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震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来源 :地震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k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在邢台地震区作了4条观测剖面,资料解释结果表明探测区地壳上地幔的电性结构主要特征为:震源区复杂,周边区简单;发震深度复杂,非发震深度简单;震源区电性突变,显示隐伏高角度断裂,高层层代表10km和20km深度的滑脱面,地幔上隆可能意味着地幔物质向上运移。
其他文献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学语文中有效开展自主阅读,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大胆革新,勇于尝
澜沧7.6级地震形变带主要以地震裂缝带的形式出现,未发现有类似耿马7.2级地震的地震断层。裂缝主要沿木戛断裂带和大塘子断裂带分布,构造地裂缝的性质有左旋和右旋。对构造地
采用双泊松模式更新过程研究华北的北部地区各级地震的两个发震速率,并对各速率进行检验,最后利用概率分配模式,求出各潜在震源区未来50a的发震概率。
摘要:研究了巨尾桉两段硫酸盐法蒸煮技术,该技术利于从黑液中提取木素。第一段蒸煮利用木片在蒸煮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降低黑液的pH值,以利于从黑液中提取木素。第二段改良蒸煮条件,以保证细浆得率和卡伯值。通过参数优化得出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稳定运行的两段蒸煮技术参数。第一段蒸煮:黑液用量66%(相对于总液量),升温时间30 min,保温时间30 min,最高温度130℃,液比1∶5;第二段蒸煮:用碱量2
<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的或者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
本文通过较多的地面温度资料分析,认为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地震前几天,震区及其周围大范围的突发性地面增温异常是一种临震前兆,总结了增温异常的时空演变规律与地震活动
期刊
<正> 据统计,明清两代历543年,举行科举考试201科,全国共取进士51,624名,其中山西籍进士2662名。分别说,明朝开91科,山西籍进士有1268人;清朝开110科,山西籍进士有1394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