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学中情感目标达成的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学中情感目标达成的策略是指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情感教育的任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依据情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情感教育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情感状态,优先设计最能激发、调动情感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最佳情感效应。
  
  一、情境陶冶策略
  
  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语、陶冶、诱发学生情感。情境陶冶策略,就是指教师通过自觉地创设富有教育教学意义的情境或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感化与熏陶,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达到情感教育效果的策略。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情通”方可“理达”,研究实践证明:一个活生生的人不仅有理智,更有情感。只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自主地抒发情感,才能更好地启迪与激励学生。例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变换学生的座位;音乐实践时,教师也充当学生,与学生一起参与;学生表演节目时,教师坐到学生的座位上仔细聆听……通过各种细节的变化来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2.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
  情感来自于生活体验,在音乐教学中,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陶冶学生情操的良方。例如:北京的一位教师在上《叫卖调》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叫卖调”的形成和街头小贩的叫卖生活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就把整个教室设计成集市的一角,用桌椅摆设的变化:中间两排的学生椅子背靠背,形成左右各一条较宽的过道,巧妙地创设生活中小商贩叫卖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玩着、乐着、感受着、体验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自然地促进了情感目标的达成。
  3.实施新颖的教学方法
  教师形象化的语言,以及教师的每一个动作、表情、手势、眼神、姿势等;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如图画、文学等创设情境;借助实物演示和师生现场表演创设情境;借助学生认知冲突来创设教学情境;特别是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还可利用多媒制造多维的立体的声、光、音、像兼有的模拟场景等,这些都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的有效方法。
  
  二、体验参与策略
  
  现代教育不仅关心人是否有知识,更关心人是否有体验,关心人体验到了什么,追求什么样的体验,以及如何感觉自己的体验。音乐新课标中也提出: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情感才能得到深刻地激发。
  1.挖掘教材的情感,以情激情
  新一轮的中学音乐教材,每一个教学内容本身都隐含着不同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提炼和展示,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教师既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胃口”的材料充实到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劲头和情趣。例如:在教学《唱脸谱》时,教师可表演不同的地方戏曲,学生在反复地聆听歌曲、表现歌曲中来体验情感。
  2.关注学生主体性体验,以情育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情感教学中,绝不能包办学生的想法与做法。因此,在学生主体性体验时,教师可采用“角色表演法”与“换位思考法”将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进入角色进行“设身处地”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角色情感和情境情感,又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极为有利。其次,要重视和利用学生的个人经验。因为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情感形成的方式与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就应注意唤起,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情感体验,来启发和诱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情感。
  3.加强学生过程性体验,以情冶情
  任何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学生的全程参与,通过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的全部展现与揭示,使学生之间感知和参与体验,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情感的教学,都习惯于在学完歌曲之后,让学生来总结并说说:“这首歌曲教会了你什么?”就像习惯于歌曲学成之后再来处理歌曲一样,没有重视学习歌曲的过程性体验。注重学生在从“不会”到“会”、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性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情感、体验情感从而陶冶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自由地发展。
  
  三、激励评价策略
  
  激励评价策略就是通过教师采取各种激励措施,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使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来体验感受。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展现真实的情感世界
  长期以来,在一些师生之间形成一种非常奇特的关系:教师本应是学生的保护者,不料却成了学生的死对头;本应是音乐美丽的传递者,却成了审美能力的催残者;本应是情感态度的促进者,竟成为学生情感成长的遏制者。新课程强烈呼唤着的是一种“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处于平等的“首席位置”,师生才能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携手共进。例如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确定目标,设计方案,讨论总结,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给学生以启发与诱导,给学生以平等和认同感,这样才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学生才会自觉地拆除心理防线,由衷地展现自己的真实的内心世界,为情感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
  2.运用发展的眼光期待学生,让学生在自信中发展情感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中指出:“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激励评价学生。”而这激励性地评定对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可以让学生在愉悦中体验情感、在自信中发展情感。“在老师期待的眼神中让自己看到未来”,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情感鞭策。
  3.利用多元化的方式评价学生,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实现情感
  “以人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尊重个体的差异,激发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个体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是多元化评价的总旨。在情感目标达成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家庭、社会等许多环境因素的不同,学生本身的情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重视这一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起自己的情感目标,并得以实现。
  总之,情感目标作为音乐教育的第一核心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手段与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情感实践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及生生之间的影响,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感,从而完善人格的发展。
其他文献
高中物理一直是高中时期课程中的重难点,而电学在高中物理中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电学的学习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尤其是电学实验的操作,这些内容经常作为考点存在.因此,学生必
教育的宗旨和归宿是培养人,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人民对教育的美好期盼.不言而喻,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社会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对智力障碍儿童开展教育,教育部门突出了送教上门的教学策略,该策略主要针对无法
科技的不断创新带动教育体系不断的改革,时事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社会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国家与社会各方密切关注着教育部门颁发的新课改对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作用.高中数学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相对忽视新课标课程理念的培养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科结构单一等。因此提出:加强体育教学观念,从技术观念、竞技体育观念走向健康观念;变革教学内容体系,删减过时的教学内容和无助于增进健康的教学内容;重视专业理论课的案例诊断分析;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知识结构系统化
我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华所在.而语文这一学科又是一个特别注重文化素养的学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有助于增强学
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偏向于实用性的技能,相对于一般的文化知识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性更为直接,更为密切.学生拥有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会直接表现在学生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