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的迁徙之旅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bri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剧: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
  导演: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
  片长:92分钟
  年代:2001年
  出品国:法国
  
  获奖情况:
  法国电影恺撒奖最佳剪辑
  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故事梗概:
  本片是一部记录候鸟迁徙历程的纪录片,因此影片的主角当之无愧的属于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各种类型的候鸟,而人类则退居其后,仅仅作为候鸟的一个陪衬物,作为画面的一个背景。既然是一部纪录片,因此它就没有传统的戏剧情节,而且影片自始至终并不是仅仅跟拍一种类型的候鸟迁徙的过程,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如天鹅、野鸭、大雁、丹顶鹤、企鹅、白鹭、鹳等等各种类型的候鸟,这些候鸟一年两次,每当春天来临时由南往北飞,秋天来临时再由北往南飞,一年之中,它们停歇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大部分时间里,这些候鸟都在永不停歇的飞行中,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晴空万里还是雨雪纷飞,从寒冷的南极到炎热的沙漠,从深邃的地谷到万米的高空,从喜马拉雅的白色峰顶到卢瓦尔河畔的肥沃河谷,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到曾伫立在曼哈顿的世贸双塔都可以看到它们飞行的身影。这也许正是候鸟一生的宿命:生命不息,飞行不止。在这部讲述鸟类自己故事的纪录片中,没有对白,没有情节,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纯粹展现的只是候鸟飞翔的自然奇景。
  


  关于导演和影片:
  影片的导演是法国著名的电影演员、导演兼制片人雅克?贝汉。1966年,雅克?贝汉以一部电影《男人的一半》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狮奖。此后的20多年中,他先后出演了100多部影视片并担任了《Z》、《生命之外》、《天堂电影院》等10多部影片的制片。2001年,由他导演、编剧、制片的纪录片《迁徙的鸟》为他赢得了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新锐导演奖,同时也宣告了一位纪录片大师的诞生。
  《迁徙的鸟》是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之一,另外两篇分别是《微观世界》(Microcosmos)和《喜马拉雅》(Himalaya)。该片集中体现了世界顶级纪录片“获取真实”的最高水准??影片的摄制组历时4年多,共有600多人参与拍摄,耗资4000多万美元,横跨世界五大洲,外景地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光是纪录胶片就长达460多公里,还动用了17个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最终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叹为观止的神奇的候鸟的世界,带给我们以前所未有的震撼。
  为了能够近距离拍摄候鸟飞行的过程,摄制组动用了直升飞机、悬挂式滑翔机、热气球,甚至特殊的警备航机,因而我们才能在银幕上看到如此清晰、真实的影像,仿佛我们也和这些候鸟一起飞越高山和平原、飞越沙漠和冰川、飞越森林和湖泊、飞越海洋和都市。影片通过展现候鸟在迁徙过程中的休息小憩、嬉戏玩闹,与大自然、敌人的抗争以及在艰苦环境中相濡以沫的瞬间而深入到候鸟的灵魂深处,探知它们不为人知的情感世界。最终使我们感受到鸟类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生物,它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悲欢离合。
  
  影片欣赏:
