杨司令,该是和你的老朋友威尔逊见面的时候了。”  
期刊
[一]真理实验室二楼会议室。  十几个肤色各异的少男少女围坐在巨大的圆桌旁,不时地小声交谈。冉夜穿着怪异的黑色连体衣,正眉飞色舞地和身边的人低声聊天。  周楠和曾礼拿着麦克风站在会议室的大屏幕前。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中英文双语字幕:第一届仿生学少年科技论坛。  “请大家静一静,在大会开始前,请大家完成昨天‘天黑请闭眼’的最后部分。”周楠大声宣布,“竞选警长!”  周楠的话音刚落,戴着蝙蝠侠面具的男孩
期刊
1、锁妖湖  我是驻守锁妖湖的小仙,名唤炎冥,别看我好几百岁了,我的身形相貌却犹如凡尘十三四岁的男孩。在天界,几万岁的上仙比比皆是,我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仙。  锁妖湖离天界甚远,是一处寸草不生、常年飘雪的蛮荒之地。  结满厚厚冰层的湖底,锁有成百上千个作恶多端的妖魔,他们被天君捉拿后,用万年玄铁锁在湖底,在漫长的岁月里忍受极寒之苦。  只是除了妖魔之外,被孤寂缠身的还有我自己。时间久了,我连“说话
期刊
灵感是一种奇妙的事物。李太白一斗酒下肚,灵感就来了,作诗百篇。可有的人喝得酩酊大醉,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苏轼称自己下笔时文思如泉涌,可有的人写一篇文章却需要绞尽脑汁。灵感看不见也摸不着,能否获得它的眷顾,好像全靠天赋。  其实不然,灵感的产生需要土壤,就像万物从大地中萌发一样,灵感也绝不是凭空而来。  这片土壤,也许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被奉为工匠“祖师爷”的鲁班,从草的齿状边缘联想到木锯,从鸭蹼联
期刊
我们是风雪中的赶路人  因为相遇  融化了彼此肩头的雪花  若我看倦了风景  走倦了路  你是否愿意变作酒色石头  让我把悲喜靠一靠  等你来相逢  新媒体·冰融  有人说,新媒体时代让人们不再关心内心的情感。人们听自己的音乐,阅读各自关注的微信公众号,这些被“网络圈养”的人们,仿佛日渐麻木。  满大街都是神色冷淡的年轻人,上班族眼眸疲累,半身烟火半身冰雪,学生们背着如山重的书包,黑眼圈比窗外的夜
期刊
观察对象:中华白海豚  地点: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概况:珠江入海口,咸淡水交界水域  观察季节:夏季  小时候,我看过一部动画片《小飞龙》,主角骑着一只白色的海豚与破坏海洋的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当知道真的存在白色的海豚时,我就很想亲眼见见它们。2011年8月的一天,我有幸作为志愿者,参加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的海豚调查工作,见到了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顾名思义,就是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