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的培养在中学作文中的渗透

来源 :理论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为一名农村的中学语文教师,我越来越觉的农村与城市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在中学作文中的渗透。大教育家鲁迅曾说过,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古今中外,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操守、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伟大体现。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心”(人文素质)与“言”(写作技巧)割裂开来而单纯地追求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应该树立起大语文观,使作文训练与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相协调——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的,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毫无疑问,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应该能反映其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的提高。
  纵观近几年我校中考语文成绩,与市区均分有一段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得分较低。去除卷面、字迹因素,大部分农村学生人文素质偏低,使其在作文中所立之意、所选之材、所遣之辞显得粗糙单调、呆板乏味,影响了得分。邻近乡镇的农村初中,想必也存在类似的窘境。因此,有必要更新观念,寻求对策,尽力扭转这种局面,从而站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层面上,为素质教育更深入地发展作出自己的实践努力。就我校而言,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就有两大阻力:一、学生方面: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科学知识的来源仅局限于书本;对周围人和社会缺乏应有的关怀;不关心传统文化;比较热衷于追求表层次的感官享受,缺乏基本的理性思维;理想精神和实证精神薄弱,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的终极目的只在考上区内的重点中学,等等。 二、教师方面:自身人文素质、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缺乏师生之间的广泛对话;人文科学教师还没有形成角色转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生命、青春、爱情、环境、情感、梦想等,全面铸造其品格”方面做得很不够;多媒体教学技能的学习还没有进入实用阶段,教育创新的意识不强,等。要推开这两在阻力,完成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首先,应树立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都不能替代人文素质的教育的正确观念。不能因现在创新的喊声特别高而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能力培养的范畴,或者混淆了认知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区别。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众所周知,当今的素质教育主要分为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专家指出,科学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告诉人们如何把一件事做好,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则在告诉人们这件事该不该做。现在的初中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已达到学科分类比较细致、学科的教学体系比较系统化、阶段教学目标和任务比较明确的程度,各学校在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分歧较小。而人文素质教育则因为缺乏相应的序列性,人文学科的分工不明确,而没有在各学科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素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不断积累而成并在听说读写等常规的语文实践活动及实际生活的言、行、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作文,能体现出他(她)对学习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人物、事件或现象所持的态度、感情和价值观。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习作中的立意、选材及表达。因此,要写出富有感染力的文章,不是看了几百篇优秀例文就可轻易完成的。非得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不可。
  再次、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有利于作文教学的开展。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明确文章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是作者情感的外观,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就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人格。这种大作文观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有意为之”。语文教师要有勇气走出“应试教育”的窠臼,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夯实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文学审美的功底。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把握住学校文化的导向,另一方面以身践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中华民族固有的那种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民族气节,虽千人而吾独往的英雄气概,先忧后乐的胸襟抱负,夸父逐日的坚韧精神,温和敦厚、谦逊内敛的民族精神,向往山林、融于自然的审美追求,“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高尚人格,这些都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勤俭自律、发奋图强的自立意识,大公无私的雷锋精神也应该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这其中教师的价值取向对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的作文教学,要从情感、审美、意志而不仅仅是认识的角度进行;同时教师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扎实的学科知识,并能灵活使用相宜的教育方法,信任学生,相信他们学生的学习及自我发展能力,学生的写作潜能才会在他们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履行了“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人文教学在中学作文中的渗透。
其他文献
[摘要]说明类文章范围较广泛,包括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它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是初中语文阅读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说明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4-0018-02    说明类文章范围较广泛,包括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它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是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然而中职生流失的现象却不容忽视,本文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中职生流失的原因,并从中职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中职生流失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流失;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4-001-03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在
期刊
[摘要]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是国家兴旺的关键动力,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个重大课题。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  [关键词]中学历史;新教材;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4-0016-02    在新课程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
期刊
[摘要]主动学习,成为一种新的英语教学方式,适应了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构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新型教学双边关系,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措施。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围绕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主动探究、言语交际等内容与环节进行,具有鲜明的指向。  [关键词]主动学习;环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
期刊
[摘要]为从思想上澄清重庆现实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的面向,揭示了重庆高职教育中盛行的服务观念,指出了这种观念同教高[2006]16号文件(后文简称文件)的冲突,提出了重庆应有的内向型与外向型高职教育,主要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相关因素对重庆发展单一内向型高职教育的制约,阐明了重庆发展外向型高职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重庆应将外向型高职教育与内向型高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重发展,并就此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在当今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但是对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复合型人才美术教学应该如何革新和发展,还有待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战线的同仁志士来共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美术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4-0026-01    通过多方调查和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分析我们当前课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九年义务英语教材的特点是所需学习容量大,重口语交际,给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同时,随着“五严禁令”的实施,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减少。因此,有效的课前预习设计既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堂效率;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信仰问题与历史病灶    历史观我觉得是可以说点什么的。在旧的历史观崩溃的时候,新的历史观的地基打在哪儿,几根柱子,几根房梁,先盖起一两层,最后可能到七八层,我觉得基本上可以看出来。我觉得我能说到十之六七。  应该说,人类的生活有多广,信仰的涉及面就有多广。比如说我们信仰什么样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甚至什么样的婚姻关系、两性关系,等等。你相信那是最理想的,那就是信仰。这是广义的信仰。但是
期刊
[摘要] 相当数量的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甚至激化,究其深层原因,与党的执政方式未能充分适应与时俱进的要求有关。必须从把握执政规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着眼,探索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路。  [关键词] 人民内部矛盾; 执政规律; 执政能力   [中图分类号] D0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13-0011-03
期刊
[摘要]话题作文就是在作文命题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只要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强化训练,做生活的有心人,写好“话题作文”并非难事。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话题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4-0033-02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在作文命题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这个“话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