  电影的海报在醒目的位置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迁徙候鸟的故事是一个承诺的故事,一个关于回归的承诺。”而影片的解说词也以这句话作为开头, 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句富有哲理和诗意的话语,并且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关于回归承诺的故事。
  影片一开头,几只天鹅悠闲地停泊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岸上是一丛丛葱绿的青草,欢快的小鸟在树林里叽叽喳喳地欢唱,这一切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一只天鹅忽然从水面上一跃而起,扑打着翅膀飞向天空,随后,一只又一只的天鹅也从水面上腾空而起,拍打着翅膀飞上蓝天,紧随着那只领头的天鹅。然而不幸的是,有只天鹅的一只脚被绳子缠住了,它挣扎着想要把绳子挣脱掉,但没有成功,恰在这时一个小男孩听到了响声跑了过来,他迅速地割断套在天鹅脚上的绳索,那只落伍的天鹅赶紧飞上天空去追随它的队伍……每当冬雪消融、风和日暖、草长莺飞之时,就是候鸟们开始新一年迁徙之旅的时刻。在影片的结尾,伴随着巨大的扑打翅膀的响声,那群天鹅又飞回到它们出发的湖面上,那只脚上还套着绳子的天鹅也飞回来了,而那个小男孩也在岸边等着他心爱的天鹅回家。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正好印证了那句“迁徙的候鸟的故事是一个承诺的故事,一个关于回归的承诺”。
  


  鸟类是地球上生物中的一个大家族,当候鸟们成群结队地迁徙时,它们往往在飞行中排成整齐的队式,如“人”字型或“一”字型,这样有助于更好地飞行,不让任何一只候鸟掉队。领头的候鸟往往是这只队伍中的首领,它承担着指引方向的重任。不管在飞行的途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候鸟们总是坚定地朝着它们心中的目的地前进。
  由于影片80%的镜头都是用热气球和滑翔机拍摄的,所以我们很容易清晰地看到候鸟们飞行、休息、玩耍的情景,它们把自己的生活情景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一点也不做作,十分逼真自然。一群候鸟正飞越海洋的上空,它们决定捕些鱼填饱肚子,于是纷纷把头钻进水里,一会儿工夫,那些候鸟们嘴里就叼出一只鱼来,然后一口把鱼吞进肚里。等候鸟吃饱喝足之后,它们就在海面上嬉戏玩耍,有的甚至在水中比赛,看谁在水中跑得最远。而在寒冷的北方,几只丹顶鹤干脆在树林的空地上表演起一场鸟类版的“天鹅湖”芭蕾舞。此时,背景音乐响起了柴柯夫斯基的《天鹅湖》里的音乐,这些“演员们”随着音乐的节拍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舞姿优雅动人,一点也不比人类差。看到这里,我们大家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原来人类的“天鹅湖”芭蕾舞还是向鸟类学习的呢!
  在候鸟迁徙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意料的危险,无论是来自自然界的,还是来自人类的。当一群候鸟飞到一座冰山小憩时,它们有的在雪地里觅食,有的在梳理自己的羽毛,完全不知一场大灾难的降临,随着 “轰轰轰” 一声,雪崩降临了,有所警觉的候鸟赶紧飞了起来,逃离这场自然的灾难,而一些还没有反映过来的候鸟顷刻之间就被深深埋在雪里,再也爬不起来了。自然界中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也同样体现在鸟类身上。一只受伤的海鸟孤零零地躺在海滩上,再也飞不起来,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四周的小螃蟹虎视眈眈地觊觎着即将到手的美食。看到这,我们不禁为这只小鸟的短暂的生命而悲伤。
  候鸟们不仅要警惕来自大自然的灾害,同时还要提防来自人类的猎杀。当我们看到天空中一群大雁在前一瞬间还在自由的飞翔,而后一瞬间却有两只被人类的猎枪击落下来。同样,一只被油污浸满全身的海鸟挣扎着试图站起来,却最终由于油污太重再也没能站起来。每当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为自己的同胞犯下的丑陋罪行感到惭愧,因为我们人类如此轻易地剥夺了一种生物的生存权,而人类自己却不把它们的生命当一回事,也不为此而羞愧和忏悔。而当我们看到亚马逊河流域一只被关在笼里的鹦鹉聪明地用嘴叼开鸟笼的门栓,成功的逃脱时,我们又为这只侥幸逃脱的鹦鹉而欢呼庆幸,庆幸它重新获得了宝贵的自由。
  当候鸟们历经长途跋涉,终于飞到了目的地后,它们可以有一段充足的时间好好地休养生息,繁衍后代,哺育儿女,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给予它们丰盛的美食。一只只小候鸟从蛋壳里颤抖地站起来,在父母的训练下慢慢地学会走路和飞翔,最终能够独立地觅食,成长为一只健壮的大鸟,作为它们的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地成长,对它们来说,这是一中无与伦比的幸福。而我们也会为这崭新的生命的到来欢呼,感叹生命的伟大。
