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画石市场方兴未艾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7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石热正在向全国蔓延,墨画石作为其中的明星石种,最早也最快地引起了国内石界瞩目。墨画石,产于长江支流大渡河和岷江中,长江沿线的乐山、犍为、宜宾、泸州是较集中的产地。其中乐山处岷江上游,墨画石水洗度略低,但体量较大;下游泸州和宜宾的墨画石水洗度较好、个体略小。
  2012年“儒石轩”墨画石专题展之前,墨画石已在少数一些玩家手中默默积聚。但即使在产地,也并未受到广泛的关注。“儒石轩”的展览似一石激起千层浪,既唤醒了石农拣拾、销售的意识,也点燃了藏家的热情,墨画石开始为人广泛认识和收藏。而且一年时间里,这种热潮迅速向川外蔓延,大有在全国铺开之势。如今在四川,从石农、石商到收藏者,都在密切关注墨画石,并对它的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策划:杨靖撰稿:严丽娟
  墨画石的市场表现,以“儒石轩”展览为分界,表现为展前和展后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我们不妨稍加探究。
  展前阶段
  市场平平少关注
  展前阶段,墨画石还是石市上毫不引人注目的小角色。如今的墨画石主产地之一乐山,以前由于外地需求带动,受石农重视的是长江红和绿泥石,只有遇上自认为比较不错的墨画石,才顺带捡回来。因此市场上的墨画石少之又少;下游的情况相对好些,在泸州和宜宾,都有少数相对有个性的玩家喜爱墨画石,并有意无意地收集,但并未在市场全面铺开,也没有形成广泛的影响。反倒是来产地进货的韩国石商,早期以很低的价格成吨成吨地收购。据泸州玩家周旭东介绍,在沪州产地之一高坝,就至少有两位石商曾为韩国石商大量提供墨画石。在成都温江市场,也有石商涉足墨画石,并叫出较高价格,但影响依然有限。川外市场则对其了解更少,对墨画石鲜少介入。
  展后阶段
  意识的转变
  “儒石轩”展览在长江石赏玩圈内造成的轰动,如今已成为业界公认的事实。墨画石一跃成为明星石种,首先扭转态度的是石农。现在在主产地之一乐山,不少石农从最初专门捡长江红、绿泥石,变成专注捡墨画石。如今乐山的石农说:“红石头、绿石头单看颜色,太枯燥了,墨画石像是用毛笔画出来的,浓墨淡墨,山水、人物、花鸟,完全是高水平,应该比较贵。”说法朴素,却抓住了墨画石的精髓。墨画石上表现的水墨意味,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容易得到国人的心理和文化认同。采访中,从石农、石商到藏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这点。
  一个不大的展览,似乎点醒了所有人。石农开始行动,藏家从无意识地收藏到有意识地收集,理论家则从中深入发掘了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泸州长江石玩家李茂林对墨画石关注已久,随着墨画石市场的兴旺,他对这一石种由原来单纯喜爱到重点关注,墨画从他收藏的各类长江石中脱颖而出,成为他心目中最有前景的石种。乐山石商罗强则把墨画石评价“潜力股”。而这只潜力股已经走过了初级阶段,正在大踏步地前进中。
  概念的完善
  墨画石在市场走俏,很快地,墨画石的概念也在迅速扩充。目前市场上,墨画石的概念并不单指黑白分明的水墨石,还包括绿泥墨画石、青花石、墨韵石、水墨釉石等等。这一方面缘于墨画石名声在外,市场的需求催化了石商的智慧;另一方面,更来自赏玩人群对墨画石理解和研究的深入。目前在产地石界,对墨画石的概念认知基本达成一致,即凡以黑色的线条、色块、点划为画面表现的主要手段,具备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色彩、技法、意趣和意象的,都称为墨画石。总之,墨画石的赏玩要素是中国水墨这一文化元素,只要符合这一要素,都可归入墨画石中来,这一概念的厘清便于墨画石理论研究的深入,同时对墨画石资源的利用和市场的支撑,起到了积极作用。
  市场的热度
  据“儒石轩”黄刚先生反映,河滩上墨画石的量与他进行墨画石资源考察时相比,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石农家的墨画石也基本存不住,稍微看得上眼的都被买走了。店铺里墨画石的数量则明显增加。如今无论在哪个产地,墨画石都成了店里最引人注目的石种。不少石商在店里把墨画石单独陈列,买家们也常常直奔墨画而去。
  石友们纷纷说墨画石的价格涨了,三年前一百块钱能够买下的墨画石,现在花一千元买下都不再稀奇了。乐山的石农徐川林在这一季的出水季里,就卖了两块两三万的墨画石。
  石农是墨画石涨价的第一个推手。石头捡回来了,如果是山水、花鸟或者是人物,整体比较漂亮,报价就会高一点。如果成交,这次的价格就会成为下一个生意的参考和基础,还可以适当地涨一涨。石商们墨画石高价售出的小道消息,也刺激着新的高价诞生。藏家们对价格提高的体会是十分明显的:以前几十、几百能买到好墨画石,现在常常要花费数千甚至上万。目前在产地市场,几万元的精品成交已相当普遍,不再能成为人人传诵的新闻。而“儒石轩”的黄刚先生反映,仅半年间,就有三四位朋友表示想将他的石头“整体打包”,虽然都被婉拒,却可见墨画石的魅力与市场影响力。
  与价格上涨相比,墨画石在整个市场的铺开速度更令人欣喜。早在去年年底,就有沪天化石商反映,有北京石商几乎每月都要到他家中成批购买墨画小品;上海、山东、河南、广东等地的石商也都开始行动。青海石商范洪玉从乐山进了不少墨画石,但都装箱进库,并未在市场公开出售。在他看来,墨画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喜爱墨画石的藏家、石商从各地赶来,往往会花几小时等候在石农家门口,只为能第一时间看到好石头。泡沫?——市场远未到位
  名不见经传的墨画石在一年时间里大热,一跃成为众人心中最有实力和前途的长江石品种。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发展时间短却名气大,会不会有泡沫?
