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_l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知识应用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的学生学习力。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除了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生活情境;自主分析;一题多解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提升学生基本数学运算能力的基础,更是提升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前提。也就是说,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要从多角度入手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进而在提升学生基本逻辑思路的过程中也为学生思维的发散做出贡献。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生活情境、自主分析以及一题多解三个方面入手来逐渐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最终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生活情境:把握数量关系
  生活与数学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帮助学生把握数量关系,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来给学生营造熟悉的课堂氛围,进而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生活情境的创设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复习“混合运算定律”时,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并熟练地应用数学的混合运算定律,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生虽然记住了“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这一定律,可在实际计算当中,常常记混,导致出现的计算错误率较高,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这部分知识,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创设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把握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真正理解混合运算定律的本质。如:21×(4.3-1.6)-2.9这一式子,我组织学生根据式子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这一式子与生活情境结合在一起,自己编写应用题,如:中秋节到了,小明妈妈打算买苹果,在超市买了21斤,遇到活动,在原价4.3元的基础上降了1.6元,在付款的时候扫了一个支付宝红包是2.9元,请问,小明妈妈最后支付了多少钱?这样的过程将死板的算式换成了与生活密切关系的情境,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理解为什么要加括号,括号内的算式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先乘后减,这样学生也容易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逐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所以,我们要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要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将遇到的习题与生活情境结合在一起,进而快速地找到数量关系,提高解题效率。
  二、自主分析:明确解题思路
  所谓的自主分析是指在课堂上教师要将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与思考,并通过寻找等量关系来明确解题的思路。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同时,在比较与思考中提升解题能力。
  例如:已知甲乙两辆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经过5个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55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45千米/时,求A、B的距离。
  对于这一道行程问题,在学生解答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题干,通过勾画的形式来找到里面的等量关系,如:路程=速度×时间,其中涉及几种这种情况,如有甲车的行程、乙车的行程、甲乙两车共同的行程等,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与思考便能明确本题的解题思路,进而顺利地通过等量关系的准确把握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进而,逐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总之,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分析、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一题多解:发散解题思维
  一题多解是发散学生解题思维的有效方式之一,众所周知,在以往的习题练习和解答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将最简单的方法教给学生,但是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方法并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接受,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也为了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习题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問题寻找解决方法来为学生综合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做好铺垫。
  还以上面这道行程问题为例,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行程问题了,但是,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寻找多种解题方法,所以,在解答之前我先组织学生按照题意画图,然后通过对图和题干的分析来找出多种问题解答的方法。比如:
  方法一:从时间入手,甲乙两车同时出发,也就是说,相遇时都用了5个小时,而每个小时两车一共走55 45=100千米,五个小时走5×100=500千米。合成在一起就是5×(55 45)=500千米。
  方法二:分别从甲乙两车的行程,即:55×5 45×5=100千米。
  ……
  从这样多种方法的探寻可以看出,不同的方法思路不同,而这个寻找不同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一题多解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中形成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思维的发展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做好前提性工作。
  参考文献:
  [1]任学红.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60.
  [2]李丽.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辽宁教育,2018(23):66-67.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它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外,还有利于历史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对现阶段初中英语生活化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宏观上的梳理,然后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对英语学科的生活化教学的看法,旨在抛砖引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没有完全发育,属于成长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作为小学班主任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对学生的成长方向进行引导,对德育管理工作高度重视,避免因为道德问题给学生日后的生活带来影响,因此结合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逐渐改革,要求全面发展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2006年2月-2008年8月11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阴道炎引起出血者49例,占42.24%;宫颈炎13例占11
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以《细胞的分化》一节为例,围绕'生物学科素养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并就课堂实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由于仿真物理实验具有灵活性和可控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鱼胆中毒与鱼胆汁中的所含胆酸、胆汁毒素、氰化物对细胞的损害及组织胺类物质致敏有关.以肝肾中毒为主.并可致多脏器衰竭。我院于2005年9月20日收治1例吞食物鱼胆(3kg重草鱼的
LAS夜间出现低值时,常常(近90%)尾随降水过程。据统计,LAS夜间低值尾随的降水过程占全部降水过程的65%,而且包括了绝大多数大雨过程。因此,LAS夜间低值是很典型的、很重要的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