  然而没过多久,北方的秋天已经悄然降临,天空中开始刮起了呼啸的寒风,下起了鹅毛大雪。候鸟们又要开始一年中的第二次迁徙,从寒冷的北方飞回温暖的南方。候鸟们带着家族中的新成员,踏上了南迁的旅途。一群灰雁飞过一片金黄的麦田,它们照例飞到麦田边的小屋前,屋里的老太太听到了候鸟们的叫声,得知是它们回来了,赶紧拿出丰盛的食物款待这些远道而来的贵客,让它们吃饱喝足之后再继续上路。看到这,我不禁想到其实人类也可以成为鸟类要好的朋友,只要我们都能把鸟类当作同人类一样平等的生物,尊敬它们,爱护它们,鸟类也会成为人类的好伙伴,和人类一起相亲相爱。
  


  正如导演在谈及影片的摄制过程所说的:“所有的生物都是地球的主人”。摄制组在电影开镜的第一年,他们基本没有拍摄,只是跟着候鸟到处迁徙,与它们培养感情,使得这些候鸟对他们不再警觉。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摄制组的成员与这些候鸟成了朋友,很多小候鸟都是他们亲眼看着从蛋壳里孵出来,因此感觉自己就像是鸟儿的父母和朋友。雅克?贝汉表示,他拍摄《迁徙的鸟》就是为了表现出生物世界的情感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温情。在欣赏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地球并不仅仅属于我们人类,还属于鸟儿,属于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灵。
  为了不影响影片的完整和唯美,全片只有短短的几句解说词,从而让我们能够一气呵成地欣赏完这样一首宛若天籁佳音的鸟类的赞歌,这部具有自然史诗般的影片不仅是对大自然神奇景象的礼赞,也是对地球上所有生物顽强的生命力的礼赞。看过这部影片的人,一定也会感叹这自然的奇景,生命的奇迹吧!
  《迁徙的鸟》采用了大量的现场音效和优美的唱诗班合唱音乐。画面和录音的精良使其成为一部很有质感的片子,甚至可以感受到风的颗粒。由澳大利亚著名狂躁后朋克乐队“生日派对”的灵魂人物尼克-凯夫(Nick Cave)为影片创作了主题曲,唯美动听。开篇是一首温暖而略带感伤的情歌,不食人间烟火的男声和女声吟唱着鸟类的情感,一种从北极迁徙到南极,跨越2万公里、历经千难万险仍不改初衷的悲壮,其间以New Age手法混入鸟群展翅的原始自然之音,未加修饰却与钢琴之声浑然一体。之后还有由艺术摇滚大师Robert Wyatt带来的大气而凝重的“大地的主人”,其后的器乐作品中,制作人Bruno时而以北欧民歌清亮悠远的气质加深候鸟们归来的优雅意象,时而以紧张的管弦乐合奏描绘迷途于工业污染烟雾中的候鸟们,进而用福音合唱赞颂鸟类飞越海洋荒漠,森林河流,冰川山谷的壮丽景象。所有这些绝美的和谐音符都无不表现出对神秘大自然造物主的温情与崇敬。合着如此的音乐,你会觉得人类和鸟并非没有沟通的渠道。
  雅克·贝汉对纪录片怀着情有独钟的热爱,他说因为纪录片“最为真实,而他拍摄的目的就是获取真实、获取自然最美好的瞬间”。“我多么期待有一天,四季不再流转,而我们即刻便能启程,离开家园,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像这些鸟儿一样,开始一次神奇的旅程!我多么期待有一天,人们能够打破地域国界的阻隔,明白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那么,我们一定能像鸟儿一样获得自由!”而这也正是我们在欣赏完这部唯美纯净的艺术视觉大餐后所共同期望的。
其他文献
一    琪希和女友英爱在校园剧社的彩排现场,认识了剧社的中坚分子尚民。尚民生着一对浓眉,说话时语势斩钉截铁,对别人艺术感觉上的迟钝非常不耐烦。女友迷上了尚民的气势,马上以超强的行动力加入剧社,自然不是出于对戏剧的热情。相比之下,琪希姿态低调服饰朴素眼神尤其羞缩,这个三角显然并非等边。  女友以朋友间的义务相要挟,请琪希捉刀炮制情书,收件人是尚民。琪希一腔无法寄托的幽情在别人的尺牍往还里得以舒张,
期刊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西安似乎永远都只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城市。灰蒙蒙的天空里,不咸不淡地飘浮着几朵说不清到底是是什么颜色的云彩,大概是年代太过久远的缘故吧,不过这十三朝的古都还是作为历史归依的一块完整的帷幕,不断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不惜远道而来,踏碎了一年四季的阳光,足迹遍及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古城在我心里更多的是作为一块灵魂的圣地保留着,她永远都是那么的纯净,那么的温和,像极了一位母亲,而不是情
