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手段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t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当前学校体育课程中的运动教学现状对学生增强体质的弊端;确立体育是“针对身体的教育”、明确体育的本质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比较身体教育与运动教学的差异,坚信运动教学向身体教育转化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体质 教育 运动教学 身体教育
  
  1 前言
  
  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增强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因素,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实力。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二者不可分。因而学校体育应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当前学校体育课程中的运动教学现状对学生增强体质的弊端;确立体育是“针对身体的教育”、明确体育的本质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比较身体教育与运动教学的差异,坚信运动教学向身体教育转化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手段。
  
  2 学校体育课程中的运动教学现状
  
  现在基层体育教学工作,基本上是运动教学工作,运动教学是只管运动技术的传习而不管体质如何。运动教学是以运动技能为主的,因而体育课程是以运动技能为基本内容,运动技术是体育课程的主要部分的思想在人们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同时在运动评价体系中,因为运动教学它以运动技术作为学生的实践对象,在教学中容易把握,易于评价。
  运动教学工作即本着:直观性、积极自学性、系统性、连惯性、巩固性等教学原则;用讲解、示范、练习以及矫正动作错误的教学方法;用“四段”—课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教会做各项运动,没有完全明确、清楚的教学生如何用运动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体育评价体系只是运动技评达标,及格了就算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没有根据学生个体特征和自身体质状况确定其身体发展目标。运动教学中所传授以及期望实现的心理的、社会的、思想品德的多项任务,这些目的任务都在迷雾之中,在体育考核若有若无。如此看来,以运动教学充当体育是有其落后性和弊端的,我们应该用科学的发展观对其进行认真审视。
  
  3 体育的本质是增强体质
  
  3,1体育是“针对身体的教育”
  学者杨文轩、陈琦教授认为:体育是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过程与文化活动。学者周爱光教授认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教育。学者韩丹教授认为:体育就是身体教育(Physical Education),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是向儿童少年学生传授适应身体活动和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成他们的健康、全面的成长、发育,属于教育领域。
  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独特贡献应该是发展个人的身体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其最终目的主要是促进人的身体全面发展,故认为体育是“针对身体的教育”。美国学者布切尔认为“在教育中,只有体育是专门负责人的身体全面发展” 。布切尔的“针对身体的教育”观与1979年扬州会议前后由徐英超先生等针对当时学生的体质水平低下,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着眼,提出的“体质教育思想”的目标是一致的,体质教育是强调提高人体质量的教育,他的目标就是增强体质——健身。
  “针对身体的教育”认为通过身体活动这个手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强调体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的任务在于身体方面,关键在完善人的身体,在实践中表现为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增强身体的实质。
  3,2身体教育(Phvsical Education)的专门性
  “身体教育”(Physical Education)所强调的是体育只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发展身体而不是通过这些身体活动达到其他目的。
  “身体教育”(Phvsical Education)——体育的可贵之处在于增强人民体质——健身,发展体育运动的可贵之处在于为增强人民体质——健身提供手段。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体质不等同于运动能力。体质代表人体的质量,人体形态、生理机能、能力是体质的现象。真正的体育在教育之中,从身体方面增强人的体质,配德育、智育、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身体的教育中有道德规范,有知识技能。也有审美和美的表现,还有运动文化娱乐的因素,这些因素是从属于增强体质的,必须以增强体质为中心、为主,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就不成其为体育了。
  3,3身体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体育可以不必刻意地去“育心”、“育智”或者培养个性,但它却万万不能放弃“育体”。体育从如何更好地一心一意为增强人民体质服务,以及围绕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任务构建中国体育思想的理论体系。“身体教育”明确提出,体育不是运动、竞技、娱乐、休闲、比赛、游戏、奖牌, “身体教育”是健身的教育,是增强体质的教育。因而身体教育的内容应归结到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上来。“身体教育”必须以健身运动为重点。用健身运动增强体质的方法——负荷、重复、间隙、连续、变换、巡回锻炼是身体教育的重要内容。用运动增强体质的方法与运动教学方法实在不同,不可忽视。若没有增强体质健身的内容和方法,这就意味着没有真正的身体教育。
  
  4 身体教育与运动教学的关系
  
  鉴于身体教育的真实内涵,把身体教育与运动教学二者作一比较,并开动思维对二者的差异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这对体育问题的认识是有益的。
  身体教育是以人体发展的生物学规律,即以体质强弱变化的规律为根据,来研究解决身体锻炼过程中的一系列的问题。运动教学其实就是以运动技能为主要目的,它以“掌握三基”等为口号,其本质是教会学生作运动。
  运动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其普通体育课的主要教材,以传授和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目的,十分强调动作的要素和运动技术的细节,因而,忽略了体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身体教育的教学内容是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授健身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健身能力,使他们了解运动健身的法则。
  运动教学就是运动技术的传习。运动的传习不等于健身知识技能的传习。身体教育是在人们意识到某些动作和方法的强健身体的(教育)功效并主动地利用合目的性的身体活动方式来求取强健身体之效能时,体育方能存在。所以身体教育的教学方法是限定在“健身”范畴之内的,它更追求在增强体质的前提下,合理地运用健身运动处方、最佳运动负荷价值阈和巡回锻炼法等的教学方法。
  身体教育和运动教学中对于技术和身体两方面的问题有相似之处。身体教育和运动教学都是讲究身体活动,在身体教育中的运动是健身手段包括自然运动和非自然运动。而运动教学中的运动多可以作为健身的手段,身体教育中的运动都在运动教学之列。而且运动教学的非自然运动若能按照身 体教育的法则,针对健身的需要,从整体上把握身体活动的方式、负荷,并运用各种生理指标进行调控,也可以成为我们行之有效的身体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身体教育最为关注的是运动促进健身,其最终目的是增强人民的体质,其与“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是一致的。运动教学除要求运动技能的掌握外,同时强调体能的发展,当然其体能的发展是有针对性的,与健康要求下的身体技能的发展不尽相同,其紧紧围绕“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并为其目标服务。
  
