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教师,我拥有让一个孩子的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权力。我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我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学生心理危机的增加或减少,孩子长大后是仁慈还是残忍,都是我的言行所致。”这段话让我很有感触,特别是在长期接触远离父母的藏族孩子们之后我的感触尤为深刻。班主任不仅是学生成长的管理者、生活的关怀者、学习的引领者、道德的教育者,更应该是学生灵魂的呵护者、精神家园的守望者,班主任要关怀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和精神成长。初中三年是孩子性格、习惯养成期,远离父母的孩子们在这三年中会面临不同的主要矛盾,要让孩子们精神快乐成长,面对不同的主要矛盾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
第一阶段,初一的适应期,主要策略:用爱心慈润孩子心灵,爱学生和培养学生的爱心。
十一、二岁,是放学回家后还要撒撒娇躲进父母怀抱的年龄,可是西藏内地班初一的同学,远离父母来到这所陌生城市里的陌生学校,没有亲人的疼爱,听不到习惯的藏语,吃不到可口的藏粑,喝不到浓郁的酥油茶,第一次学叠被子,第一次学洗衣服……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让他们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适应,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这时,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不是让他们接受太多的规矩,而是让孩子们有心理安全感,在学校找到爱的归宿,找到心灵的依靠。在日常班务管理中,首先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缩短其他孩子的距离,常和他们在一起。课间,到教室看看,摸摸他们的小手,衣服是否穿得少了,同学之间闹矛盾没;中午到学生餐桌看看,他们有没有都来吃饭,饭菜是否合口,下午到宿舍转转,看看衣服床单是否干净,牙刷牙膏是否齐全;晚上悄悄到宿舍门口听听,他们有没有按时就寝;若是生病了,送上可口的饭菜,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学习掉队了,共同分析原因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样温馨和谐的氛围下,他们学会了独立生活,慢慢习惯了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也成了他们的亲人。
第二阶段,初二的叛逆期,策略: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孩子渡过叛逆期,用宽容心让孩子学会冷静和健康成长。
十三、四岁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叛逆期,具体表现为:纪律观念淡薄,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冲动之下不会顾及犯错误的后果,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后悔莫及;从心理角度看,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老师那里拿到“解放证书”,渴望老师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他们,甚至有时会挑战老师的权威。这段时期的工作需要有初一良好的基础做铺垫,那就是学生对老师的敬重和爱戴。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和学生沟通的技巧,面对学生的进步要大力表扬,而对学生的一般错误,尽可能及时纠正,而不要经常性地批评,让孩子们生活在一种积极的心态中,当一个孩子被批评得没有自尊心和自信心时,也就失去了动力,这时候麻烦就大了。在引导孩子纠正错误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学会反思自己,有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指引他们健康地成长。对于叛逆期的孩子,适当的宽容是必需的,它需要我们用时间去换取孩子进步的空间,多吉平措同学反思作业没完成,其他同学都在教室里完成作业,他却独自走了,我没有找他,第二天他的反思本上写着:老师,昨天我态度不好,我错了。后来,我不断鼓励他,现在,只要我进教室,他总像孩子样粘在我身边,学习成绩也很稳定。只要我们智慧地爱着学生,孩子们的天空是湛蓝的,他们良好的性格也逐渐养成了。
第三阶段,初三的腾飞期,策略:用崇高的理想引领孩子前行,让孩子们都能胸怀祖国、放眼天下,肩负时代的重任。
一个人有了高远的人生目标,就会有前进的动力、勤奋学习的劲头。但是这个理想要远大而崇高,这个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在初一初二时做好铺垫,名人传记、社会领域、自然领域的书籍要督促孩子们广泛阅读,精心策划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教室里名人名言,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同学们成功剪影不断地激发他们的热情,这些都是良好的前提条件,参与和享受成功的喜悦不断地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这时候谈远大的理想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当孩子们理解接纳了这些话时,梦想就不只是中考,也便不再畏惧,孩子们便不以奋斗为苦;当一个班级的学生把奋斗作为幸福和享受时,这个班级就一定能创造奇迹。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教师用心关注,用智慧引领,用人格影响,这样,格桑花才能美丽绽放。
第一阶段,初一的适应期,主要策略:用爱心慈润孩子心灵,爱学生和培养学生的爱心。
十一、二岁,是放学回家后还要撒撒娇躲进父母怀抱的年龄,可是西藏内地班初一的同学,远离父母来到这所陌生城市里的陌生学校,没有亲人的疼爱,听不到习惯的藏语,吃不到可口的藏粑,喝不到浓郁的酥油茶,第一次学叠被子,第一次学洗衣服……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让他们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适应,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这时,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不是让他们接受太多的规矩,而是让孩子们有心理安全感,在学校找到爱的归宿,找到心灵的依靠。在日常班务管理中,首先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缩短其他孩子的距离,常和他们在一起。课间,到教室看看,摸摸他们的小手,衣服是否穿得少了,同学之间闹矛盾没;中午到学生餐桌看看,他们有没有都来吃饭,饭菜是否合口,下午到宿舍转转,看看衣服床单是否干净,牙刷牙膏是否齐全;晚上悄悄到宿舍门口听听,他们有没有按时就寝;若是生病了,送上可口的饭菜,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学习掉队了,共同分析原因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样温馨和谐的氛围下,他们学会了独立生活,慢慢习惯了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老师也成了他们的亲人。
第二阶段,初二的叛逆期,策略: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孩子渡过叛逆期,用宽容心让孩子学会冷静和健康成长。
十三、四岁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叛逆期,具体表现为:纪律观念淡薄,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冲动之下不会顾及犯错误的后果,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后悔莫及;从心理角度看,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老师那里拿到“解放证书”,渴望老师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他们,甚至有时会挑战老师的权威。这段时期的工作需要有初一良好的基础做铺垫,那就是学生对老师的敬重和爱戴。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和学生沟通的技巧,面对学生的进步要大力表扬,而对学生的一般错误,尽可能及时纠正,而不要经常性地批评,让孩子们生活在一种积极的心态中,当一个孩子被批评得没有自尊心和自信心时,也就失去了动力,这时候麻烦就大了。在引导孩子纠正错误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科学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学会反思自己,有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指引他们健康地成长。对于叛逆期的孩子,适当的宽容是必需的,它需要我们用时间去换取孩子进步的空间,多吉平措同学反思作业没完成,其他同学都在教室里完成作业,他却独自走了,我没有找他,第二天他的反思本上写着:老师,昨天我态度不好,我错了。后来,我不断鼓励他,现在,只要我进教室,他总像孩子样粘在我身边,学习成绩也很稳定。只要我们智慧地爱着学生,孩子们的天空是湛蓝的,他们良好的性格也逐渐养成了。
第三阶段,初三的腾飞期,策略:用崇高的理想引领孩子前行,让孩子们都能胸怀祖国、放眼天下,肩负时代的重任。
一个人有了高远的人生目标,就会有前进的动力、勤奋学习的劲头。但是这个理想要远大而崇高,这个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在初一初二时做好铺垫,名人传记、社会领域、自然领域的书籍要督促孩子们广泛阅读,精心策划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教室里名人名言,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同学们成功剪影不断地激发他们的热情,这些都是良好的前提条件,参与和享受成功的喜悦不断地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这时候谈远大的理想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当孩子们理解接纳了这些话时,梦想就不只是中考,也便不再畏惧,孩子们便不以奋斗为苦;当一个班级的学生把奋斗作为幸福和享受时,这个班级就一定能创造奇迹。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教师用心关注,用智慧引领,用人格影响,这样,格桑花才能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