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几点反思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不仅是一种课程的新形态,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但是,片面强调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势必会产生本末倒置的现象。多媒体教学不能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发挥它的优势,正确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构建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营造最佳的教与学环境。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问题 ; 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不断投入,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信息功能为一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平普遍进入农村小学教学课堂。这一辅助手段对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功能具有独到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客服了以教师讲解为主,以课本和书面资料为唯一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它不仅是一种课程的新形态,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因此,我们老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崇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上级主管也将多媒体的运用作为评价一节课优劣的标准之一。我们说以积极的态度运用这一新型教学手段,无可厚非,但脱离实际,片面强调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势必会产生本末倒置的现象。下面就本人在近几年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1.以视听代替朗读,淡化了文本意识。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小,甚至一堂课没有任何形式的读。其实很多课文,特别是经典散文,需要我们慢慢去咀嚼、品味。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脱离了语言的品味,其实也就脱离了文本。这种脱离文本载体的学习,是不可能取得多好的效果。
  2.突出直观展示,限制学生的想像。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学科。它的美,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它的美,蕴藏在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中;它的美,蕴藏在文与人心灵的瞬间的碰撞。然而,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总是把最真实的事物展现在你的面前,使孩子的思绪无法得到放飞。
  例如:小学三年级教材《五彩池》的教学。对于孩子,五彩池是他们向往的地方。虽然很多学生对五彩池通过电视、电影多少有所了解,但是对书中出现的色彩的变化,美妙语言的感应,各种修辞的运用,并没有很好的体会,学生如何来感受五彩池的美呢?如果事先给孩子观看五彩池的画面,孩子的想象必定被框定于画面,多媒體的展示受到仪器的限制,它的色彩和场景有时并不一定达到传神的效果,如果你展现的五彩池还不如学生的想像,那么这样的展示有什么效果可言呢?
  3.课件展示代替板书。板书是一堂课的小型教案,它既是授课者对教学过程的一个总结,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后的消化依据。教师拿着粉笔可以信手几笔,成画、成诗……学生看着老师秀美的文字,往往表现得佩服无常。这本身就是一幅师生互动的美妙画面。如今有了电脑和投影仪,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课件内容,忽略板书,甚至舍弃了板书,是不科学的。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其图画性赋予字形本身一定意义。汉字书写过程中充满了情景性,很传神,这是高科技所不能传达的。老师脑子里想什么,只有通过手中的笔才能同步表达出来,而电脑的节奏和人脑的节奏毕竟不一样。课堂上最重要的,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教学设计以外的问题,往往是最有亮点的地方,老师一边在黑板上写字,一边与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这种“及时反馈”的优势,是预设多媒体课件不可比拟的。
  二、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与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正确解决存在的问题及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整体功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 .不要被多媒体牵着走。很多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中的教学步骤是预先制作好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件的预设一步一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从复习、引入、新授到练习,全部通过课件一层一层、一环一环地显示,学生本应逐步讨论、逐步思考的知识点问题,都被一次性展示出来,答案应然而出,虽然课件的界面制作得很漂亮、技术含量很高、容量也很大,但由于在课件中没有突出重难点知识,加之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巩固,最后必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根据实际需要作选择。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灵活选用课件并加以适当修改补充。否定课件的程式化,并非是否定商品化课件,毕竟它们大都集各专家之精华,集各专家之智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重难点的把握,以及突破这些关键所设计的方案都有其独特的专业水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根据教学需求,重组教学课件,因为,教案是执教者根据教学要求、教材以及学生情况而设计的,一人一个样,教学课件效果也是同样道理。不是每一种课都需要使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我们应该根据需要来选择用与不用,它作为一种工具,要做我们教学中的催化剂。但如果我们一个苹果,一个篮球都要用课件、图片来展示的话,那就画蛇添足了。
  3.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交互使用。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不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反思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束语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比用幻灯片效果差。在讲复习课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中间的停顿,教师的肢体语言与声情并茂的朗读等等,这样做就更能有效率地提高课堂教学。
  4.转换角色,注重引导。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以及网络的发展使各种资源都可能在瞬间传输到每个人的面前,这时教师应当适时转换角色,教师不应当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倡导者、指路人,应该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前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面对大量的信息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甄别、判断和对我们有用资料,应当帮助学生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所取舍,如何寻求我们需要的资料。
  总之,无论是传统教学手段,还是现代教学手段都各有其优势与不足,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后者去取代或否定前者,也不能反过来用前者去否定或取代后者,而应该适时、适度,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朝着健康、有序、稳步的方向发展。只要我们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开发和选择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目的。让我们积极投入语文教学中的媒体技术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构建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营造最佳的教学环境。
其他文献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形势下的教育呼唤着新型的英语教育与教学的改革。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奖其摆在突出的地位。因此,这就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首先我们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兴趣转化志趣,从而形成更大的学习动力。  大家都知道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
期刊
摘 要: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使得人文教育类课程逐渐走进医学生培养课堂,作为新闻传播专业核心课程的新闻与采访写作成为医学生的选修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适应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需要不断地探索。本文以新闻采访与写作为例,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与特点,以给人文教育类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可鉴经验。  关键词: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改革  医学院校作为以医学为主要专业特色的高
期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国古代,道传得深刻,业授得扎實,惑解得透彻,因而在施政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便成了“名师”。到了近代,我国传统教育的精髓与从欧美、日本等国家引进的新的教育学说相互沟通、交融,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又有了新的更科学的认识,对于“名师”的要求有了新的内容和标准。这里我不妨以教育专家余映潮为例来说说名师成长应该具备的素养。关于余映潮老师,我想从事教育
期刊
一、维度一:教学目标设计要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建议熟悉课标)  (1)语文教学目标要有效融合三个维度  《语文课程标准》 在设计理念上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来区分语文课程目标,但在呈现方式上却没有从这个方面去呈现,原因就在于人的语文素养是一个整体,应该整体地而不是分隔地纳入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应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且贯穿于具体的阶段目标中。针对某一篇课文而言,可作为教
期刊
摘 要:对声乐艺术表演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通过改变传统的声乐表演教学模式,运用巧妙的适当的教学技巧,将教学模式改变为机动性强、实用性强的新型模式。声乐艺术表演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艺术表达能力和表演控制能力,使教学过程更具技巧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目前我国在声乐艺术表演的教育中,具有明显的传统性特点,没有足够重视学生表演能力的提升
期刊
摘 要:社会需要创造性人才,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想让创新型人才辈出,就要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个迫切任务。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  如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呢?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
期刊
英语词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学习英语的“拦路虎”,对教师来说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又令不少教师头疼的一个环节。  一、要讲解词汇,首先要明确英语词汇的讲解范围  每一个单词不仅表达一定的概念,具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而且在语音、拼法、语法等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讲解单词时,除了着重讲解词义和语法外,也要讲解其他方面。  1.讲解单词的语音和拼法。如讲maths 时,应指出a在重读闭音节中发[?],但书写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學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  一、现实生活——引进课堂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
期刊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包括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由于語文学科的综合性、工具性、社会性,使得语文教学的内容几乎涵盖所有的知识领域。所以把音乐引进语文课堂,不仅能使学生从美妙的音乐中陶冶情操,吸取知识的灵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极大地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可谓一举二得,妙取横生。下面就语文课堂怎样引进音乐谈谈本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