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长的理性思考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ingdeaiqing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的长河中,校长作为教育之舟的一名“舵手”,掌握着学校发展的方向。面对潮涨潮落、激流险滩该如何从容应对?如何提升科学决策、指挥协调、灵活应变的素养,提高自身的任职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引领学校创造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许许多多的问题是校长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解答和落实的,这就需要校长作出理性的思考。
  一是思考自身的任职能力,做领导信得过的“排头兵”。校长负责制虽然已经喊了多年,但时至今日,中小学校长基本上还是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任命产生。不同的人当校长有不同的当法:有的人凭“经验”当校长、有的人凭“德性”当校长、有的人凭“吃苦”当校长、有的人凭“过硬的业务”当校长、有的人凭“关系”当校长……作为一个现任的中小学校长,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现在是凭什么在当校长?领导看中我的是什么?
  存在即合理。不管领导看中你的是什么?总有他任用你的道理,作为校长应该把领导看中的地方,有思考的发挥好。如今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观注的焦点,在学生挑战教师、师生挑战校长、社会挑战学校的时代,一个校长如果没有能让上上下下称道的真功夫,这个校长就会做得有其名而无其实。打铁还须自身硬,校长除了把领导看中的方面淋漓尽致地发挥好外,还应加强学习、学会学习和坚持学习,在学习中汲取新知,增强自身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依法治校的管理手段,要通过学习和理性的思考来促进管理的智慧,以实际工作的锤炼来提高管理效益。
  二是思考自身的协调能力,做群众紧跟着的“领跑人”。一支进行曲,指挥是关键;一所学校,教师是灵魂。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也和学生一样处在不同的环境与背景之中,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道德水准、人格修养、心理素质、赏识水平,教学技艺和个性特点上千差万别。因此,校长作为学校进行曲的“指挥”,要和自己的团队善于沟通与合作,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谋求学校的发展。因此,校长应该多深入到教师们中间,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师的期待,并作出积极地回应。
  尊重他人就等于尊重自己。作为校长,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其劳动、尊重其良好习惯、尊重其首创精神。视教师为自己志同道合的同道、支持者,是成就教育事业的同道和得力助手。在学校行政会议上,让行政人员各抒己见;在教工代表会和民主生活会上,让大家畅所欲言;在重大问题决定中,充分发扬民主,听取不同意见;在教学研讨中,充分尊重教师的学术自由,让其教学个性充分发展。在教师面前,多谦虚一些,少说教一点;多谦让一些,少神气一点,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
  一人心换取众人心。校长要以自身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来凝聚人心,增强教职工队伍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当前教师似乎已被“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安全工作”这“四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精神上还要承受着来自社会、家长、校长、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面的压力,已感到身心疲惫,作为校长一定要认清这一事实,要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解教师之所难,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尽可能的提高教师待遇。把教师们从“艰难困苦”中解救出来,让教师们的聪明才智在宽松、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张扬。
  知人善任,乐作“伯乐”。教师是学校的生命与活力所在,校长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让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不断被满足,产生愉悦感并激发出持续发展的动力,使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得以实践。在事业上,多推出名师,发挥老年教师的余热,挖掘中年教师的潜能,促使青年教师成熟;在专业成长上,让教师了解更多的信息,共享课程资源,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投入,为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听课等提供特殊的政策支持,以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在用人上,发挥教师特长,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
  三是思考自身的创新能力,做强教兴校的好校长。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拥有自己的思想,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人力、物力、智力资源,充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去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一般来讲,校长都有这样的愿景,如能在自己的任期内多建几幢校舍,帮助师生多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就感到很欣慰。即使自己以后不当校长或不在这个学校当校长,也能给学校留下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对学校也算有个好交代,然而这一心愿有失偏颇。须知,学校是一个多因素的“结合体”,它不仅包括如教学楼、办公楼以及各种教学设备等有形的东西,还包括各种无形的东西。从某种角度来看,有形的东西,校长通过努力可能比较容易得到,而那些无形的东西却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校长和师生员工长期努力,甚至几代人的奋斗才能形成。有形的东西很重要,但无形的东西更可贵,一个学校要上档次,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校长不仅要注重那些看得见的有形的东西,更要注重那些无形的东西——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屋建瓴的办学思想,还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术氛围、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等。