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修者为中心,激发研修者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i2010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研部门面临教师发展需求的新挑战,需要创新工作,实现教研转型。教研创新的形式之一是“专家指导”转向教师团队的“众筹学习”,教研工作坊也就成为了教师研修的重要形式。本文结合第二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上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工作坊,探究工作坊研修活动开展的内在规律,提升工作坊研修活动质量,以最大程度满足研修者的需求。
  1.研修活动设计理念
  以研修者为中心,激发研修者问题解决的策略意识,促进研修者自身经验的建构和实践应用。
  从研修主题选取、目标制定、内容确定、活动设计到目标达成评价,都需要落实“以研修者为中心”的理念。“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的研修主题,指向了课堂教学改进的关键点,是当下教师亟待破解的难题。研修主题源自教师教学实践中关注度极高的真问题,具有鲜活的问题情境感,激发了研修者解决问题的探究意识。
  工作坊目标为“共研‘深度学习’理念下进行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策略;体验分享交流的愉悦,产生学习活动设计的欲望”,不仅要提炼问题解决的策略,同时还注重调动研修者的愉悦情绪与实践欲望,不断调动他们策略探究的积极性。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研修者在引导者的引导下,在重要的活动环节,围绕“问题解决策略的探究”,回应几个基本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哪些积极的实践探索、我可以从这个案例中提炼出怎样的问题解决策略、我们整合出来的问题解决策略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如何、下一步的教学实践我将如何运用这种策略解决问题。这一系列问题解决的心理驱动,促进了研修者积极的经验建构与实践运用,增强了工作坊研修活动的实效性。
  2.研修活动设计形式
  组建学习协作体,研修者在引导者的适度帮助下,聚焦研修主题,历经体验、探究、研讨、建构、反思等活动过程,在与同伴交流中学习体验并形成新的观点,最终促进自身经验的建构和实践应用。为保证研修活动的深度与效度,需要在协作体文化建设与研讨表达机制上着力。
  首先,组建一个具有自由平等氛围和分享共赢精神的学习协作体。因此,针对本次工作坊临时任意组合的特点,特意明确“体验众筹的愉悦,分享共研的智慧”的原则,并制定出“自由、平等、守时,深入思考,认真倾听,积极合作、达成共识”的活动评价标准,从而使协作体中每一位成员都能在深入地探究、充分地表达、倾情地奉献的同时,最大可能地分享协作体其他成员的智慧,提高自身经验建构的水平。
  其次,建立一个有安全感、非稳定、补充式的研讨表达机制。有安全感的研讨表达机制,主要适用于研修活动的起始环节。为避免语焉不详带给置身相对陌生环境的研修者的不安全感,引导者引导发言人借助图画以及简单的语言表达范式谈感受,表达简洁,意会神知,心情愉悦,为后续深度研讨奠定基础;非稳定、补充式的研讨表达机制,主要适用于研修活动的探究环节。非稳定的研讨表达机制,是指针对每次重点研讨话题,发言的顺序不固定,发言的人员不固定,让每位研修者都有成为发言者的可能;补充式的研讨表达机制,是指后续发言人的观点要尽量与前面发言人的观点错开,对研讨的话题有补充式的观点解读。这两种研讨表达机制的建立,对研讨的过程与输出提出了深度要求。
  3.研修活动设计流程
  为了达成研修目标,研修活动的基本流程设计为“唤醒体验—研修案例—提炼策略—把握方向—预设实践”。
  在研修活动过程中,引导者需要设计操作性较强的活动支架,运用可視化的研讨方式,促进学习协作体全体研修者经历归纳、发散、比较、分类、抽象、批判、反思等思维活动,完成问题解决策略提炼与自身经验的建构,并找到印证实践的切入点。
  4.研修活动效果保障
  制定并运用持续性评价方案,保障研修活动的效果。北京教育学院陈晓波副教授以“体验穿越”“有始有终”“如沐春风”“和风细雨”几个关键词肯定了工作坊活动的价值;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认为本次工作坊成功地达成了研修目标,并强调有意义的活动要基于好的设计;香港大学吴浩明教授称赞本次工作坊准备工作周密,全员积极参与,共研热情高涨,体验到共享智慧的愉悦。这三位专家的评价,说明了工作坊研修活动较好地达成了研修目标。
  良好效果的获得,离不开每个活动环节中的持续性评价标准的制定与运用。例如,在“提炼策略”这个环节,引导者制定并张贴出来的持续性评价标准是“分类角度能错开;抽象主题有统摄性;能将策略主题按照一定的逻辑排序”。根据这个评价标准,研修者在整合策略的时候,就可以用评价标准引导、诊断自我的探究行动,从而保障研修活动的效果。
  基于新时期教师发展的需求,作为一种教研创新的形式,工作坊研修活动内在规律的探究还需要加强。坚持以研修者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驱动,追求研修目标、研修活动与评价方案的一致性,这将是后续探究过程中需要坚持的方向。
其他文献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谈到校园欺凌问题时指出:“预防校园欺凌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应当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来做,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西乡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把预防校园欺凌作为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中小学全面督导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对已发生过校园欺凌的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及学生进行访谈调研。在调研和督导工作中,形成了严查、善导、常督的预防校园欺凌的有效途径。  以“查”为手段,