  5 开辟科学进步的身体教育新天地
  
  今天,更多的人逐渐对世界科学进步的身体教育情况有所了解,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相对而言许多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他们对世界科学进步的身体教育视若烟云、知之甚少,而对运动教学的业务了如指掌。对运动动作要领、运动技术细节,教各项运动:讲解、示范、指导练习、矫正错误动作等得心应手。但是他们没有科学身体教育的实践,只能凭经验进行想象、反思,日趋觉得他们从事的是以挖掘人的最大潜能为目的,以损害人的健康为代价的运动教学,他们是真正含义上的运动教练。他们已经认识到:身体教育(PE)——是用身体运动的教育。对体育(PE)而言,身体活动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这意味着只有那些合目的性(强身健体)的身体活动,才能作为身体手段。他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关于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性,确实是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13亿多中国人的大事,这是贯彻“以人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体教育的主阵地是各级学校的体育课。我们应该随着科学化现代化进展的情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体育老师不要保守以前那种运动教练的老一套,需要有现代科学身体教育的新一套,学校要改革运动教学,实行真正的身体教育。由原有的运动教学改革到身体教育,这是体育园地里一次非常深刻的大革命,使体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面貌一新。 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真正认识到体育教师是增强体质的工程师。身体教育的教师必须以增强、完善和建设身体的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获得增强体质的知识、技能和本领。各校要牢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根本措施——运动教学向身体教育转化。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学校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学校体育要真正承载起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提高的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这句诗,写的好像就是我家乡的景。  我的家乡四面环山。一座座与天接壤的青山,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一块块形态各异的农田,一栋栋白亮整齐的房屋,一片片幽深葱绿的山林,一缕缕缭绕不绝的炊烟……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家乡的大地上。  落雨。山间落雨本就美丽,夏秋时节的雨更是美到极致。因为炎热的天气迫切地需要降温,这雨又最善解人意。在山脚下,你只看见一片片树林翻出大片灰绿,空
随着“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对于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从而把我们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体育工作者也应以全新的态度和更高的标准来审视自身的职责。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新课程的探索、教学手段研究、教学方法尝试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学校体育资料的积累与管理工作。实践证明,有效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把注意力喻为“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门开得越大,学生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上好体育课的必备条件,但在空间开阔的操场或体育馆中进行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操场外过往车辆与行人等外界事物的影响,受到上课班级与班级之间、本班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干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019年12月,天地不仁,降灾疫于武汉,一时间人心惶惶,举国震动,然“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一方有难而八方支援,故一城之内,汇八方之精英;一省之境,集九州之英豪,他们舍身忘我,倾力为国,纵吾辈凡夫俗子观之,亦必曰:“我愿意成為这样的人。”  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流传千年的为政之道,在今天仍被奉为圭臬。疫情牵一发而动全身,“战疫”一开始,
摘 要:分析了天时地利人和对体育课的各种影响,强调体育课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提出了上午前两节可以安排体育课的一些论点。  关键词:天时;地利;人和;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4.005  众所周知:古人行军作战,非常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孙膑兵法·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
“按下暂停键的武汉如何了呢?”  看到这个视频标题时,我不断滑动手机浏览讯息的手,缓缓停住。停顿了一段时间后,我还是忍不住轻轻地点开了这个视频。  出现在屏幕中央的是一片熟悉而又陌生的水泥森林。不论是在耀眼的白日或是皎潔的月光照耀下,这座城市似乎只是静静地呼吸。人们都仿佛蒸发了似的,未留下存在的痕迹。“这里是春节时期的光谷……”叹息的声音在两耳间萦绕不去。曾经繁华的地段,如今却是空空如也,就好像从
2018年3月14日,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的史蒂芬·霍金在凌晨3时46分去世,享年76岁。  这天,霍金去世的消息迅速刷屏。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缅怀霍金的文章和霍金的名言逸事。人们纷纷叹息“世间再无霍金,时间永留简史”。这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不是那些所谓的网红可比的,霍金堪称宇宙级网红。  有人说,霍金的逝世,将是科学界的一大空白!霍金研究的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  ——鲁迅  人类害怕死亡,从古至今。在我这个年纪,本不应该去思考这些东西,但去年寒假的那场疫情,让我第一次感到,死亡离我们如此之近。  人类畏惧死亡,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皆滲透着这几个大字。前有秦始皇派人求仙入海的典故,后有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更别说普通百姓了。即使是在社会进步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也依然在不懈地追求
在古诗词创作中,“反衬”这一手法运用得非常广泛,目的是利用与主体形象相反或相异的形象从反面衬托主体,突出主体。比如,“绿叶”衬“红花”是为了突出“红花”的美,以“闹”衬“静”则更显出“静”的境界。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和鉴赏“反衬”这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呢?  衬托手法有“正衬”“反衬”“侧衬”三种。“正衬”是以强衬更强,以高衬更高。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用天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6月21日,国新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表示,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广大农民共庆丰年、分享喜悦,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正当其时。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述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章;或针对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