  对此业界专家一致予以正面回应。长江石理论家王毅高先生果断地说:墨画石现在没有泡沫。墨画石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受到重视,首先是因为早期的长江石赏玩是从简单的色彩和形状入手,墨画石在当时并无优势;其次,墨画石文化味浓厚,对赏玩者本身的素养要求比较高,赏玩门槛高。这两点限制了墨画石的早期发展。
  本刊副主编杨靖女士认为:从自身市场看,与其他长江石品种一样,墨画石市场起点较低,但有长时间的积淀,这一年的快速增长是补偿性的,应该远未到位;与国内其他市场和其他石种横向比较,墨画石精品的价格虽然上涨了很多,但与戈壁石小精品等仍有不小差距,这个差距还会是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国内各地关注目光的聚集,资本也会逐渐汇聚,墨画精品仍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因此所谓“泡沫”之说实在来得过早,没有依据。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墨画石具有深厚的文化含量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成为它今后市场发展的强大支撑。
其他文献
在丝路古道,祁连腹地,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千里草原风光优美、冰川雪山熠熠生辉、夏季气候凉爽宜人、独特风情引人入胜。它,就是以祁连风光、石窟艺术、丹霞地貌、民族风情闻名遐迩的观光避暑圣地——地处祁连山北麓的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南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200公里,总面积2.38万平方公里,毗邻甘、青两省7个市州15个县市区,是国内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全县辖6乡2
期刊
2010年7月8日参加过第二届中国江源·长白山奇石博览会后,我们驱车北上,同行的有省协会秘书长刘长跃、副会长赵成信、曲阳观赏石协会会长李秋振。先游兴凯湖、观五大连池,然后计划向北折往漠河,再直奔阿拉善,南下青海,准备来个觅石“万里行”。7月份是黑龙江省最美的季节,穿越大小兴安岭,一路森林绿草、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沿省道209从黑河往漠河途中有一段正在修路,我们只好折回,绕道省道301。当行
期刊
流经武当山脚下的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全长1600公里,在武汉汇入长江。在汉江丹江口段,因建设丹江口大坝而形成的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湖——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滔滔汉江,奔流不息,经过数万年沙石堆积,在丹江口大坝下两岸及水下堆积了大量的沙石,奇石资源十分丰富,里面不乏有奇石珍品。  汉江石是河卵石,按其石质分为硅质岩、石灰岩、石英岩和其他变质岩等;从美学角度欣赏,有
期刊
在《中华奇石》杂志社的展览架上,有两块黄河石,一石上为红色“左”字,行笔热情潇洒,一石上形如花,似含苞待放。每每看到这两块石,总觉得心头一暖。它们不仅仅代表着石友和杂志社之间的深厚友谊,更是读者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肯定。赠石者是来自宁夏中卫的石友张宁先生。  2008年,张先生在机场看到《中华奇石》。立马就喜欢上了这本杂志,于是买了店里所有能找到的期数,可还是不齐。张先生不甘心,又找到杂志社,补齐了当
期刊
一、名称由来成分    金瓜石属糜棱岩,是因岩石遭受到强烈的挤压破碎之后形成一种粒度极细的变质岩所组合而成的石头。其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少量的矿石,如绿泥岩、绢云母、玫瑰石等。因金瓜石含有黄铁矿,其颜色常呈金黄色、黑色、紫色、墨绿色等。因外表类似金瓜熟透之色,故台湾赏石者以其色泽称为“金瓜石”或“黑金瓜”、“紫金瓜”等。又因产于花莲县七星潭海底或海边而被称为“七星潭石”。    二、产地    
期刊
  
期刊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是由国家文化部、商务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的唯一国家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盛会,从2005年开始,每年5月在深圳定期举行,已成为深圳的城市名片和文化盛事。  除主会场外,“文博会”另设特色分会场,作为中国(深圳·龙园)观赏石交易基地和国际盆栽赏石交易基地,龙园已成功申办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和第八届深圳“文博会”奇石分会场,园区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