因而,学校的发展,不是发展学校所占地的面积、不是发展学校所拥有的生源、不是发展学校的楼堂馆所,而是教育教学理论的更新与进步,教育资源优化与整合,追求师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与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要深刻领悟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富于时代性、创造性和超前意识的理性思维,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将学校的思想文化、艺术文化溶入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用思想文化引领师生,艺术文化影响师生、制度文化约束师生、从而使学校文化形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不断更新和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去年夏天,记者曾探访上海愚园路市集,那里本来是原医药职工大学校舍,2018年8月,进行更新改造。入口地地磚上印着“旁友,侬好呀!”的字样,里面有生鲜菜场,又有满溢着老上海情怀的市集:一家家传鞋匠铺,一爿老上海糕点店,一碗柴片馄饨,一间裁缝铺……  虽然隔着一条马路便是喧嚣都市,但此时此刻置身于此,脑子里浮现出的满是老上海的弄堂生活。对,就像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街坊邻居围坐在弄堂里看女排比赛那样,热
期刊
千年大运河奔流不息,穿城而过,既连接了南北交通要冲,又圈点了吴中城市繁华。作为大运河吴中段最核心位置的吴中高新区,因与运河守望相约千年而滋润,更因为生活在这里许许多多人的守护而变得更加诗意优美。  程袁华,一位默默奉献的“最美城市劳动者”,也是城市美的守护者。在吴中高新区环卫所担任车辆维修员,他24年的坚守让人们对于这份工作有了美的理解与尊重,也在城市的四季流变中,让这个24年的约会变得更温暖、更
期刊
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是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个。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1924年为纪念列宁曾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又恢复原名为圣彼得堡。圣彼得堡和历史中心古迹群构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因为是阴雨天,人迹罕见,但少了喧嚣,更多一份安谧。这里有大城的气魄,大城的恢弘,大城的雄伟和
期刊
离古城不远一佛殿,四四方方,异常雄伟。脱下登山鞋提在手中,前面老僧正蹒跚上阶,放慢脚步跟在其后。大殿空空荡荡,走到尽头,金佛端坐,面前供桌摆着新鲜水果,令人清心。  本地名胜以曼德勒山最为著名,出寺便想急着过去,怎料司机开到半路拐了个弯,又到一处寺院。四周静极,树木葱郁,走到入口,守卫指手划脚示意脱鞋,盛气凌人,心头不悦,转身离去。回到车上,关照司机勿再停留,直接上山。  简易的盘山公路,司机猛踩
期刊
高端装备、功能材料、健康医药、现代物贸……这些行业在太仓港边是再熟悉不过的名词。2019年,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实施利洁时、扬子三井、之宝等5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358亿元,特别是在2019年太仓金秋经贸月活动期间,港区共新签约25个项目,总投资达220亿元。刚过去的一年,这里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项目载体,追求“拎包入驻”  玖龙智能装备产业园是由玖龙集团投资约50亿元建设的项目。这是港
期刊
2019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值得铭记的年份。  这一年,园区迎来了开发建设25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回顾总结了25年来,园区不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积累的经验。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园区不断借鉴国际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参与国际竞争,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产城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这一年,园区可谓好事连连。  8月底,国务院印发《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江苏自贸试验区正式扬帆起航,苏州成为了自贸区“朋
期刊
“十五”以来,镇江教育着眼全市“两率先,两步走,争当苏南后起之秀”大局,基于对教育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的深刻认识,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己任,坚持“一手抓以布局调整为重点的硬件建设,一手抓以强化管理为重点的内涵提升”,有力推动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站在“十一五”发展的新的起点上,镇江教育要想再求新作为、再创新辉煌,进一步奏响教育管理主旋律是一
期刊
一日三餐,人们得去菜场购买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居家生活,人们得用燃气,或者选择去饭店就餐;度假休闲,心仪的景点让人耳目一新;出门在外,免不了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更需要有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办公创业,离不开产业园区的鼎力支持;安居安业,居住环境舒适宜人是任谁都渴求……在吴中,有一家区属国资企业,与这些事关老百姓民生福祉的行业息息相关。  苏州市吴中国裕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作为吴中区的区属国有企业,是一
期刊
国产航母山东舰首次亮相,就吸引了无数热烈的目光。而一段舰上人员在甲板身负背包的视频,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这到底是啥新式“武器”?  原来,它是由浒墅关经开区企业,金日清洁设备(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肩背式锂电吸尘器。  12月18日,国产航母山东舰亮相的第二天,金日清洁的一位客户激动地给公司销售部副总经理张骏打电话:“ 国产航母甲板上用的那款背包是不是你们的产品?”  这位军迷客户将央视新闻的一段
期刊
相比翻阅家中的纸质藏书,不少人对于借看图书馆的书更有兴趣。一来这里书多、资源丰富,可以读到更多的好书,在安静的世界与美好相遇;二来上一位读者留下的零碎痕迹也成为书的一部分,在大家无数次的翻阅中,有些书越来越“厚”。图书馆是美好的存在,它是一座城市的门面,不论时代怎样变革,文字载体如何更新,只要图书馆静静立在那儿,我们就会不由自主被它吸引。  苏州图书馆,用了一百年光阴默默守護着姑苏人家的精神家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