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hong1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人意。“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特别在农村学校,“口语交际”更是常常遭遇尴尬,常有“死课”(不肯交际)、“乱课”(游离目标)的情况出现。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以生活实践为基地,检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要做到常抓不懈。
  【关键词】
  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课堂生活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包括听话和说话。听话和说话是人类的口头交际形式,它既是人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一种生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人意。“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特别在农村学校,“口语交际”更是常常遭遇尴尬,常有“死课”(不肯交际)、“乱课”(游离目标)的情况出现。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下面就谈谈我的浅显做法。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应依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利用教材优势,以课堂为阵地,在字、词、句、段、篇的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一) 以识字教学为起点,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1、交流方法,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识字教学要与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相结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学,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语言叙述自己自学的方法和结果,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2、一字开花,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句以词为基础,词以字为单位,要进行听说训练,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词汇储备。一字开花,就是为更好地进行说的训练打好基础。
  3、字形分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汉字的基础知识,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用多种方法分析记忆字形以求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二)以阅读教学为平台,强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通过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充分挖掘文本中隐藏的交际话题,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抓住文章空白之处,巧妙填补。
  在很多文章中,作者往往为了表现的需要,常常运用“留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在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好这些“空白”,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感悟文章主题会有极大的促进,而在想中、说中,自然也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2、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巧妙启发。
  《酸的和甜的》一文,“小兔和小松鼠不明白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学生讨论。
  生:葡萄本来就是酸的。
  生:狐狸吃到的葡萄是酸的。
  生:狐狸猜葡萄是酸的。
  师: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生:狐狸吃不到葡萄又怕别人吃,就说葡萄是酸的;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摒弃一问一答的分解课文,课堂气氛融洽、和谐。有了宽松的课堂气氛和开放的学习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感受,也使得他们表达的欲望更为强烈,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课堂中迸发着思维的火花。在这种表达欲望的驱使之下,学生说得自然,学得轻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在说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向更深层次发展。
  3、抓住课文的结尾,巧设话题。
  一篇课文的结尾不止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在结尾之处,通过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使得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以达到“言虽尽,意无穷”的效果,这不仅仅是口语交际,更是阅读教学应追求的理想境界。
  不妨通过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文的结语处顺水推舟,巧作安排。例如《坐井观天》一课结尾“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老师趁势提出问题,“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兴趣很浓,会有很多的想法。“它跳出井口,看到了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它跳出井口,看到了稻田里禾苗上爬着一些害虫,它赶紧跳到田里去捉害虫”,“它跳出井口,看到一个人正在捕杀它的同类,它又跳回了井里”……老师又追问:“面对这样的情景,青蛙该不该跳出井口?”让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辩论,不仅进行了口语交际,又使学生明白了世界上虽然有许多险恶,但我们不能逃避,要勇敢的面对现实。
  (三)以习作教学为训练营,深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习作,是训练学生书面表达的重头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口头交际”的重要营地。在指导习作训练的同时,把说、写、评、改有机地结合,既能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说写结合,说为写的先导。小学生作文写的是生活见闻及心中的感想。想和写之间有一个由内向外的转化过程,口头作文能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因为说话是写话的基础,写话是说话的规范和发展。因此,作文教学从“说”入手,既能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2、评改结合,学生间自主交际。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在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好朋友之间、小组内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做到评与改的有效结合。
  二、以生活实践为基地,检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生活,为口语交际训练提供展示平台。课堂里所进行的交际训练并不能真正代表现实生活里的口语交际,生活情境(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不像课堂情境那般单纯,它存在许多突变的因素。因此,口语交际不但要在课上进行训练,还应该课上课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联系,引导学生走出口语交际课堂,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大环境中学习口语交际。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学校为学生开辟、创设进行口语交际的平台,尽可能多的为他们提供能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如开展“校园内请说普通话”活动,让学生用普通话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从中学会合作,学会表達,学会应对,从而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要做到常抓不懈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会一蹴而就,要长期进行培养,要让学生保持这种自觉的兴趣,教师必须不断探讨新的途径,不断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由于小学生心理不够成熟,不够稳定的特点,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所以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口才。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有心、留心、用心,就能为农村小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
  
其他文献
摘要:“十二五”时期,小城镇的发展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时期,通过从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反思当前常有的一些规划建设观念,并以山西小城镇为例,提出构建生态的城镇结构,注重乡土景观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建设、生态视角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
期刊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数学课堂中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数学合作学习能力就是通过数学语言,利用数学概念、关系等来传递信息、情感和观念的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学习能力?对此浅谈一些想法与大家探讨:  一、合作学习是明确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交流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  教师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期刊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要有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俗话说:尊重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敬人者人恒敬之。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爱护与信任,在教学中要密切配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诱发学生的认知积极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 朋友式 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如何保持
[摘要]:突出制度文化,对搞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十分必要;突出制度文化,要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为目标,具体而言,要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教学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行政和后勤管理制度,以及制度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的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 制度文化 学生发展  高职校园文化在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中的影响和作用,已被普遍肯定,其审美功能、导向功能及教育功能也愈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从根本上说是落后的教育体制、陈旧的教育质量观、狭隘的人才观造成的。因此,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首先必须端正办学思想,严格贯彻执行教育计划,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要大力研究语文家庭作业,积极改进语文家庭作业,让小学语文的家庭作业突破应试教育的框架,走出“课内损失课外补”的圈子。  (一)把“自主”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是一部鲜活而厚重的书,语文学习是一项充满体验和情趣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大脑感受大千世界,是语文学习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它培养的不仅仅是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思想和真实地看待这个世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母语,
期刊
建立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不仅能够保证幼儿有一个良好的集体生活环境,而且也有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基础。在新的常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对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逐步摸索出一些新的常规管理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建立合理的常规要求  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