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洛替尼治疗化疗后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stu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治疗化疗后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化疗后进展的12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厄洛替尼150mg/d,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疾病无进展者继续服用,之后每月对接受治疗者进行疗效评价,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无变化4例,疾病进展5例;有效率为25.0%(3/12),疾病控制率为58.3%(7/12),临床受益率为41.7%(5/12)。厄洛替尼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全组无一例患者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结论厄洛替尼对化疗后进展的晚期NSCLC具有一定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患者能够耐受。

其他文献
2008年12月9日,由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主办的“200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200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同时发布了2007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科技精品期刊目录。《中华肿瘤杂志》再次入选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并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每年约有50万子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每隔两分钟就有1位女性因子宫颈癌而丧生。
目的观察三肽化合物酪丝缬肽(YSV)的抗肝癌作用。方法应用新型四氮唑盐(MTS)法,检测YSV对BEL-7402、SMMC-7721、Hep3B、HepG2和SK-HEP-1人肝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应用中空纤维管皮下移植模型,进一步观察YSV对这5种人肝癌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0.1~1.6mg/ml的YSV能够明显抑制BEL-7402、SMMC-7721、Hep3B、HepG2和SK—H
期刊
患者 男,63岁。刚咽部异物感伴吞咽不畅5个月余,于2007年7月入院。患者5个月前自觉咽部有异物感,吞咽时明显不畅,在斯地医院予以抗生素治疗,症状稍好转,但以后反复发作,且症状逐渐加重,近2—3个月出现呼吸不畅,言语不清,同时出现右侧颈部包块。间接喉镜显示,右侧咽侧壁可见巨大新生物,向下延伸至梨状窝,表面局部坏死,会厌及声带窥视小清。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胃蛋白酶原C(PGC)基因插入一缺失多态与幽门螺杆菌(Hp)及其不同基因亚型菌株感染的交互作用。方法 1:1频数配伍,选择基本正常(NOR)、胃糜烂溃疡(GU)、萎缩性胃炎(AG)和胃癌(GC)各141例,分析PGC基因多态和Hp感染的交互作用。同时选择177例Hp感染阳性者,分析PGC基因多态与不同基因亚型Hp感染的交互作用。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PGC基因多态
目的 观察生物素-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原发性肝癌(PHC)特异性欧曼陀罗凝集素强结合的γ-谷氨酰转移酶(DSA-GG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正常对照者、58例PHC患者和203例非PHC患者(包括其他肿瘤患者36例,肝良性病变患者167例),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DSA-GGT的水平,同时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的
目的 探讨老年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5例年龄≥65岁的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15例患者中,192例为Ⅱb-Ⅳ期的中晚期患者,占89.3%;8例(3.7%)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术后辅以体外放疗;207例(96.3%)采用放射治疗,其中74例采用同步放化疗。结果 全组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63.7%,Ⅰ、Ⅱ、Ⅲ和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2%、76
目的 评价血管生成抑制剂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6例NSCLC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NP方案+沙利度胺治疗,长春瑞滨25~30mg/m^2,静滴,第1、8天;顺铂70~80mg/m^2,静滴,第1天;沙利度胺200mg,/d,口服,第1天起连续给药。对照组采用NP方案化疗,剂量、方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患者男性,48岁。2006年8月因患升结肠癌而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中分化腺癌,肿瘤5cm大小,侵及浆膜层,淋巴结1/13转移。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和肾脏疾病,也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家族史,无吸烟史,偶尔饮酒少量。患者接受贝伐单抗治疗前的基础血压波动在120~130/70-85mmHg,尿常规检查未发现蛋白尿。治疗期间每日测量血压至少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