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档案学术评论不够活跃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不能评。一些学者认为,档案学术界关系网非常紧密,多是师生关系或者其他靠“关系”(如参加研讨会认识,朋友介绍等等)所结成的关系,大家都比较熟悉,低头不见抬头见。他搞他的研究,我搞我的研究,何必去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和他“结怨”呢!所以,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一些学者即使发现某些档案学术理论存在不足和缺陷,也不评论,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能评心理”。
  2 不想评。这主要是一些名家学者,在他们看来。档案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档案学术评论存在不足和缺陷是正常的,既然存在不足和缺陷,不必评价也可,我只需要把我的研究搞好,再写一些专著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了。由于这种心理作祟,致使档案学术评论越来越不活跃就不难理解了。
  3 不敢评。出现不敢评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学术官僚化、人际关系和自信心不足的负面影响。在这三个负面影响中,最重要的则是学术官僚化和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了。目前,我国的“学术官僚化”现象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必定对学术评价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得学术评价有失客观公正。例如。档案界的A先生既是教授,又担任行政职务,其学术观点和思想在档案界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A先生担任行政职务,受官僚化思想的影响,其学术观点和思想逐渐走向官僚化,对学术发展产生不利。因此,其学术观点和思想存在一些问题。档案界的B先生在对A先生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进行评价时,是不是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呢?假设B先生对A先生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C刊物是不是就敢刊登这样客观公正的评论呢?我们之所以提出B先生敢不敢客观公正的评论A先生的学术观点和思想以及C刊物敢不敢登载B先生的客观公正评论的疑问,是基于以下的前提考虑:因为在学术评价的制度环境中,虽然应坚决排除学术评价中的非学术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因素、政治因素等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特别讲究人际关系的国家,在一个长幼有别、亲疏有别、权力渗透的关系网中,学术评价的显规则就不能不让位于关系和权力掌控下的潜规则了。所以,B先生在对A先生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进行评价以及C刊物在刊登B先生的客观公正的评论时就不得不考虑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和权力导向的影响。基于以上的考虑,必然导致学术评价的异化。相信即使B先生对A先生的学术观点和思想进行评价了,以及C刊物刊登了B先生的评论,那么,这样的评论也不会是客观公正的。所以,做档案学术评论时必须摆脱“学术官僚化”(远离政治权力)以及人际关系潜规则等的负面影响。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一些有影响力的学术观点都是有地位的学者或权威的机构提出的,他们的观点应该不会有问题的,不然为什么没有人评论呢!而且在这些学者的意识中就是以名家和权威机构为崇拜对象,始终把自己放在从属的学习位置,结果导致自己出现盲从权威和名家以及自信心不足的消极心理。最终,即使是发现了问题,也不敢评论了!
  4 无点评。档案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许多理论都是借鉴国外的,使得我们的理论多是处在初级阶段。对这些理论虽然有一些争鸣的商榷文章,但是经常出现争鸣尚未达到深入和激烈时就转向其他方面了!如关于档案本质属性和文件生命周期等方面的争论,还没有形成共识。现在大家又都关注民生档案和家庭档案等等。而且,现在一些学者专家都在搞自己的科研,更无暇关注档案学术评论,由于关注的少,使得一些想评论的学者找不到评论的目标,找不到评论的目标,也就无法评论,如此恶性循环,致使档案学术评论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导致档案学术评论出现无点评的现象。
  个人认为,以上四点原因中,前三点是导致档案学术评论不够活跃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农村城市化进程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规律。如何记载其历史演变过程及档案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河南焦作市山阳区的发展变化为例,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山阳区的历史演变过程  山阳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 1987年,焦作市政府对城区进行了一次较大的行政区划调整。市中心城区以群英河为界,河西为解放区、河东为郊区。1991年4月,郊区更名为“山阳区”。20世纪80年代末
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市农村公路管理处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安阳市农村公路档案管理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1领导高度重
本文对泰国评估卫生总费用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评述.
该文通过英国移民澳洲的故事,指出化解中国医改难题的有效途经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建立科学的医患关系及有效整合三种卫生资源。
1 当前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题材不宽。长期以来,在档案编研工作中,重文书、轻科技;重历史、轻经济;重纸质、轻声像;重古代、轻现代;重中心工作、轻民生的现象较为普遍,致使与经济、民生密切相关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档案信息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开发,从而较少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形式不多。许多单位的档案编研工作从编写参考工具起步,即使有些深度,也不过是编纂分类资料汇编
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档案鉴定销毁成了企业档案工作中的“老大难”,对企业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造成障碍。  1 企业档案鉴定销毁难的原因  1.1 企业对鉴定销毁工作的不重视,怕担责任。对于归档保存的档案来说,大部分档案最终要被销毁。档案具有不可再生性,企业面临的档案库存矛盾再大,困难再多,与鉴定失误相比,责任要小得多,这种求稳保守的思想直接影响档案鉴定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