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吵架也疯狂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美国已经一年了,记得一年前在《走进美国》一文中曾经这样写道:“虽然对美国这个国家并没有太多的好感,但是对普通美国人的一些性格却还是比较欣赏。早晨散步,对面相遇,虽然彼此间素不相识,你也会得到一句“您好,早安”的问候,随之相伴的是对方发自内心的诚挚的微笑,让你领略到一种人间的温馨。”那时候,总觉得美国人的性格开朗随和、奔放坦率,看上去大大咧咧,有点单纯,甚至还有点傻。
   到了美国,总是想入乡随俗。既然美国人那么热情,于是,自己也就试着去微笑去温馨。久而久之,却发现原来美国人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单纯。其实,美国式的热情,并不见得就是要与你做朋友,这只是他们的习惯。而美国式的赞美,大多数时间只是一种场面的交代,一种鼓励而已,并不是说你真的很了不起。
   事实上,微笑、热情、赞美是美国人的大智慧,一种解除你心理防备的行之有效的技巧。生活中,看似简单的美国人其实是最不简单的人。这样的美国人,总是将真实的自己隐藏在深不见底的地方,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他们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想爬都爬不出来。正因为此,许多美国人自身的行为方式,也多的是小心预防,少的是浪漫想象。
   就说吵架吧,两个星期前,我与AOL公司又吵了一架。说是又吵,因为在去年的7月份已经吵过一次了。当初的原因是AOL公司从朋友的银行账户中偷钱。
   那是刚到美国后不久,当时正急着要上网,信箱里正好送有一盘AOL公司的免费上网光盘,可用1048小时。虽说是免费,不过,正式接通还需要输入自己的信用卡号码。那时自己还没来得及申请信用卡,就从朋友那里借了一个号码输进去。
   但是没过几天,我加入了SBC电话公司的宽频网络服务。于是打电话给AOL公司,希望中止AOL的上网服务。因为,在日本做记者时留下的习惯,电话时,我顺手将电话的时间、对方应答者名字、应答内容以及自己的CASE号码都记录了下来。
   没想到过了3个多月,朋友找上门来,说是AOL公司每个月都在他的卡上扣钱,都已经扣了3个月了。
   “不可能的呀,早已经取消了AOL公司的服务了呀。”我简直不敢相信。好在自己还保留着原先的电话记录,再打电话一查,没错,确实在3月13日就已经取消了AOL的服务。
   “那为什么还要扣我朋友的钱?”我有些不解。
   “因为你取消了AOL的服务,但没有同时取消信用卡服务。”电话应答得很圆滑。
   “那我朋友的钱能不能退还?”我接着追问。
   “对不起,你朋友的钱不能退还。”电话中的口气很强硬,说着就把电话给挂了。
   难道真是自己的错?放下电话,我仔细清理了一下思路,“不对,是AOL的解释有问题。”
   于是,我又拿起了电话。电话中,我告诉AOL的客户经理,“我已经取消了AOL的服务,既然AOL没有提供服务,就没有道理收我的钱。至于没有同时取消信用卡服务,对不起,这不是我的责任。就像我在超市购一次货,超市不能这样告诉我,你虽然只购一次货,不过,因为你没有同时取消信用卡服务,所以我可以收你三次钱。”
   接着,我告诉AOL的客户经理,如果觉得这样都不能说服他的话,那只好由我的律师出面去说服法庭了。
   听了这番话,AOL的客户经理马上像换了个人似的,一面承认自己的工作失误,答应马上将多收的钱退回朋友账户。另一方面表示因为公司的失误,给我们添了麻烦,作为补偿,愿意给我们一份价值40美元的礼物。
   事情就这样摆平了。没想到在时隔8个月之后,AOL公司故伎重演,又从我的银行账户中偷钱了。
   2003年8月,我在网上订购了一台DELL电脑。当时,这台电脑的捆绑式销售中就有AOL公司的网络光盘,说是可以免费半年上网。因为自己用的是SBC电话公司的宽频网络服务,所以对DELL所说的有AOL半年免费的上网服务这一项,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然而,从今年1月份开始,AOL公司就悄悄地从我的银行账户中扣钱,每月24美元。而且,没有任何的收费通知和账单。
   直到5月中旬,我在审看银行的账单时,才发现AOL公司偷钱的事实。
   这次交涉,先后辗转有三个部门。最后,公司给了个伊妹儿地址,说还是通过伊妹儿联系吧。在伊妹儿中,我抓住两点,死命地质问AOL的客户经理:第一,我从来没有与AOL签过任何的契约,AOL凭什么扣我的钱?第二,我也没有将自己的银行账号提供给AOL过,AOL又是从什么地方得到银行账号的?
   也许是意识到自己的所为太过乖张,在收到伊妹儿第二天,AOL就将钱退还到了我的银行账号里。不过,我依然保留着我起诉的权利。
   说来也是,在美国一年,吵架的次数要比生活在日本8年吵架的总和还要多。原来,尽管美国是一个契约社会,租房子、租车、网上购物等,凡事都有合约。不过,如果对方违反契约的话,即便是AOL这样的大公司,也不要想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你得学会吵着架去将权利挣回来。
   吵着吵着,也就总结出了一个经验,和美国人吵架前,先要把材料准备齐,再就是说理要清晰,还有就是吵一架,记一账。就像现在,一旦和AOL打电话,我先说,什么什么时候,我和你们什么什么人通过什么什么电话,好了,接下来该你告诉我这个事情怎么办了吧?
