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文化给青少年带来的积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促进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改变青少年学习方法,健全青少年道德品质,培养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G254文献标识码:A
现代社会,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作为互联网的产物,给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重要影响。
一网络文化极大地促进了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創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活动,人们能够凭借思考、记忆、理解、联想等方法不断地打开新的认知领域,结出新的理论成果。
网络文化是全民参与的文化,在开放的网络文化的大环境中,广大青少年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逐渐被他人认可,从而激发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网络文化内容丰富,方式灵活多样,同时,网络文化作为新技术的产物,它的操作方式和高科技含量都能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起到积极作用。
青少年可以利用网络找到自己需要的任何资料,以此弥补自己在课堂和书本上知识的遗漏和不足,充实自己的信息量,这是创造性思维发挥的基础。有了丰富的知识底蕴,青少年才有创新的空间。网络文化的浩瀚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促使青少年怀着好奇的心理,不知疲倦地积极探索这些未知领域,从而使青少年所具有的潜质和潜能能被有效地开发出来。
二网络文化改变了青少年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青少年处在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那怎样才能学好?学习方法很重要,笛卡尔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网络文化深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当中,青少年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互联网络拓宽了青少年学习的方式和渠道,只要有一台电脑,连一跟网线,就可以在家或者任何地方展开学习。青少年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受正规的远程教育,参加各类的网校学习,也可以到数字图书馆等虚拟世界中尽情遨游,选择自己需要的和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学习、研究。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跟老师平等交流,甚至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
青少年通过网络感受到网络文化带来的学习和求知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得到很大激发。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不少的青少年都能做到朱熹《训学斋规》中讲到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学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网络文化有助于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健全
当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网络购物等虚拟事件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并逐渐流行起来以后,作为时尚先锋的青少年,必然会受到重大的影响。网络文化作为一个新的媒介,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虚拟和现实交汇的空间。
青少年在网络文化空间里面能体验虚拟和现实的各种角色,有的角色甚至跟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大相径庭。正是这一个个的角色扮演,让青少年通过体会各种虚拟人生,慢慢成熟起来。在网络社会里,不会有说教、强迫,没有老师、家长的指导和束缚,青少年完全依靠自己,进行独立的摸索和尝试。他们必须自己分析事件,判断问题,在摸索的过程中,他们会渐渐明白,哪些人值得信任,怎样做事才正确,这样,他们的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就会得到锻炼,他们的处事能力就会增强,意志力就能得到磨练。
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通过与人交流,自我意识增强,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全,道德品质得到考验和锻炼,也为他们现实生活的行为和活动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青少年对外界的兴趣比较浓厚,参与事件的程度比较积极,他们经常在网络上寻觅各种有趣的、新奇的、有用的东西,会无所畏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完全是在自由平等的选择和参与,这样就极大增强了青少年的民主意识和独立意识。
四网络文化培养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
网络文化拓宽了青少年的交往渠道,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往空间。由于我国实行 “计划生育”,现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与同龄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青少年就会逐渐变得孤僻和偏激,甚至出现人格分裂的现象。而网络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问题,现在的青少年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
有很多青少年上网都是为了结交朋友,他们认为通过网络可以认识很多朋友,缓解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压力。青少年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玩网络游戏、进行文学创作……大大突破了信件、电话等传统交往方式的局限。
网络交往所具有的直接性、虚拟性等特点,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社交能力弱的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交往空间,使他们变得自信、开朗、幽默。交往空间的扩大和延长,同时也大大的拓宽了青少年的眼界。随着对社会了解、参与程度的加深,他们的社会化程度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网络文化与网络交往可以使青少年变得更加包容和宽容,对事对人的态度都更加成熟。他们更愿意认识新朋友,接受新事物,参加社会活动和良性竞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愿意在网络世界中,结交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互相关心和帮助。这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沙顺利、胡继东:《试论网络文化对21世纪大学生的影响》,《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詹恂:《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研究》,《社会科学研究》, 2005年02期。