期刊
1995年,在国际影坛上最具原创性也最大胆的导演拉斯·冯·特里尔与老乡托玛斯·温特伯格等人旗帜鲜明地发表了自己的电影宣言——Dogma 95。哥本哈根或许没有想到,几年以后,这种与时兴的好莱坞模式截然相反,提倡在影片中运用自然主义表现手法的创作思路会像飓风一样,席卷了欧洲乃至世界影坛。而在当时,当这个宣言刚发表的时候,丹麦电影界内却是一片哗然,没人对此认真对待,甚至有人对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期刊
虽然陆川的《可可西里》在第十七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没能牵回“金麒麟””,夺得了相当于二等奖的评委会特别奖,日前只获得了第4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剧情片、最佳男演员等5项重奖项的提名。可它在东京的反响,在国内、日本的票房扭亏为持续升温,海外发行时间的提前等事实,证明了这至少是一部好片子。  入围本届东京电影节,亚细亚短片竞赛单元的中国内地短片是《死囚婚礼》,作为本片导演的姜宝龙自然出席了电影节
期刊
因主演《时时刻刻》而摘取奥斯卡金像奖的尼科·基曼,已经荣居好莱坞女王的地位,也是美国片酬最高的女演员之一。  最近,尼科推出了新片《Birth》,该片由她和洛朗·巴考尔担纲主演。导演为乔纳森·格拉泽尔。尼科在影片中饰演一位寡妇,她确信一个10岁的男孩是其已故丈夫的化身。  《Birth》曾在威尼斯电影节放映,得到了人们的好评。气质高雅、魅力四射的尼科·基曼因此也成了吸引人们眼球的中心人物。许多新闻
期刊
导演:奥利维埃·达昂  编剧:吕克·贝松  出品:法国传奇制片公司  类型:惊悚/悬疑/动作    世间的海面上掀起血色的漩涡,身体的黑暗无声而汹涌的降临,那蕴藏在最深处,最隐密的颤栗,等待着被神的默示救赎……  在阿尔卑斯山案件后,皮埃尔·尼曼斯警长凭借自己出众的办案能力晋升为警察局长。而他当年的新搭档勒达也日渐成熟,已经开始独立处理案件。一起发生在法德边境的系列谋杀案,让两人重新聚到了一起。
期刊
前些日子在同学的推荐下看了一部《极地重生》的德国片,描述的是二战后一名德国战俘不远万里从苏联劳改营逃回祖国与家人团聚所经历的种种艰辛,他完成的是一次自我的救赎。影片自然拍得不错,但它的“救赎”主题却使另外两部同样阐述这一主题的影片再次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  导演斯皮尔伯格以史诗手法拍摄于1993年,再现二次大战中德国的纳粹屠杀六百万犹太人的惨剧的《辛德勒的名单》无疑是影史上的一部经典和一次巨大成功
期刊
《恋爱中的宝贝》虽然被大部分人划在爱情片里面,但是它所表达的东西远远超出爱情的范畴。影片不仅关注了人的成长主题还反映了现代文明的隐忧和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并深入到当代人的自我主体中,涉及本真主体与异化主体,此在主体与彼在主体的缠绕和对抗。  1.“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本真主体与异化主体的分裂愈演愈深  某种意义上,《宝贝》与其说是爱情片不如说是关于爱情的成长片。和其他成长题材的片子不同的地
期刊
无论承认与否,近年来中国的电影、电视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外国媒体以新的角度、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冲击着观念陈旧、行动迟缓的中国影视业,大批好莱坞影片蜂拥而至。一时间,外国影片的红火上映成为影院的一道“风景”。另一方面,由于国外影片带给国人的文化冲击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开化和社会环境的宽松,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接受心理正在悄然改变,加之都市人对于现代文明压力的精神反弹,这一切都促成了人们试图在影视作
期刊
看电影的日子  文/曹省利(成都)    童年时光,看电影常常在露天坝子里。那时,家庭能拥有一台黑白电视,便是拥有了一份神奇,会引来左邻右舍无比羡慕之情。看坝坝电影,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一般在工作宿舍区划着学校的操场四处张贴,早就在邻里间不胫而走。看电影的日子,有时日朗星疏,晚风和煦;有时却倾盆大雨,狂风乍起,放映中途不得不中断停止。当时,放映的战争片较多一些,像《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