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海洋疏浚泥的药剂絮凝与固结特性

来源 :水运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on2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疏浚泥一般具有颗粒细、含水率高、渗透性差等特点,药剂真空预压法能够大幅提高海洋疏浚的加固效果,但是,目前关于渤海湾海洋疏浚泥的药剂絮凝与固结特性不甚清楚.为此,基于东营吹填土的矿物成分与物理性质,对经过CaO与APAM两种絮凝药剂预处理后海洋吹填土的絮凝特性与固结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疏浚泥为淤泥质粉质黏土,矿物成分以石英、碳酸钙为主,且含有一定量的白云母、绿泥石等黏土矿物;加入有机絮凝剂APAM后絮凝速率非常快,添加量在100~300 g/m3范围内,只需约5 min即可完成固液分离,并能排出大量的上清液,最终上清液的体积比不加絮凝剂的将增加1/4~1/3;无机絮凝剂CaO的加入同样能加快固液分离,但是上清液的体积比不添加絮凝剂的少,这一点与有机絮凝剂完全不同;加入絮凝剂后疏浚泥的固结系数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机絮凝剂添加量越多固结系数越大;无机絮凝剂则不同,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固结系数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为了取得最佳的固结效果,应该采用最优添加量.研究成果对于渤海湾海洋疏浚泥的药剂真空预压处理工程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搜集实测资料分析2016—2019年大通站流量、北槽中站流速等长江口水文要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4年,大通站径流年总量与往年平均值接近,年内最大月均流量出现在7—8月,最小值出现在10月—次年2月.2)北槽高、低潮位和潮差月平均值年内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8—10月;3个不同位置测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南槽东月平均潮位最高且潮差最大.3)北槽落急流速月平均值大于涨急且在6—8月达到峰值,涨急流速在6—8月达到低谷;落潮月平均流速大于涨潮,涨潮月平均流速在7月份达到最小;落潮历时月平均值大于涨潮且在6
为研究人字闸门支枕垫块表面冲蚀分布规律,截取部分支枕垫块模型,进行模型简化,对比分析不同粒径、质量流量、上游水压对支枕垫块冲蚀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字闸门枕垫块磨损快于支垫块磨损,较大粒径沙粒冲蚀区域主要在上游缝隙入口处,中等粒径沙粒冲蚀区域分布较为均匀,较小粒径沙粒冲蚀区域主要在下游缝隙出口处;沙粒粒径对支枕垫块磨损位置分布的影响较大,质量流量与上游压力对支枕垫块磨损位置分布的影响次之.
针对船闸泄水非恒定流引起的流速变化,尤其是限制性中间航道内的水力要素与非恒定流流量变换、中间航道尺度之间的关系,依托百色通航枢纽中间限制性航道,通过系统物理模型试验探究船闸非恒定流泄水过程与限制性中间航道内流速变化过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船闸流量迅速下泄过程中,消能不充分、下泄流量迅速增加以及有界域边界限制是非恒定流泄水波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导致中间航道内流速波动;分段泄水曲线可通过减小泄水峰值达到减小最大流速和最大回流流速的目的;在长中间通航航道受沿程能量消耗的影响,中间渠道下游流速波动远小于上游,该特
为满足生态需求,生态礁群内需要营造具有特定要求的水动力环境,且结构内部不能淤堵.在淤积型潮间带,需要通过合理的礁体布置,并在波浪作用下实现.针对生态礁体格栅面迎浪对齐摆放、中空面迎浪对齐摆放和交错摆放3种布置方式,通过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生态礁体场内水流形态、流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波浪作用下,礁体结构内外侧流场均呈三维特征,礁体群内各点流速衰减总体上呈均匀递减的形态.2)在平常波浪条件下,中空迎浪对齐摆放方式流速衰减至0.5~1.0 m/s,较好地符合了生态礁体场内流速的要求.
沥青铺面以沥青混合料面层-水泥稳定碎石(水稳)基层结构为主,而境外欠发达地区通常缺乏稳定的原材料供应,自建水稳拌合站亦相对困难,水稳的施工质量、进度往往难以保证.为解决该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水稳替代材料.综合分析适用性、原材料供应等因素,选择级配粒料为替代材料,并合理分析转换系数、优化级配粒料层厚度,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和风险,确保质量、进度、成本可控.以南亚某港口项目采用沥青-级配粒料铺面结构为例,介绍该型铺面结构在境外欠发达地区的应用.实施效果表明:级配粒料压实性好,沥青表面无裂缝、车辙,道路无明显差
某工程建设于岛礁地形,水域波浪掩护条件差、潮流强劲、泥沙含量高,对建设陆岛交通码头极为不利.如何掩护港池、归顺水流、减少淤积是该工程水域平面布置的重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分析建港条件,结合模型试验结果提出密排桩防波堤和码头水工建筑物相结合的设计方案.该工程在建设期间经受了台风、寒潮等考验,挡浪效果明显,解决了建设难题,也为相似岸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根据河道水流特点及模型计算精度和效率,长江干线一维水流数学模型通常以大通为界,将宜昌以下河道分为宜昌—大通、大通—浏河口两段,分别建立径流和潮流模型.而在当前新水沙条件及新型复杂江湖河网关系下,传统的两分段模型难以整体解决长河段复杂河网的水流模拟问题.针对该问题,研发了基于高精度、高性能有限体积法的一维河网水流数学模型,其采用SLIC的数值格式求解相邻单元交界面通量,在处理河网交汇方面以控制体为计算单元,简化求解复杂河网系数矩阵.该模型物理过程更为清晰明了,计算更加方便快捷.将研发的一维河网水流数学模型应
软体排沉排过程中受到移船、水流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撕排现象.为探究顺水沉排过程中相对移船位移、水深、表面流速和布置加筋条对排布受力的影响,基于悬链线理论建立软体排数学模型,考虑流速沿水深的指数分布,开展系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相对移船位移对排布应力的影响最大,表面流速和水深次之;排布最大轴向和横向应力均出现在排布顶端,沿排宽方向表现为两端大、中间小的特点;布置加筋条能够显著降低排布的轴向和横向应力,防止撕排现象发生.
航道工程勘察野外工作的水域钻探作业因受气象环境影响,导致勘探船舶偏离指定位置区域而无法及时预警.在项目实际管控中存在信息服务能力弱、无法直观有效地追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业务数据等情况.研究北斗/GNSS、BIM、GIS,充分结合北斗/GNSS在定位及BIM在信息传递、共享等方面的优势,依托某航道工程勘察项目进行预警、业务数据管控等探索和验证.实践证明:在航道勘察管控中综合利用BIM、GIS、北斗/GNSS定位数据,可提升预警和信息服务能力.
为掌握细颗粒淤泥在盐水环境下的起动规律,利用可循环水槽开展盐水0‰泥(仅水体含盐)、盐水盐泥(水体和泥沙均含盐)和0‰水盐泥(仅泥沙含盐)3个系列的泥沙起动水槽试验.基于PIV(粒子图像测速)系统和数字图像灰度处理技术实现泥沙起动流速的定量判别.结果表明:水体或黏性泥沙的含盐度越高,黏性泥沙越难起动.黏性泥沙起动流速与水体盐度或泥沙盐度呈对数关系,盐度0‰~10‰范围内起动流速急剧增大,10‰~40‰范围内缓慢增大.对于同一含盐度而言,0‰水盐泥的起动流速最大,盐水盐泥起动流速次之,盐水0‰泥起动流速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