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皮肤角质层中尿素的定量分析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1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最后产物,是人体的生理物质。人每天从尿中排泄总量为30g左右,其中皮肤的尿素含量约为1%。尿素有影响角质层结合水分的能力,是天然的保湿因素之一,还具有角质修复、促进渗透、抗微生物及抗瘙痒作用。因此应当了解皮肤病理变化是否伴有尿素含量的变化。已有报道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尿素含量。但这些方法从角质层刮取碎屑分析,仅涉及到角质层很浅表部分,因此,只能测定与部分氨基酸有关的尿素。

其他文献
作者证实了Krueger等对年轻人皮肤移植后表皮增厚了18.8%的观察,而且也发现老年人皮肤移植后表皮增厚了142.5%。表皮增厚是由表皮增生所致。作者通过移植到裸鼠的皮肤来研究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α(IL-1α)在细胞增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8名年龄在72~86岁(平均79.5岁)身体健康的男性。从每名对象股部各取四块0.4mm的分层皮肤移植片。每块移植片各移植到一只裸鼠上。
近年来观察表明,不同的上皮中角蛋白成分有较大差异。在恶变中,其他细胞来源的识别标志消失,但角蛋白通常被保存下来。在低分化的肿瘤中识别这些角蛋白有助于了解肿瘤的来源。鳞癌分化良好的区域,可以表达分化上皮特异的角蛋白K1、K10和包壳素,而分化低的区域,这些分化上皮的标志则减弱。
为了评价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的淋巴细胞增生可能是源于B细胞亚群,用一组单抗,特异的抗类风湿因子(RF)相关的交叉反应独特型抗体(抗-CRI)以及抗-VK和抗-VH亚群抗体,研究了5例患有原发性SS和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病人血清副蛋白结构的相似性。
角朊细胞不仅组成体表屏障,也是一种免疫细胞。本文从细胞表面的免疫相关标志、角朊细胞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分泌细胞因子等方面概述了角朊细胞的免疫功能。
本文复习皮肤血流测定的个体相关变量(年龄、性别、种族及解剖位置)、个体内及个体间变异(暂时性、体力及心理活动、食品及药品)和环境相关变量(空气对流及温度),并讨论技术变异、包括标准反应性充血实验的仪器校准、标准操作程序及有关的指导原则。
报告30例严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皮肤表现。其中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70.2岁。患有其它系统疾病者不包括在内。
期刊
作者报告用5%扑灭司林霜成功地治愈了1例迄今可能是年龄最小的新生儿疥疮。一名出生9天的男婴在来急诊室前2天出现皮疹及刺激现象。其下腹部、会阴及大腿有红斑丘疹和脓疮,拟诊“葡萄球菌皮炎”给予头孢氨苄和2%莫匹罗星软膏治疗。12天以后婴儿皮疹泛发、刺激现象加重,再次来急诊室。虽然患儿母亲和其最接近的家庭成员中没有类似发疹,但有一名阿姨在他生后2天与其有过密切接触,很可能将感染传给了他。体检:患儿有泛发
早期研究发现,对药物过敏患者血浆中前白蛋白(PA)缺乏或其水平明显偏低,而PA结合淋巴细胞,即抗原结合细胞的比例升高。此外在这些患者的淋巴细胞洗脱液中存在PA。这些发现显示PA除具有其它一些功能外,尚可结合半抗原。本文作者用3H-TdR掺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法研究了3例确诊及63例怀疑对磺胺二甲嘧啶(SA)过敏患者单用SA、PA-SA复合物及白蛋白-SA复合物的反应。
期刊
为研究抗组蛋白抗体(AHA)在局限性硬皮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和抗原特异性,作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印迹法对49例局限性硬皮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过去用阿昔洛韦治疗有效,但阿昔洛韦口服后吸收较慢且不完全,其生物利用度只有10%~20%,其半衰期只有0.8小时。而新一代口服抗病毒药法昔洛韦口服后吸收良好,其半衰期长达10~20小时,只要口服250mg每日3次即可达到阿昔洛韦800mg每日5次的疗效,而且其副作用与安慰剂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