北京市赵登禹学校的校训是“爱国、求知”。  1997年,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中学更名为“北京市赵登禹学校”。围绕着爱国将军的英雄事迹,结合学校实际,学校重新创作了校歌,设计了校徽,制定了校训。学校将校训定为“爱国和求知”,希望学生具备两种素养:爱国主义精神素养、学会探究的素养。这两种素养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内在品质,“爱国”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以爱家、爱集体为基础的;“求知”是获得知识和汲取人生经验
2004年,西城区开始探索如何用信息化推动教师教育的现代化,并创建了西城教育研修网。经过10年的建设和使用,通过搭建平台、资源建设和共享、开展研修员引领的网上研修活动,并辅以行政推动、制度建设等手段,逐步实现了网上研修的常态化。西城区教师除了面对面学习之外,又多了一种网上学习方式,此举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促进了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截至2015年3月,西城教育研修网网上教师学习协作组共2000多
三四十个小时,两三千公里,穿越吐鲁番盆地、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这是每一个“内高班”学生都走过的路。于他们而言,这是一条艰辛的路,也是一条希望的路;这是一条孤独的路,也是一条幸福的路。个中滋味,除了他们自己,也只有“内高班”的老师能懂,因为这不仅是求学之路,也是家访之路。  家访,这件对很多北京老师来说不算太难的“小”事情,却是“内高班”老师每年都要跋山涉水做的“大”事情。“内
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立  2016年12月1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立暨第十届督学聘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北京市副市长王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领导,各区政府领导,市、区教育两委一室相关领导和处室负责人,市属高校主管领导,市政府特约教育督导员,北京市第十届督学等30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宣布成立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明确了市政府教育督导
以色列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家:外部战乱冲突不断,缺乏稳定的发展环境;内部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国家和背景的移民。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以色列迫切需要国民的国家、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凝聚不同背景、不同民族的国民。以色列采取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从基础教育抓起,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国家和文化认同教育。  今年,我访问了以色列“Chen”青年大使学校和与其合作办学的保罗·科尔(Paul·Kor)小学,他们的学生领导
品牌学校是百姓心目中的优质学校、政府放心学校、专业引领学校。品牌学校是地区教育的脊梁、国家教育的脊梁。因此品牌学校必须要有教育担当精神,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办学,不断创新教育实践,为国担当育才,为民担当服务。  北京海淀区清河地区有一所北京市示范高中校——北京市第二十中学。这所学校建校60多年来,秉承服务当地百姓办学宗旨,逐步提出了“脊梁教育”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成为当地百姓认可的品牌
1.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编制超编与结构性缺编并存,部分小学科、原非中高考科目等学科面临师资紧缺的问题。二是教师来源不足,小学阶段师资紧缺。三是新补充教师的质量不高,“教非所学”现象凸显。四是教师应对改革的能力与素养不足。  2.教师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培训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机制存在问题,分层分类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教师培训的设计与
近年来,少年儿童遭遇性侵的案例频频发生,给学生家长和学校敲响了警钟,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从小学会自我保护?为了寻找答案,大兴四小参与“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性保护的问题”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性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潜心研究,做出精品课例  课题组教师坚持做到把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班主任利用班队会时间进行教育,科任教师则
密云区实施“美丽少年教育”活动已五年,从單一主题活动推进、系列主题活动推进到课程化推进,主题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美丽少年教育“五爱”课程体系以学生为道德认知和发展原点,逐渐扩充生活学习的空间,把爱己、爱家、爱社会、爱祖国、爱生态五个内容,细化到学生的养成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实现了有机衔接。“五爱”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