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历史线,吃透小古文

来源 :意林图解作文(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hantong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事逃不过“真香定律”,初音姐姐在读完主持人王芳老师的《穿过历史线,吃透小古文》后,爱上了国学!以前,初音姐姐可是最害怕古文了,“之乎者也”什么的,总让人柜难。但其实,古文里不乏有意思的故事,还包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呢!初音姐姐在这里就为图图们节选了书中的一篇《庄子·朝三暮四》,相信读完之后你一样可以玩转国学!
  知识点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指做事不踏实,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最初讲的是一个养猴子的老爷爷和一群猴子的故事。老爷爷每天给猴子们发橡子,这可是猴子们最喜欢吃的食物。但是橡子不多了,老爷爷得想个办法,少给猴子们分一些,还得让它们不闹意见。老爷爷把猴子们召集起来,对大家说:“猴儿们,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大家发三颗橡子,晚上发四颗,你们说好不好?”猴子们一听早上比晚上少,很生气,纷纷发脾气。老爷爷一看情况不对,赶紧改口说:“我早上给大家发四颗橡子,晚上三颗,这样总可以了吧!”傻傻的猴子们听了很开心,手舞足蹈起来。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可能都会笑话猴子:太傻了,三加四和四加三不都等于七嘛!猴子们最终得到的橡子,其实是一样多的。聪明的养猴人善于用点小手段,愚笨的猴子看不到事情的本质,庄子用一个小故事把双方都挖苦了一番。
  读这个故事的次数多了,就能读出它蕴含的深意:事情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但是有一些理论家总是想讲出花哨的理论来,最终听众可能也会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的小伎俩给整晕了。
  在这个故事里,庄子还想告诉我们:人不能太计较,有时在这里得到了,在别的地方就有可能失去。就像猴子们通过反抗,最终早上多得了一颗橡子,可是晚上又少得了一颗,结果是一样的。一味地追求名利没有太大意义,就算得其所求,也会失去很多其他的快乐。
  人生也是如此,老天给每个人的福气其实都差不多,如果过早得到太多,到后面所得就会减少。
  看到这里,大家会不会觉得庄子确实把世界和人生看得很透彻呢?
  遗憾的是,后来“朝三暮四”的原意渐渐被大家忘记了,更多的时候被用来指一个人反复无常、经常变卦,和“朝秦暮楚”成了近义词。“朝秦暮楚”讲的是战国时期两个实力很强的诸侯国秦国和楚国,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对立的,经常作战,有的小诸侯国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时而倾向秦国,时而倾向楚国。
  下次,有人讲到“朝三暮四”的时候,你不妨讲讲原意,别人听完一定会为你竖起大拇指!
  原典
  朝三暮四
  《庄子·内篇·齐物论》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注释
  ①狙公:养猕猴的老翁。赋茅:分发橡子。②名实未亏:名义不同,实际上没有变化。名,橡子的数目。实,实际给的橡子。
  译文
  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给猴子们分橡子,说: “早上三颗,晚上四颗。”猴子们听了都很生气。老人改口说:“那么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吧。”猴子们听了都很高兴。名与实不曾改变,只是调整了一下早晚的量,却可以改变猴子的喜怒,这里养猴的老人不过是順从了猴子们的主观感受罢了。
其他文献
1 一个小学生捡了五个白云孩子。他一个人养不过来,想要领养白云孩子的小读者,请与《童话》编辑部联系。  2 感恩节,《童话》编辑窝收到了各地小读者五颜六色、千奇百怪的感谢。其中湖南小读者艾以可打电话说,喵星人总统让她转告感谢《童话》编辑给全宇宙的孩子们创造了快乐。据说只有孩子和童心未泯的人才能看见喵星人。编编们决定为见到喵星人努力努力再努力。  音乐节如期举行,海公主每天下午都带着神奇的海螺到场助
期刊