[3] 王明燕、苗汝昌、崔然:《刍议网络文化的利与弊》,《教育探索》,2007年06期。
作者简介:杜宇佳,女,1980—,四川广元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G254文献标识码:A
现代社会,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作为互联网的产物,给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重要影响。
一网络文化极大地促进了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創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活动,人们能够凭借思考、记忆、理解、联想等方法不断地打开新的认知领域,结出新的理论成果。
网络文化是全民参与的文化,在开放的网络文化的大环境中,广大青少年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逐渐被他人认可,从而激发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网络文化内容丰富,方式灵活多样,同时,网络文化作为新技术的产物,它的操作方式和高科技含量都能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起到积极作用。
青少年可以利用网络找到自己需要的任何资料,以此弥补自己在课堂和书本上知识的遗漏和不足,充实自己的信息量,这是创造性思维发挥的基础。有了丰富的知识底蕴,青少年才有创新的空间。网络文化的浩瀚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促使青少年怀着好奇的心理,不知疲倦地积极探索这些未知领域,从而使青少年所具有的潜质和潜能能被有效地开发出来。
二网络文化改变了青少年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青少年处在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那怎样才能学好?学习方法很重要,笛卡尔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网络文化深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当中,青少年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互联网络拓宽了青少年学习的方式和渠道,只要有一台电脑,连一跟网线,就可以在家或者任何地方展开学习。青少年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受正规的远程教育,参加各类的网校学习,也可以到数字图书馆等虚拟世界中尽情遨游,选择自己需要的和感兴趣的东西进行学习、研究。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跟老师平等交流,甚至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
青少年通过网络感受到网络文化带来的学习和求知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得到很大激发。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不少的青少年都能做到朱熹《训学斋规》中讲到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学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网络文化有助于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健全
当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网络购物等虚拟事件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并逐渐流行起来以后,作为时尚先锋的青少年,必然会受到重大的影响。网络文化作为一个新的媒介,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虚拟和现实交汇的空间。
青少年在网络文化空间里面能体验虚拟和现实的各种角色,有的角色甚至跟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大相径庭。正是这一个个的角色扮演,让青少年通过体会各种虚拟人生,慢慢成熟起来。在网络社会里,不会有说教、强迫,没有老师、家长的指导和束缚,青少年完全依靠自己,进行独立的摸索和尝试。他们必须自己分析事件,判断问题,在摸索的过程中,他们会渐渐明白,哪些人值得信任,怎样做事才正确,这样,他们的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就会得到锻炼,他们的处事能力就会增强,意志力就能得到磨练。
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通过与人交流,自我意识增强,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全,道德品质得到考验和锻炼,也为他们现实生活的行为和活动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青少年对外界的兴趣比较浓厚,参与事件的程度比较积极,他们经常在网络上寻觅各种有趣的、新奇的、有用的东西,会无所畏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完全是在自由平等的选择和参与,这样就极大增强了青少年的民主意识和独立意识。
四网络文化培养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
网络文化拓宽了青少年的交往渠道,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往空间。由于我国实行 “计划生育”,现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与同龄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青少年就会逐渐变得孤僻和偏激,甚至出现人格分裂的现象。而网络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问题,现在的青少年正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
有很多青少年上网都是为了结交朋友,他们认为通过网络可以认识很多朋友,缓解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压力。青少年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玩网络游戏、进行文学创作……大大突破了信件、电话等传统交往方式的局限。
网络交往所具有的直接性、虚拟性等特点,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社交能力弱的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交往空间,使他们变得自信、开朗、幽默。交往空间的扩大和延长,同时也大大的拓宽了青少年的眼界。随着对社会了解、参与程度的加深,他们的社会化程度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网络文化与网络交往可以使青少年变得更加包容和宽容,对事对人的态度都更加成熟。他们更愿意认识新朋友,接受新事物,参加社会活动和良性竞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愿意在网络世界中,结交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互相关心和帮助。这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沙顺利、胡继东:《试论网络文化对21世纪大学生的影响》,《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詹恂:《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研究》,《社会科学研究》, 2005年02期。
[3] 王明燕、苗汝昌、崔然:《刍议网络文化的利与弊》,《教育探索》,2007年06期。
作者简介:杜宇佳,女,1980—,四川广元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绵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