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指尖上的第二课堂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ao8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媒体这个新兴的、活跃的网络平台,进行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为学生们开拓指尖上的第二课堂,帮助初中生提高英语水平,并且让学生获得更加独特、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一、微课:创建自助学习的互动平台
  微课近年来受到了一线教师的极大欢迎。其实,微课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也可以作为英语作业在课堂上或者课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预习、学习、复习多重效果。合理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创建自助学习的互动平台,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
  例如,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Wild animals一课,教师要完成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to learn more about wild animals and express their preference。教师要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野生动物并且学会用英语表述它们的特征,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这个自助学习平台给予学生更多学习的素材与机会,再通过作业布置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尝试通过微课进行学习。
  二、 微信:强化口头表达的第二课堂
  在初中英语作业布置上,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微信,通过组建班级或者小组微信学习群,鼓励学生通过第三方软件进行英语口头表达练习。通过微信口语交流,既能够帮助害羞的学生大胆开口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也能够给予学生缓冲的时间进行语言整理,提高口语表达的正确率,从而真正实现强化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例如,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Welcome to our school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会关于学校各方面的英语表达,并且要学会写一篇介绍自己学校的文章。听说是读写的基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后通过微信学习群的语音介绍自己对学校印象最深的地方,分享对于学校的看法。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另一方面,分享能够疏理思路,写出更好的文章,使微信成为口语表达的第二课堂。在微信群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表情包和学校图片的双剑合璧下,学生们的介绍更加丰富、生动。在微信群里,学生们坚持“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大概隔着屏幕的缘故吧,更加流畅、自然,少了课堂上的紧张感,就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也会冷不丁地冒出几句,开口说英语一下子变得简单多了。借助微信,原本只能看到结果的写作作业,变成了一个可以监测的动态过程,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成长。
  三、 微博:搭建信息共享的第二课堂
  乐于展现自己,渴望得到关注,是初中阶段青少年的普遍心理特征。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微博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并且将自己收集到的有效信息共享给同学,更可以通过微博发表自己关于学习的体会和总结,利用自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切磋和交流,搭建信息共享的第二课堂。
  例如,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級下册Robots这节课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机器人有关信息的英文表达,并且通过介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于机器人的内容,书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想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一定要借助现代媒体的力量。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几个刊登科技信息的英文微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浏览、阅读,并在自己的微博上进行讨论与总结。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总结活动,鼓励学生探讨与分享,互相切磋,互相学习。通过微博,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信息共享的第二课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收集了更多有关机器人的前沿知识,而且获取了更多与“robot”有关的英语信息,这对于丰富他们的英语阅读,开拓他们的思维是很有帮助的。在浏览学生的微博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转发或关注之余,还发表微博谈自己的看法。在他的微博之下,班级学生有的点赞,有的转发,有的还进行了讨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你看,只要给对平台,学生们就会主动向学习靠拢,作业不一定会“讨人嫌”。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利用自媒体设计初中英语作业,为学生们开拓指尖上的第二课堂,引导他们走在时代前沿,将英语从课堂带到课外,带进生活,实现“用英语做事”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斗转星移,第34个教师节即将来临,我感慨万千,作为已有21年教龄的人民教师,内心深处许多话语想与大家分享诉说!  1985年9月10日是一个神圣的日子,这一天迎来了我国第一个教师节,校园里浓浓的节日气氛让人激动!校园广播传来的声音:“每当我轻轻走在你窗前,明亮的灯光照亮我心房……”至今记忆犹新!这一刻我有了想当一名教师的愿望!  1994年7月,我如愿以偿被渭南师专(现渭南师院)物理系录取。当我拿
期刊
在教育技术领域,有一个颇为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教育和技术的深度融合一直是教育界关心的热门话题。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这份规划中,首次提出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概念,将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
期刊
一  初夏,一个细雨温润的上午,我们来到陕西省安康市石泉中学,在明亮的接待室,校电教室元主任招呼我们说,校长正在接待国外的一个教育参观团。我们和这位女教师随便攀谈起来。  她自豪地告诉我们,去年她带领学生去美国学习交流,收获很大,学生感触颇深,回来后变化很大,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她带出去的一个瘦小的女生,以前很内向,不太和同学交往,回来之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活泼开朗,还参加了学校举
期刊
2018年7月5日至7日,本人被选聘为高中语文组的评委参加了2018年陕西省教学能手评审工作。评审归来,虽不敢自名伯乐,却真有相马归来的愉悦之感,现将自己评审的个人体会和心得列叙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本文主要针对选手微型课的美中不足加以阐述,希冀给来年的选手提供一点鉴戒。  省级教学能手的评选过程分两个环节:一个是10分钟的说课答辩,一个是20分钟课堂教学。20分钟的课堂教学不能上成45分钟的常
期刊
《将相和》这篇课文出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和“相”之间由失和到永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第一次尝试网络教学,课前我做了精心准备,具体做以下安排:  一、精心设计网页内容  我的教学环节设计理念是利用有效资源进行省时、高效、全方位的学习。在本课教学的网页中共
期刊
有效的德育应该是在一种氛围中实现的。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利用统编语文教材这一工具,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既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又润物无声地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读懂单元导语,明确育人目标  新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即兼顾了语文素养和人文主题两个方面。在人文主题的选择上并不高深,诸如四季美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动物与人、凡人小事等均
期刊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下面以《女娲补天》一课为例谈一下如何利用神话故事点燃学生的想象力。  一、以“神奇”为主线,感受奇异想象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和阅读了一些神话故事,而且在生活中也会听到一些神话故事,因此在教学中
期刊
小学数学比较简单,但其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小学生花费心思才能解决,引导他们采用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是关键所在。为了帮助小学生提高解题效率,筆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摆脱定势,开拓视野;整体思想,简化问题;移多补少,科学迁移。  一、摆脱定势,开阔视野  有些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只要稍微改变题型,他们就会陷入困境,百思不得其解。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到了思维
期刊
“想象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失去想象就没有创造,人类社会将停滞不前。想象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想象借助表现得以实现,表现则依托想象得以完美,想象與表现互为羽翼。想象力是人的核心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标志,想象力的价值无与伦比。幼儿虽然天生具有想象的潜能,但其想象力的提升有待于后天培养。笔者作为幼儿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主动激发幼儿想象,开发幼儿的想象潜质,潜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营造情境,点燃想象
期刊
2012年,在爱心妈妈“大毛妈”的委派下,我幸运地成为了“好妈妈幼儿群”中的一员,这是“好妈妈”众多公益群之一。群中,全国各地的妈妈们交流学龄前教育中的感悟以及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某日,我收到了一位妈妈的来信:  亲爱的言言妈妈:  我家儿子六岁了,是学前班的学生,我们这儿的学前班已经开始学习声母、韵母,还有简单的数学,总之是为上小学做的一些简单铺垫。在这之前,我在家里只教他认识1-100的数字,
期刊