夏天一到  荷花一开  青蛙一叫  池塘一下子变得很热闹  一枝枝荷花  一枝枝莲蓬  一片片荷叶  池塘一下子成了荷花镇  青蛙们在池塘里蹦来跳去大声叫  谁都以为池塘是它们的地盘  可天气一冷  它们就躲进洞里不吭一声  任凭莲蓬们枯萎摔进池塘  谁也不知道  一尾尾的小鱼  才是池塘真正的主人  不管白天还是夜晚  不管酷夏还是寒冬  它们一刻都不离开  紧紧地守护着那些荷花  和那些藏进池
期刊
本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相信在图图们的成长过程中,肯定都得到过不少人的关心与帮助,这些人会是体贴入微的父母,也可能是日夜为我们操劳的老师,或是并肩奋斗的朋友……他们的关爱与付出,宛如春日的涓涓细流,滋润我们干渴的心田,又像冬日的暖阳,为我们化解刺骨的寒冷。本期的小作者们就拿起了自己手中的笔,以文字的方式说出自己心中的感恩之情。  妈妈应该是图图们第一个想到要感谢的人了,本期中,李艺轩、曾雨琪
期刊
我和《童话》的故事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  收到了意林《童话》寄来的稿费和样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文章,别提有多高兴了。  漂亮的《童话》封面图画立刻吸引了我,一个女孩正在做蛋糕,蛋糕是我最喜欢的,每次我都盼着过生日,吃到甜甜的蛋糕。看到蛋糕,小猴、小刺猬、小兔都高兴地跳了起来。  一个下午我都待在房间里看《童话》,第一篇《乘着肥皂泡去看奥运会》可神奋了,读完以后我弄了一盆子肥皂泡,可怎么也飞不起
期刊
孩子成长需要陪伴,陪伴着他勇敢;孩子成长需要陪伴,陪伴着他坚强;孩子成长需要陪伴,陪伴着他长大!  植嘉从小就喜欢待在厨房。大人忙着做饭时,他就坐在自己专属的餐椅上,晃着两条莲藕似的小胖腿,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随着大人走动的身子目不暇接。当我们炒菜时,锅碗瓢盆发出声音,孩子银铃般的笑声随之而来。到了“過家家”的年龄,他最喜欢的就是各种的“炒”,而且每次用来炒的玩具,都是那种能发出声响的。  他第一次
期刊
“妈妈,我成功啦!爸爸,我太开心了!哈哈哈……”伙伴们想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开心吗?请大家跟我来!  妈妈煮好稀饭,站在厨房门口问我:“宝贝,今晚你想吃什么菜配稀饭呢?”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炒蛋。”妈妈看着我愣了一下,试探地问:“宝贝,今晚妈妈教你炒蛋吧?”“真的?”我半信半疑地看着妈妈问。妈妈微笑着点点头。我雀跃地喊道:“好妈妈。”我飞速地冲到冰箱前,火箭般打开冰箱,从里面拿出两个蛋,犹如闪影似的闪
期刊
我家的旅行相册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妈妈在照片中总是背着一个背包;背包的颜色款式不一,里面却都装满了神奇——  这张神龙架山顶照片,是我上幼儿园后第一次长途旅行时拍的。照片中的妈妈背着一个大大的帆布包,看上去灰溜溜的,不起眼。记得,当我汗流浃背地跑到妈妈身边时,一条干毛巾就从背包里跳了出来。“妈妈,我口渴……”话音未落,装着温水的水杯就从背包里冒了出来。感觉妈妈就像哆啦A梦一样,总能看穿我的需求
期刊
对间隔号·说:“咱俩同一天播种,你咋还不发芽,不会是假种子吧?”
期刊
马上要开学了,可是我的书包还没买。唉,爸妈都不在家,我只能央求奶奶了。奶奶一点都不着急,不慌不忙地拿出一个帆布背包,说这就是我的新书包。我的心里可是一百个不乐意,却只能嘟着嘴接过了书包。  我拿出面纸,想要擦去书包上的灰尘。才一擦,书包里就冒出了一个小精灵,是电视里财神爷的模样,但只有几厘米那么大。  我惊呆了,小精灵让我别怕,说他是这个“聚宝书包”的守护神,名叫“金金”。金金说他可以满足我两个愿
期刊
同学们好!今天,陈老师讲解的是部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单元习作2,习作题目是“写日记”。相信不少同学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吧?生活中的点滴、学校里的趣事都是我们日记本上不可或缺的话题。要知道,写日记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它甚至可以伴随我们的一生。很多著名作家都有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正式准备一个日记本,开启我们的日记之旅吧!  习作2 写日记  你写过日记吗?读读下面的日记,你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