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开发探究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ha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应用于外贸函电教学,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外贸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关键词]外贸英语 外贸函电 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强劲发展,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外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直接参与对外贸易的部门与企业与日俱增,外贸人才需求增加。外贸英语函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上岗工作后能够迅速适应对外经贸业务的需要,提高学生在外贸业务中正确使用英语进行商务函电撰写和单据填制的能力,及对外商务联系和磋商的能力。
  
  一、外贸函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满足岗位实际需要。外贸函电课程实践性和专业性强。现今的外贸函电教学基本沿用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教学,即课程开发,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线,按照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结构或认知规律而展开的“平行”体系。知识和实践的一体化程度不高,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强化不同步。这与职业教育强调以过程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的教学方针不符。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却能满足这一要求,对于实现外贸函电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实用性高级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贸函电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是上世纪末由德国不莱梅大学的Felix Rauner教授等提出。该模式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为基础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该模式以工作范围为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组织顺序、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实施原则,注重实现学习、工作两者的领域,过程和任务的高度一致,有利于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培养和学生对工作过程性知识的学习。
  1.基于工作过程外贸函电课程开发的教学内容。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形知识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知识,即事实性、概念性的知识,其主要掌握方式是理解和记忆。隐性知识指尚未被言语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即策略性、经验性的知识,其主要掌握方式是体验和建构。传统的学科教育以显形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记住知识概念,但独立操作的实践能力差。基于工作的课程开发模式以隐性知识为主,使学生更好地独立完成工作。
  基于工作过程的外贸函电课程开发的教学内容遵循国际贸易和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培养学生从事涉外业务的沟通能力、撰写涉外商业英语函电的能力、掌握涉外业务中常用单证格式和填制方法为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甚至可以脱离课本,以决策力、应变力、表达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教学内容的设定以工作过程为纲,按照相关工作环节提供相关知识和信息,以工作过程序化知识,实现实践和理论的整合,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整合,工作过程决定教学内容,内容为工作过程服务,在工作过程中吸收显形知识,通过工作的参与和体验掌握隐性知识。
  2.基于工作过程外贸函电课程开发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打破了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创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环境,即依照国际贸易的具体实践环节和情境从事教学,如询盘、报盘、支付方式等环节英语函电的撰写,使教学和工作过程高度一致,学习环境可以模拟,但必须切近现实,易于实现,工作任务要典型,目标要明确,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体验是根本,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学习过程中导师和顾问。外贸函电的教学可遵循以下模式:(1)教师提出函电写作和单据填写的商务贸易项目要求和工作任务,讲解相关函电撰写和单据填写必要的知识和信息;(2)师生讨论函电写作和单据填写计划;(3)学生撰写函电和填写单据,教师进行指导;(4)师生对函电和单据进行评议;(5)教师提供新知识新信息和要求,学生开始完成新的工作任务。
  2.基于工作过程外贸函电课程开发的课程评价。传统的外贸函电的课程评价主要由学生平时分和期末考试分数构成,平时分给分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约占考核总分的20%—30%,考试成绩占70%—80%,其中对函电写作和单据填制能力的测试分值比例很低,主要是显性知识的测试。基于工作过程外贸函电课程开发的课程评价,以函电写作和单据填制过程中所体现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评价内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函电写作“7C”原则,以考核过程中所体现职业能力的评价为主。注重国际贸易和外贸函电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及相关职业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实行开放式考核,即考核范围、方式、标准的开放。教师要鼓励多元性与开放性答案,实行基于过程的全程化跟踪考核,根据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定。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模式引入我国不久,肯定会有水土不符的现象,所以我国高职教育者要不断地探究,使之推动我国的职业教育,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林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