其他文献
峰的英语四级终于过掉了,那天他从网上查完分数之后,给我们一个个打电话,笑得像个花痴一样。他很明白,他的四级早就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了,朋友们个个都盯着看他的好戏呢。说句实话,他能结束这五六年的四级马拉松,我们当然是为他高兴的。但是我们也不是特别期盼他能过。就算他在四级上面败一辈子,我们也不见得难过。可别觉得我们毒啊,其实我们的居心并不险恶的。   峰的传奇,在于创造了凭着出类拔萃的专业成绩,以不
期刊
沈小良是浙江省湖州市万佳文化实业总公司的董事长,去年夏天,高温频频光顾上海,但是在这样的炎夏中,有连续七个星期天,这位董事长总要亲自带领他的员工驱车赶到上海,参加由《交际与口才》杂志社举办的“白领口才培训班”。湖州到上海往返路程有三百公里,一位董事长应该是“日理万机”的,可怎么会想到要练口才,又怎么会有这个闲工夫去练口才呢?沈小良说,我有今天的成功,是沾了好口才的光,同时公司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就必
期刊
低层次的赌气,没有赢家,甚至双方输得比真正的赌徒还要惨!   前不久,在一所中学里,一位班主任来到班里,要他的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回家请家长,学生不请,班主任怒道:“你不请,就不能进教室上课!”那学生赌气地说:“你不让我上课,我就从这三层楼上跳下去给你看!”班主任也赌气说:“你跳楼就吓着我了?你不请家长过来,就是不能上课!给我出去!”谁知这个学生冲出教室后,真的就翻过走廊的护栏,一下子从三楼跳
期刊
当上司跟你“预告”即将“升官”或“加薪”的消息时,你一定要沉得住气,以不给别人创造“破坏好事”的机会。当公司进行改革计划时,你更要沉得住气,革命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   喜欢打牌的人都知道,一个沉不住气的人很容易让别人猜中他的“底牌”。   同样的道理,工作的时候若你沉不住气,就很容易被别人看穿底细,进而使自己处于劣势。   要观察一个人的“憋气功夫”有多厉害,那“内阁名
期刊
办公室是一个利益纷争的场所。在这种地方,锋芒外露者往往敌不过大智若愚者,为什么会这样呢,且看以下几个个案。    不怕多干活     去年,颇有些阅历的丁剑强放弃了记者的工作,通过公开招考,进了某机关担任办公室秘书。一开始,大家对他都蛮怀疑的:28岁的年纪也不小了,再加上当了五六年的记者,肯定已经混油了,能安下心来做个一般的秘书吗?   其实丁剑强在下决心报考公务员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吃
期刊
如果搞一项调查,询问那些企业的领导者或是所有者,他们对员工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相信大多数被调查人的回答都是“忠诚”。的确,对于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或是所谓老板来说,或许没有什么能够比员工的忠诚更让他们感到欣慰了。一个忠诚的员工,对于企业,对于老板来说,就意味一种责任,一种信任和一种动力。但是,仅仅具备了足够的忠诚就一定能够博取老板的青睐和重用,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在
期刊
1. 你的说话口头语是  A.就酱子 B.哎哟喂 C.哇塞 D. 嗯哼  2. 如果时光倒流,你回到童年,提供给你一个收集的机会,你会继续收集  A. 小时候的玩具 B.香烟盒或者糖纸 C.朋友的信件 D.邮票  3. 到一个完全都是陌生人的社交场合,你会  A.很怯场 B.有点怯场 C.很自然  4. 你床上用的枕头是  A.大狗熊、大兔子及类似玩具 B.就是普
期刊
〔军训〕 记得有一次,队列中传出一个洪亮而铿锵有力的声音:“报告排长,我要上厕所!”排长回答说:“出列,速战速决!”每每回想起军训的日子,我常常会流下激动的泪水。因为我不相信,那些到了后来视迟到为家常便饭,还经常大摇大摆地穿着拖鞋背心就闯进教室的人居然会是我们。经历大学四年,我们彻底改变了!   〔生病〕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我病了、高烧、浑身发抖。我叫舍友给我弄点热水,他迷迷糊糊地回答我等天
期刊
在朋友的鼓励之下,我写了这个故事。我是蜜儿德莉.杭朵夫,曾经在爱荷华州的得梅因市担任小学音乐老师。我从事教授钢琴这行业已经三十多年了。   这些年来,我发现孩子们的音乐能力有许多程度上的差别。不过,虽然我教过一些天赋秉异的学生,却从未有过提携人才的快乐。然而我还是教过一些我称作“受音乐挑战”的孩子。罗比就是其中之一。   当罗比的妈妈把他送来上他的第一堂钢琴课时,他已经11岁了。  
期刊
三姐、八弟:   你们好!   我今天要问你们的一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好像也很复杂。   我最近认识一个男孩子。我们是在大学里的旅行社团的一次活动中认识的。之前我们素不相识,但是很巧的是,我的位置当天居然就安排在他的旁边。   他很懂得照顾人,我的背包很重,他很主动地帮助我放到行李架上,一路上还不停地和我说话、聊天,我当时就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很好很善良的男孩子。   后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